【精品】小学数学教案三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过程:
一、积累铺垫
1.引入:刚才的游戏有意思吗?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好吗?(课前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
2.要求:刚刚我们根据比划来猜测是什么事物,现在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题目的意思。
3.出示第一关:中山路小学原有一个花圃是长方形,长4米,宽3米。校园扩建时,长增加了2米。(1)学生画***(2)对比交流
4.从***中你能求出什么?
二、初步感知
1.出示第二关:中山路小学原来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40米。在扩建校园时,长增加了20米,这样操场面积就增加了600平方米。原来操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审题激需:你能想个办法让大部分同学都能理解题意顺利闯关呢?(画***)
3.看谁能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都在***中表示出来?(1)学生画***, (2)对比交流:
4.现在***有了,你能根据***来求出原来操场的面积吗?
(1)学生尝试,教师巡视。(2)讨论交流:
5.小结:从开始审题我们觉得有点困难,至现在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出来,你有什么感受?(画***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画***能帮助我们思考……)
三、再次体验
1.出示第三关: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宽30米的前操场。因为要造“牡丹公寓”,宽减少了10米,这样前操场面积就减少了400平方米。现在前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审题后问:长方形操场是怎样变化的?(宽减少)你能把宽减少在***上表示出来吗?
3.学生画***,尝试解答后交流:把题意表示清楚了吗?能指着***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吗?(可能会有几种方法,重点指出宽减少了,长不变,减少的长方形的长就是现在长方形的长。)
4.小结揭题:我们顺利闯过了第三关,你能谈谈画***对我们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吗?(清楚地找到数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画***(板书)。
四、深入体验
(一)第四关:
1.引入:应用画***的策略,我们来闯第四关。
2.分层出示:
(1)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长增加了20米。这个操场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学生口答,再出***列式)
(2)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宽增加了15米。这个操场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学生口答,再出***列式)
(3)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长增加了20米,宽增加了15米。这个操场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学生猜测。先***画***,再讨论验证。(得出不是增加1200平方米,应该大于1200平方米)
到底增加了多少?学生解答后交流。(交流“整体”和“分块”两种思路)
3.反思小结:从用经验猜测,到画***验证,最后到解决问题,你有什么启发吗?
(二)第五关:
1.引入:第四关我们都闯过了,下面我们要挑战——第五关!
2.出示第五关: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如果这个操场的长增加20米,或者宽增加15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600平方米。你知道原来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1)审题后问:与第四关有什么区别?(一个是“同时”,一个是“或者”)
(2)学生画***解答后交流:(让学生指了***来说思路。重点交流长增加出来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宽增加出来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原来长方形的长)
五、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结合活动情景,引入了在直线上表示从一点向两个相反方向运动后的情形,也就是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的内容。教材试***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通过学习,学会用标有正、负数的直线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虽然是负数的初步认识,但内容较为抽象。以往负数的教学都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主要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所以课本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负数。
教学目标:
1.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逐步渗透数轴概念。
2.体会用标有正、负数的直线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教学难点:
应用标有正、负数的直线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约3分钟)
同学们,我们以前也学习过在直线上表示,一些数,大家还能记得,都表示哪些数吗?
预设:整数、小数、分数。
那我们上节课学习的负数能不能在直线上表示呢?
二、自主学习
(约7分钟)
出示教材第5页例3***。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呢?
学生自我尝试解决。可能想到
1.先画出直线。
2.再确定方向。
3.再确定距离。
三、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1.结合学生学过的正、负数表示生活中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经验,引导学生明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在东西方向上走的距离。
具体方法如下
(1)以大树为起点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在直线上用0表示起点,0右边的数是正数,左边的数是负数。
(2)把他们行走后的情况和直线上的点(0、正、负数)对应起来。如-1表示以大树为起点向西1米,1表示以大树为起点向东1米。相反的,以大树为起点向东2米,在直线上对应的点2,以大树为起点向西2米,在直线上的点是-2。
2.同学们,怎样用数来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呢?
(1)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2)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出示数轴,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
(3)让学生说出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4)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做数轴。
3.观察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观察数轴。
① 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②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③ 师及时小结
数轴除了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分数。每个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它们相对应的点。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1.数轴:可以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做数轴。
2.数轴除了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分数。每个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它们相对应的点。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达标练习:第5页做一做。
2.全课总结。学习了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你收获了什么?
3.作业布置。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板书设计:
在直线上表示正、0、负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重点:认识倒数并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与整数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口算:
上面各式有什么特点?
还有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请你任意举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
(板书:乘积是1,两个数)
二、引入新课
刚才我们所举出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
(板书:倒数)
三、新课教学
1、乘积是1的两个数存在着怎样的倒数关系呢?
请看:,那么我们就说是的倒数,反过来(引导学生说)
是的倒数,也就是说和互为倒数。
和存在怎样的倒数关系呢?2和呢?
2.深化理解
提问:①什么是互为倒数?
怎样理解这句话?(举例说明)
(的倒数是,的倒数是,......不能说是倒数,要说它是谁的倒数。)
②0有倒数吗?为什么?1有倒数吗?什么?(0虽然可以看作几分之0,如,,......但是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分母为0,不成立,所以0没有倒数,另外0和任何数相乘却为0。1可以写作,1与相乘还是1,符合倒数的意义,所以1的倒数是1)。
3.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师设疑: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呢?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①出示例题
例:写出、的倒数
学生试做讨论后,教师将过程板书如下:
所以的倒数是,的倒数是。
(能不能写成,为什么?)
总结: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②深化
你会求小数的倒数吗?(学生试做)
四、训练、深化
1.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出示课件一***)
2.求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出示课件二***)
3.判断
①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
②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
③0没有倒数。()
4.提高
会填了吗?
如果末尾加上=1怎么填?
如果末尾加上=0怎么填?
如果末尾加上=2怎么填?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倒数的哪些新知识?什么叫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六、课后作业
练习六2、3
七、板书设计
略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