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计算机等级考试高分考点
操作系统是人与计算机之间通信的桥梁,用户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命令和交互功能实现各种访问计算机的操作。下面是整理的关于计算机等级考试高分考点,欢迎大家参考!
计算机等级考试高分考点1
信息技术复习知识点
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定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至今仍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说,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和利用过程中的每一种技术都是信息技术,这是一种狭义的定义。
2.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
一般来说,信息技术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
1)信息基础技术
信息基础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包括新材料、新能源、新器件的开发和制造技术。
2)信息系统技术
信息系统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控制的设备和系统的技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和控制技术是它的核心和支撑技术。
3)信息应用技术
信息应用技术是针对种种实用目的,如信息管理、信息控制、信息决策而发展起来的具体的技术群类。如工厂的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人工智能和互联通信技术等,它们是信息技术开发的根本目的所在。
3.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推动下,信息技术将得到更深、更广、更快的发展,其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数字化、多媒体化、高速度、网络化、智能化等。
计算机软件系统
操作系统是人与计算机之间通信的桥梁,用户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命令和交互功能实现各种访问计算机的操作。【非数值数据】,任何形式的数据进入计算机都必须进行二进制编码转换,计算机内部均用二进制数来表示各种信息。
定义:软件系统是为运行、管理、和维护计算机而编制的各种程序、数据和文档的总称。
软件概念
1,程序:按照一定顺序执行的、能够完成某仪任务的指令的集合,程序的运行要求有时有序,按部就班,需要程序控制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实现一定的逻辑功能,完成特定的实际任务。“程序=算法+数据结构”。
2,程序设计语言
概念:人与计算机“沟通”使用的语言种类
1)机器语言:指挥计算机完成某个基本操作的命令。所有指令的集合为指令系统,直接用二进制代码表示指令系统的语言及机器语言。
指令:命令
指令系统:指令的集合
2)汇编语言:是一种把机器语言“符号化”的语言
汇编语言源程序:用引文单词或缩写代替二进制代码进行编程二产生的程序,吧机器语言符号化,如用ADD表示加法指令,用MOV表示传送指令。计算机无法识别汇编语言
目标程序:翻译后的机器语言程序
汇编程序:将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的软件
3)高级语言:最接近人类自然语言和数学公式的程序设计语言,基本脱离了硬件系统,常用的有C语言,C++,Java、Basic等,具有严格的语法和语义规则。
两种翻译方式:
编译:将高级语言源程序一次翻译成目标程序的软件为编译源程序。经过链接程序便为可执行程序。
解释:将源程序逐句翻译、逐句执行的。
软件系统及其组成
1,系统软件概念:控制和协调计算机外部设备,支持应用软件开发和运行的软件。主要功能是调度、监控和维护计算机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各个***硬件,使得它们协调工作。为解决特定问题而开发的软件
1)操作系统:最主要最基本的系统软件,常用有DOS(磁盘操作系统),Windows2007系统,Linux等。
2)语言处理系统,
3)数据库管理系统
4)系统辅助处理程序。
2,应用软件
办公软件和办公套件:MicrosoftOffice,WPS.
