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晁错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学习语文,是一个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的过程,读读、思思、写写多结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阅读的同时要人,甚至请教别人也只停留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上,这样是不能掌握所学知识的。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晁错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晁错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人物评论文,评论对象为西汉初年景帝时期的***治改革家晁错。这篇文章总结了削藩失败是晃错被杀的原因。作者认为,晁错被杀,首先有七国叛乱给皇帝造成的压力和受到***敌中伤的原因,但又提出了另一个观点,即晁错自己也缺乏坚强的意志和临危不惧的精神,才给了***敌攻击他的机会。同时,作者通过对晁错改革失败的叹惋,表达出自己愿意为国效力但有志难展的抑郁心情。

晁错论

苏轼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1]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辞于天下。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则天下之祸必集于我。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之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是以得至于成功。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于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之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于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于其间。使吴、楚反,错已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 于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

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注:狃,音同“纽”,习以为常。)

4.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后有辞于天下 说辞、理由

B. 安所逃其患 怎么

C.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 离间

D. 而遗天子以其至危 遗:赠送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为变岂足怪哉 其皆出于此乎

B.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 且夫发七国之难者 且焉置土石若属皆且为所虏

D.方其功之未成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事先估计到灾难发生的必然性,再慢慢地画出地形***后,因地制宜,采取积极措施解决问题。

B.当七国发生叛乱的时候,晁错既没有挺身而出承担危险,也没有亲自率兵去阻击叛***,反而留守在相对安全的后方,让景帝刘启亲自率兵出征。

C.作者抓住晁错当时对待吴楚骑兵错采取的措施进行份详细,认为晁错被杀的主要原因不是由于袁盎进谗言,而是“自祸”。

D.本文最后总结的历史经验就是,要想成就非同寻常的功业,就不能只考虑怎样保全自己,否则只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3分)

(2)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之察,以错为之说。(4分)

(3)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3分)

答案:

4. D 遗:留给

5. D 之:主谓之间无实意,取消句子***性的语助词

A 其:代词,他们/表推测语气,大概。B 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句末语气助词。C 且:与“夫”连用,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副词,将,将要。

6. A ***是计划,谋划,不是画***的意思。

7.(1)天下的祸患,最不好办的,是表面上太平无事,但实际上却有无法预料的隐患。(“治平”1分,“其实”1分,“句意”1分)

(2)山东诸侯联合起兵,借诛杀晁错的名义反叛朝廷,但是皇帝不能明察这一点,就杀了晁错来向诸侯解释。(“以”1分,“不之察”宾语前置1分,“说”1分,句意1分)

(3)只因为他想保全自己,就使得皇上不高兴,奸臣能够乘机进言。(“惟”1分,“固”1分,句意1分)

译文

天下的祸患,最不好办的,是表面上太平无事,但实际上却有无法预料的隐患。坐在那里看着事情在变化,却不想办法解决,那么恐怕事情就会发展到不可挽救的地步;如果一开始就用强硬的手腕去处理,那么天下的人由于习惯太平安逸,就不会