多媒体处理软件:Adobe,Flash,Photoshop等。
Internet工具软件:WEB服务器及浏览器等。
计算机等级考试高分考点2
第二章数据库应用系统生命周期
2.1数据库应用系统生命周期
2.1.1软件工程与软件开发方法
1、软件工程: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科学,它采用工程化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以及正确的项目管理技术,来开发和维护软件;它将系统化、规范化、定量化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操作和维护,也就是将工程化应用于软件生产;
2、软件工程的目标: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并具有下述特征的软件产品:可修改性、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适应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和可互操作性。
3、软件生命周期:指软件产品从考虑其概念开始,到该产品交付使用的整个时期,包括概念阶段、需求阶段、设计阶段、实现阶段、测试阶段、安装部署及交付阶段;
4、软件项目管理:为了能使软件开发按预定的质量、进度和成本进行,而对成本、质量、进度、人员、风险等进行分析和有效管理的一系列活动。
5、软件工程以关注软件质量为特征,由方法、工具和过程三部分组成;
6、软件过程模型(软件开发模型):是对软件过程的一种抽象表示,表示了软件过程的整体框架和软件开发活动各阶段间的关系,常见的有:瀑布模型、快速原形模型、增量模型和螺旋模型。
2.1.2DBAS软件组成
1、数据库应用软件在内部可看作由一系列软件模块/子系统组成,这些模块/子系统可分成两类:
(1)与数据访问有关的数据库事务模块:利用DBMS提供的数据库管理功能,以数据库事务方式直接对数据库中的各类应用数据进行操作,模块粒度较小;
(2)与数据访问无直接关联的应用模块:在许多与数据处理有关的应用系统中,对数据库的访问只是整体中的一部分,其他功能则与数据库访问无直接关系,这部分模块粒度可以比较大。
2、DBAS设计开发的硬件方面:主要涉及根据系统的功能、性能、存储等需求选择和配置合适的计算机硬件平台,并与开发好的DBAS软件系统进行集成,组成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2.1.3DBAS生命周期模型
1、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生命周期模型:
(1)参照软件开发瀑布模型的原理,DBAS的生命周期由项目规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实现和部署、运行管理与维护等5个基本活动组成;
(2)将快速原形模型和增量模型的开发思路引入DBAS生命周期模型,允许渐进、迭代地开发DBAS;
(3)根据DBAS的软件组成和各自功能,细化DBAS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引入了数据组织与存储设计、数据访问与处理设计、应用设计三条设计主线,分别用于设计DBAS中的数据库、数据库事务和应用程序;
(4)将DBAS设计阶段细分为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三个步骤,每一步的设计内容又涵盖了三条设计主线。
2.2规划与分析
2.2.1系统规划与定义
1、定义:系统规划与分析是面向将要开发的DBAS,通过了解用户实际需求,明确该系统需要实现的目标和任务,并从数据管理和数据处理的角度,确定系统中数据库软件的功能、性能范围;
2、系统规划与定义包括:
(1)任务陈述:描述所要开发的DBAS的总体目标;
(2)确定任务目标;
(3)确定系统范围和边界;
(4)确定用户视***;
2.2.2可行性分析
1、可行性分析包括以下四方面:
(1)经济可行性:对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DBAS的成本主要包括:A、软硬件购置费用;B、系统开发费用;C、系统安装、运行、维护费用。
(2)技术可行性:是根据用户提出的系统功能、性能及实现系统的各项约束条件,对系统软件、硬件、技术方案作出评估和选择建议;
A、硬件可行性研究是分析DBAS的硬件平台环境和设置;
B、软件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可用的DBMS和操作系统的选型评估,对中间件和开发环境的选型建议,对DBAS开发模式和编程语言的建议;
C、技术方案的选择是根据系统技术需求,提出DBAS可能采用的合理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
(3)操作可行性:是论证是否具备DBAS开发所需的各类人员资源、软件资源、硬件资源和工作环境等,以及为支持DBAS开发如何去改进加强这几方面资源。
(4)开发方案选择:目的是提出并评价实现系统的各种开发方案,从中选出一种适用于DBAS软件的开发方案;
2.2.3项目规划
1、项目规划是项目管理者对资源、成本和进度做出合理估算,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DBAS项目开发计划。
2、项目规划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项目的目标和范围;
(2)根据DBAS软件开发模型,分解和定义整个项目包括的工作活动和任务;
(3)估算完成该项目的规模和所需各种资源;
(4)制定合理的DBAS项目计划
3、项目规划的结果应形成数据库应用系统项目计划文档,即项目计划书。
计算机等级考试高分考点3
计算机系统概述
这一章里面需要识记和了解的内容比较多,出大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大家要注意的两个知识但就是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和计算机组成原理与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区别。一些计算机常用的评价参数大家一定要弄明白具体含义,不要依靠自己主观理解,这些概念在后续章节经常用到,大家要知道的不能仅限于大纲上罗列出来的名词。
数据的表示和运算
数据的表示和运算可以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计算机中常用的数据表示方法有哪几种,常用的编码方法有哪几种,常用的检验码有哪几种,他们都有一些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要熟练掌握各种方法之间转换,要做到拿到题就能转换,不经过大脑思考的地步。另外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新加的字符和字符串这个知识点,这个考点在数据结构中给剔除了,把它放在了计算机组成原理里面,实际上是降低了它的重要性,比如令人头痛的KMP算法是不会考了,但是大家要仔细体会这里面的不同,注意考查角度的不同。数据的运算分为定点和浮点运算,这个地方大家一定要重点掌握,这历来都是经常出大题的一个地方,尤其是定点数运算。最后大家要关注的就是数据运算的部件---ALU,大家要掌握是ALU的功能和结构,串行加法器和并行加法器的原理和区别。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这一章中我们建立存储器体系的“CACHE-内存-外存”三层结构,要掌握存储器的分类以及各类存储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主存储器(内存)与CPU的连接和数据交换、双口RAM和多模块存储器。关于外存的知识点主要放在了输入输出系统一章考查。这一章中两个必须要掌握的地方就是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和虚拟存储器。其实存储器这一章在复习的时候可以结合操作系统的存储器管理来加深理解。要明白引入CACHE和虚拟的存储器的目的,他们的工作原理,实现方法。能说出几种主存容量扩张方法、访问Cache的过程,计算硬盘的容量和访问时间。
指令系统
在这一章中需要掌握的是指令的格式和指令的寻址,其中指令寻址是考试容易考查的重点。要知道指令的基本格式结构,定长操作码的格式和扩展操作码的格式结构,熟悉常见指令的意义。熟悉常见的寻址方式和利用它们寻找有效地址的步骤。掌握RISC和CISC的定义和区别。
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就是我们常说的CPU,它是由ALU和CU(控制单元)两大部件构成。这一章里面我们要熟悉CPU的功能和基本结构,数据通路的功能和结构,准确理解指令的执行过程。熟悉控制单元的设计和实现,掌握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的特点和区别,掌握指令执行周期的概念和指令流水线的分析。
总线
总线就是一组进行互连和传输信息(指令、数据和地址)的信号线,我们要识记总线的基本概念,总线的分类,以及总线的组成和性能指标。这一章要掌握总线仲裁方法(包括集中仲裁方式和分布仲裁方式)和总线操作和定时(包括同步定时方式和异步定时方式)。大家要对总线的标准有所了解,总线的标准可以分为正式标准和工业标准两种,总线标准主要规定总线的机械结构规范、功能结构规范和电气规范,当然相应的规范都有其对应的性能参数。这一章不是考试的重点,比较热的地方就是总线的仲裁方式和定时方式。
输入输出系统
这一章,我们要掌握I/O系统的基本概念。外部设备这一部分不是考试的热点,但是大家要识记各种外部设备,其中包括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外存储器(硬盘存储器、磁盘阵列、光盘存储器等)。要理解这些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常见的性能指标。例如显示器的分辨率、磁盘的读写时间等,特别是磁盘的有关读写过程(寻道时间、等待时间等),是一定要掌握的。我们要掌握I/O控制器的功能和基本结构、I/O端口及其编址方式。在I/O方式中,主要掌握程序查询方式、程序中断方式、DMA方式、通道方式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过程,以及这些方式之间的区别、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应用场合。在这些方式中,以程序中断方式和DMA方式是考查重点,我们要烂熟于心的掌握住中断的基本概念、中断响应过程、中断处理过程、多重中断和中断屏蔽的概念,DMA控制器的组成;DMA传送过程。
参考书建议大家用唐朔飞的,有助于建立知识体系,并且讲的比较通透。
计算机等级考试高分考点4
内置段落样式
1、套用段落样式:选中要套用样式的一个或多个段落,单击[格式]/[样式和格式],在[样式和格式]任务任务窗口中选用要用的样式;或在[格式]工具栏的[样式]列表中选择。
2、显示样式:在[样式和格式]任务任务窗口中选择[显示]列表。
3、为样式设置快捷键:单击样式旁的箭头,单击[修改],显示[修改样式]对话框,单击[格式]/[快捷键],打开[自定义键盘]对话框,指定快捷键。
4、复制段落格式:选中提供格式的一个段落,或将插入点定位到其中,单击[常用]工具栏的[格式刷]按钮,鼠标变成格式刷的形状,拖动鼠标经过接受格式的文字或段落。
5、批量转换样式:将具有相同样式的所有段落转换成另一种样式。例如:将所有[正文]样式的段落转换为[正文缩进]样式。
◆选择法:选中文档中具有[正文]样式的任何一个段落(会在[所选文字的格式]列表框中显示该样式的名称,并在[请选择要应用的格式]列表中的[正文]项上出现蓝色选框);单击[样式和格式]任务窗格中的[全选]按钮,或单击蓝色选框右侧的箭头再单击[选择所有XXX实例]命令;单击样式列表中的[正文缩进]。
◆替换法:单击[编辑]/[替换],定位光标在[替换]选项卡的[查找内容]列表框中,单击[格式]按钮下的[样式],显示[替换样式]对话框,在[用样式替换]列表中单击要改变的样式,单击[替换样式]对话框的[确定]按钮;将光标定位到[替换]选项卡的[替换为]列表框中,单击[格式]按钮,再单击[样式]命令,在[替换样式]对话框的[用样式替换]列表中单击要用的样式,单击[确定]按钮;根据需要选择[查找下一个]、[替换]或[全部替换]按钮。
6、批量修改样式:将具有相同样式的所有段落修改格式,例如:将所有[标题3]样式的段落改为4号字。
◆选中文档中具有[标题3]样式的任何一个段落。
◆单击蓝色选框右侧的箭头下[修改]命令。
◆单击[修改样式]对话框的[格式]按钮,并选择字体选项中的4号字,单击[确定]按钮。
7、清除文本格式:选中需要清除格式的文本,单击[样式和格式]任务窗格中的[清除格式]命令;或单击[编辑/[清除]/[格式]命令。
计算机等级考试高分考点5
1、计算机安全是指计算机资产安全,即(计算机信息系统和信息不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威胁和危害)
2、度量计算机运算速度常用的单位是(MIPS)
3、下列设备组中,完全属于计算机输出设备的一组是(打印机,绘***仪,显示器)
4、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的年代是(20世纪40年代)
5、20GB的硬盘表示容量约为(200亿个字节)
6、在微机中,西文字符所采用的编码是(ASCII码)
7、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资源,以充分发挥计算机资源的效率,并为其他软件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8、计算机软件的确切含义是(计算机程序、数据与相应文档的总称)
9、下列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感染计算机病毒的计算机具有对该病毒的免***性)
10、在一个非零无符号二进制整数之后添加一个0,则此数的值为原数的(2倍)
11、以下关于编译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是(编译程序完成高级语言程序到低级语言程序的等价翻译)
12、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
13、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的确切提法应该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14、运算器的完整功能是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15、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资源共享和快速传输信息)
16、以太网的拓扑结构(总线型)
17、能直接与CPU交换信息的存储器是(内存储器)
18、正确的IP地址是(202.112.111.1)
19、上网需要在计算机上安装(浏览器软件)
20、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在(美国)
21、在计算机中,组成一个字节的二进制位位数是(8)
22、下列关于ASCII编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所有大写英文字母的ASCII码值都大于小写英文字母‘a’的ASCⅡ码值)
23、下列选项属于“计算机安全设置”的是(停掉Guest账号)
24、CPU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有(字长、主频和运算速度)
25、下列设备组中,完全属于输入设备的一组是(绘***仪,键盘,鼠标器)
26、计算机系统软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软件是(操作系统)
27、下列软件中,属于系统软件的是(WindowsVista)
28、下列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反病毒软件必须随着新病毒的出现而升级,提高查、杀病毒的功能)
29、如果删除一个非零无符号二进制偶整数后的2个O,则此数的值为原数(1/4)
30、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是(高级语言数据结构丰富)
31、计算机硬件能直接识别、执行的语言是(机器语言)
32、计算机的系统总线是计算机各部件间传递信息的公共通道,它分(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和地址总线)
33、微机硬件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是(CPU)
34、用“综合业务数字网”(又称“一线通”)接人因特网的优点是上网通话两不误,它的英文缩写是(ISDN)
35、当电源关闭后,下列关于存储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存储在ROM中的数据不会丢失)
36、计算机指令由两部分组成,它们是(操作码和操作数)
37、有一域名为bit.edu,根据域名代码的规定,此域名表示(教育机构)
38、能保存网页地址的文件夹是(收藏夹)
39、按电子计算机传统的分代方法,第一代至第四代计算机依次是(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小、中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40、假设某台式计算机的内存储器容量为256MB,硬盘容量为40GB,硬盘的容量是内在容量的(160倍)
41、在ASCII码表中,根据码值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空格字符、数字符、大写英文字母、小写英文字母)
42、一般而言,Internet环境中的防火墙建立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交叉点)
43、字长是CPU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它表示(CPU一次能处理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44、在微机的硬件设备中,有一种设备在程序设计中既可以当作输出设备,又可以当作输入设备,这种设备是(硬盘驱动器)
45、计算机操作系统通常具有的五大功能是(处理器(CPU)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作业管理)
46、在所列出的:
1.字处理软件
2.Linux
3.Unix
4.学籍管理系统
5.WindowsXP和
6.Office2003六个软件中,属于系统软件的有(2,3,5)
4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读/写移动存储器或Internet网络进行传播)
48、十进制数18转换成二进制数是(010010)
49、下列各类计算机程序语言中,不属于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是(汇编语言)
5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PU能直接存取内存储器上的数据)
51、计算机网络中传输介质传输速率的单位是bps,其含义是(二进制位/秒)
52、若网络的各个节点通过中继器连接成一个闭合环路,则称这种拓扑结构称为(环型拓扑)
53、在计算机中,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连续的编号,此编号称为(地址)
54、下列关于指令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指令的地址码部分可能是操作数,也可能是操作数的内存单元地址)
55、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Internet应用的是(新闻组)
56、若要将计算机与局域网连接,至少需要具有的硬件是(网卡)
57、下列的英文和中文名字的对照中,正确的是(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58、下列不能用作存储容量单位的是(KB)
计算机等级考试高分考点6
【考点1】C程序
C语言程序结构有三种:顺序结构,循环结构(三个循环结构),选择结构(if和switch)
【考点2】main函数
每个C语言程序中main函数是有且只有一个。读程序都要从main()入口,然后从最上面顺序往下读(碰到循环做循环,碰到选择做选择)。
【考点3】存储形式
计算机的数据在电脑中是以二进制的形式保存。最低的存储单元是bit(位),位是由为0或者1构成。byte是指字节,一个字节=八个位。数据存放的位置就是它的地址。
【考点4】注释
是对程序的说明,可出现在程序中任意合适的地方,注释从“/*”开始到最近一个“*/”结束,其间任何内容都不会被计算机执行,注释不可以嵌套。
【考点5】书写格式
每条语句的后面必须有一个分号,分号是语句的一部分。一行内可写多条语句,一个语句可写在多行上。
【考点6】标识符
合法的用户标识符考查:
合法的要求是由字母,数字,下划线组成。有其它元素就错了。
并且第一个必须为字母或则是下划线。第一个为数字就错了。
C语言标识符分如下3类
(1)关键字。它们在程序中有固定的含义,不能另作他用。如int、for、switch等。
(2)预定义标识符。预先定义并具有特定含义的标识符。如define、include等。
(3)用户标识符。用户根据需要定义的标识符,符合命名规则且不与关键字相同。
关键字不可以作为用户标识符号。maindefinescanfprintf都不是关键字。迷惑你的地方If是可以做为用户标识符。因为If中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了,所以不是关键字。
【考点7】实型数据
实型数据的合法形式:小数形式和指数形式。掌握判定指数形式合法性。
2.333e-1就是合法的,且数据是2.333×10-1。
考试口诀:e前e后必有数,e后必整数。
【考点8】字符
字符数据的合法形式::
1是字符占一个字节,"1"是字符串占两个字节(含有一个结束符号)。
0的ASCII数值表示为48,a的ASCII数值是97,A的ASCII数值是65。
字符型和整数是近亲:
chara=65;
printf(“%c”,a);得到的输出结果:a
printf(“%d”,a);得到的输出结果:65
一般考试表示单个字符错误的形式:65"1"
字符是可以进行算术运算的,记住:0-0=48
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转换的方法:A+32=a相互之间一般是相差32。
【考点9】整型数据
整型一般是两个字节,字符型是一个字节,双精度一般是4个字节:
考试时候一般会说,在16位编译系统,或者是32位系统。碰到这种情况,不要去管,
一样做题。掌握整型一般是两个字节,字符型是一个字节,双精度一般是4个字节就可以了。
【考点10】转义字符
转义字符的考查:
在程序中inta=0x6d,是把一个十六进制的数给变量a注意这里的0x必须存在。
在程序中inta=06d,是一个八进制的形式。
在转义字符中,’x6d’才是合法的,0不能写,并且x是小写。
‘141’是合法的,0是不能写的。
‘108’是非法的,因为不可以出现8。
【考点11】算术运算
算术运算符一共有+、—、*、/、%这五个。%符号两边要求是整数。不是整数就错了。
三种取整丢小数的情况:不是四舍五入是舍掉小数部分。
1、inta=1.6;
2、(int)a;
3、1/2;3/2;
【考点12】强制类型转换
将一个运算对象转换成指定类型,格式为(类型名)表达式
一定是(int)a不是int(a),注意类型上一定有括号的。
注意(int)(a+b)和(int)a+b的区别。前是把a+b转型,后是把a转型再加b。
【考点13】赋值
是表达式就一定有数值。
赋值表达式:表达式数值是最左边的数值,a=b=5;该表达式为5,常量不可以赋值。
复合赋值运算符:注意:a*=m+2是a=a*(m+2)
自加、自减表达式:假设a=5,++a(表达式的值为6),a++(表达式的值为5);
j=a++;等价于j=a;a=a+1;而j=++a;等价于a=a+1;j=a;。
考试口诀:++在前先加后用,++在后先用后加。
【考点14】逗号运算
逗号表达式:优先级别最低;表达式的数值逗号最右边的那个表达式的数值。
(2,3,4)的表达式的数值就是4。
计算机等级考试高分考点7
5.6.2编辑表格
表格制作完成后,若不满意,可以编辑修改,例如修改单元格的内容,设置文本对齐方式,调整表格大小和行高、列宽,插入和删除行(列)、合并与拆分单元格等。在修改表格对象前,应首先选择这些对象。这些操作命令可以在“表格工具一布局”选项卡中找到。
1.选择表格对象
编辑表格前,必须先选择要编辑的表格对象,如整个表格、行(列)、单元格、单元格范围等。选择整个表格、行(列)的方法:光标放在表格的任一单元格,在“表格工具一布局”选项卡表”组中单击“选择”按钮,在出现的下拉列表中有“选择表格”、“选择列”和“选择行”命令,若单击“选择表格”命令,即可选择该表格。若单击“选择行”(“选择列”)命令,则光标所在行(列)被选中。
选择行(列)的`另一方法是将鼠标移至目标第一行左侧(目标列上方)出现向右(向下)黑箭头时单击即可选中该行(列)。
3.调整表格大小及行高、列宽
调整表格、行高列宽有两种方法:拖动鼠标法和精确确设定法
1)拖动鼠标法
选择表格,表格四周出现8个由若干小黑点组成的控点,鼠标移至控点出现双向箭头时沿箭头方向拖动,即可改变表格大小。水平(垂直)方向拖动改变表格宽度(高度),在表格四角拖动控点,则等比例缩放表格的宽和高。
2)精确设定法
单击表格内任意单元格,在“表格工具一布局”选项卡“表格尺寸”组可以输入表格的宽度和高度数值,若勾选“锁定纵横比”复选框,则保证按比例缩放表格。
在“表格工具一布局”选项卡“单元格大小”组中输入行高和列宽的数值,可以精确设定当前选定区域所在的行高和列宽。
计算机等级考试高分考点8
队列和栈结构的概念理解
栈是仅限制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运算的线性表,称插入、删除这一端为栈顶。表中无元素时为空栈。栈的修改是按后进先出的原则进行的。通常栈有顺序栈和链栈两种存储结构。
队列是一种运算受限的线性表,插入在表的一端进行,而删除在表的另一端进行,允许删除的一端称为队头,允许插入的一端称为队尾,队列的操作原则是先进先出的。队列也有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两种存储结构。
线性表中单链表相关算法设计与实现
一些基础但又重要的单链表相关算法,如:
1、打印单链表,voidPrintList(Listlist);使用一个指针遍历所有链表节点。
2、两个升序链表,打印tarList中的相应元素,这些元素的序号由SeqList指定,voidPrintLots(ListtarList,ListseqList);使用两个指针分别遍历两个链表,每次取出序列链表的一个序号后,根据该序号,到达目标链表指定节点。
3、两个升序链表的交集,ListIntersect(Listl1,Listl2);
4、两个升序链表的并集,ListJoin(Listl1,Listl2);
5、单链表就地置逆,voidReverse(Listl);使用三个指针表示前驱,当前和后继节点,每次将当前节点的Next指向前驱节点,然后向后遍历直到链表末尾。
二叉树的遍历
遍历的过程就是把非线性结构的二叉树中的结点排成一个线性序列的过程。
二叉树遍历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宽度优先"法,即从根结点开始,由上到下,从左往右一层一层的遍历;另一类是"深度优先法",即一棵子树一棵子树的遍历。
从二叉树结构的整体看,二叉树可以分为根结点,左子树和右子树三部分,只要遍历了这三部分,就算遍历了二叉树。设D表示根结点,L表示左子树,R表示右子树,则DLR的组合共有6种,即DLR,DRL,LDR,LRD,RDL,RLD。若限定先左后右,则只有DLR,LDR,LRD三种,分别称为先(前)序法(先根次序法),中序法(中根次序法,对称法),后序法(后根次序法)。三种遍历的递归算法如下:
1、先序法(DLR)
若二叉树为空,则空操作,否则:访问根结点?先序遍历左子树?先序遍历右子树。
2、中序法(LDR)
若二叉树为空,则空操作,否则:中序遍历左子树?访问根结点?中序遍历右子树。
3、后序法(LRD)
若二叉树为空,则空操作,否则:后序遍历左子树?后序遍历右子树?访问根结点。
完全二叉树中有关结点个数计算
完全二叉树的定义:深度为k,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当且仅当其每一个结点都与深度为k的满二叉树中编号从1至n的结点一一对应时,称为完全二叉树。
完全二叉树的叶子数为(n+1)/2取下整。
森林与二叉树之间的转换以及转换过程中结点之间的关系
将一棵树转换为二叉树的方法是:
1、树中所有相邻兄弟之间加一条连线。
2、对树中的每个结点,只保留其与第一个孩子结点之间的连线,删去其与其它孩子结点之间的连线。
3、以树的根结点为轴心,将整棵树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使之结构层次分明。
森林转换为二叉树的方法如下:
1、将森林中的每棵树转换成相应的二叉树。
2、第一棵二叉树不动,从第二棵二叉树开始,依次把后一棵二叉树的根结点作为前一棵二叉树根结点的右孩子,当所有二叉树连在一起后,所得到的二叉树就是由森林转换得到的二叉树。
树和森林都可以转换为二叉树,二者的不同是:树转换成的二叉树,其根结点必然无右孩子,而森林转换后的二叉树,其根结点有右孩子。将一棵二叉树还原为树或森林,具体方法如下:
1、若某结点是其双亲的左孩子,则把该结点的右孩子、右孩子的右孩子、……都与该结点的双亲结点用线连起来。
2、删掉原二叉树中所有双亲结点与右孩子结点的连线。
3.整理由1、2两步所得到的树或森林,使之结构层次分明。
对无向连通***特性的理解
无向***的每条边,在顶点计算度的过程中,都要两次参与计算(与边两关联的2个顶点),因此所有顶点的度之和为偶数。
具有n个顶点的无向连通***,其边数大于或等于n-1。
在无向连通***中,所有顶点的度数都有可能大于1。
对m阶B树定义的理解
一棵m阶的B树满足下列条件:
1、每个结点至多有m棵子树。
2、除根结点外,其它每个分支至少有m/2棵子树。
3、根结点至少有两棵子树(除非B树只有一个结点)。
4、所有叶结点在同一层上。B树的叶结点可以看成一种外部结点,不包含任何信息。
5、有j个孩子的非叶结点恰好有j-1个关键码,关键码按递增次序排列。结点中包含的信息为∶(p0,k1,p1,k2,p2,…,kj-1,pj-1),其中,ki为关键码。
带权***的最短路径算法及应用
迪杰斯特拉(Dijkstra)算法求单源最短路径,算法思想:
设S为最短距离已确定的顶点集(看作红点集),V-S是最短距离尚未确定的顶点集(看作蓝点集)。
1、初始化:初始化时,只有源点s的最短距离是已知的(SD(s)=0),故红点集S={s},蓝点集为空。
2、重复以下工作,按路径长度递增次序产生各顶点最短路径,在当前蓝点集中选择一个最短距离最小的蓝点来扩充红点集,以保证算法按路径长度递增的次序产生各顶点的最短路径。当蓝点集中仅剩下最短距离为∞的蓝点,或者所有蓝点已扩充到红点集时,s到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就求出来了。
注意:
①若从源点到蓝点的路径不存在,则可假设该蓝点的最短路径是一条长度为无穷大的虚拟路径。
②从源点s到终点v的最短路径简称为v的最短路径;s到v的最短路径长度简称为v的最短距离,并记为SD(v)。
堆排序
大根堆的定义:完全二叉树,任一非叶子结点都大于等于它的孩子,也就是说根结点是最大的。而且显然大根堆的任一棵子树也是大根堆。
堆排序的基本思想:记录区的分为无序区和有序区前后两部分;用无序区的数建大根堆,得到的根(最大的数)和无序区的最后一个数交换,也就是将该根归入有序区的最前端;如此重复下去,直至有序区扩展至整个记录区。
具体操作可按下面步骤实现:
1、建大根堆
2、交换根和无序区最后一个数
3、重建大根堆,因为交换只是使根改变了,所以左右子树依然分别是大根堆。
4、比较根,左子树的根和右子树的根,如果根最大,则无须再作调整,树已经是大根堆了;如果左子树的根最大,交换它与根,再递归调整左子树;如果右子树的根最大,交换它与根,再递归调整右子数。
5、递归调整到叶子的时候,树就是大根堆了。
各类排序算法的特点及比较
几种主要的排序算法: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Shell排序、堆排序等。
冒泡排序算法思想:将待排序的元素看作是竖着排列的"气泡",较小的元素比较轻,从而要往上浮。在冒泡排序算法中我们要对这个"气泡"序列处理若干遍。所谓一遍处理,就是自底向上检查一遍这个序列,并时刻注意两个相邻的元素的顺序是否正确。如果发现两个相邻元素的顺序不对,即"轻"的元素在下面,就交换它们的位置。
选择排序算法思想: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对待排序的记录序列进行n-1遍的处理,第i遍处理是将L[i..n]中最小者与L[i]交换位置。这样,经过i遍处理之后,前i个记录的位置已经是正确的了。
插入排序算法思想:经过i-1遍处理后,L[1..i-1]己排好序。第i遍处理仅将L[i]插入L[1..i-1]的适当位置,使得L[1..i]又是排好序的序列。
快速排序算法思想: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基于分治策略的。对于输入的子序列L[p..r],如果规模足够小则直接进行排序,否则分三步处理:1.分解(Divide):将输入的序列L[p..r]划分成两个非空子序列L[p..q]和L[q+1..r],使L[p..q]中任一元素的值不大于L[q+1..r]中任一元素的值。2.递归求解(Conquer):通过递归调用快速排序算法分别对L[p..q]和L[q+1..r]进行排序。3.合并(Merge):由于对分解出的两个子序列的排序是就地进行的,所以在L[p..q]和L[q+1..r]都排好序后不需要执行任何计算L[p..r]就已排好序。
归并排序算法思想:分而治之(divide-conquer)。每个递归过程涉及三个步骤:
1.分解,把待排序的n个元素的序列分解成两个子序列,每个子序列包括n/2个元素。
2.治理,对每个子序列分别调用归并排序MergeSort,进行递归操作。
3.合并,合并两个排好序的子序列,生成排序结果。
Shell排序算法思想:算法先将要排序的一组数按某个增量d分成若干组,每组中记录的下标相差d.对每组中全部元素进行排序,然后再用一个较小的增量对它进行,在每组中再进行排序。当增量减到1时,整个要排序的数被分成一组,排序完成。
堆排序算法思想:用大根堆排序的基本思想:
1.先将初始文件R[1..n]建成一个大根堆,此堆为初始的无序区。
2.再将关键字最大的记录R[1](即堆顶)和无序区的最后一个记录R[n]交换,由此得到新的无序区R[1..n-1]和有序区R[n],且满足R[1..n-1].keys≤R[n].key。
3.由于交换后新的根R[1]可能违反堆性质,故应将当前无序区R[1..n-1]调整为堆。
计算机等级考试高分考点9
1计算机诞生于()
A.1941年
B.1946年
C.1949年
D.1950年
2.世界上首次提出存储程序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是()
A.莫奇莱
B.艾仑·***灵
C.乔治·布尔
D.冯·诺依曼
3、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逻辑部件是()
A.电子管
B.晶体管
C.继电器
D.光电管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首次实现了“存储程序”方案
B.按照计算机的规模,人们把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时代
C.微型计算机最早出现于第三代计算机中
D.冯·诺依曼提出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结构理论基础
答案
BDAD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2022年计算机等级考试高分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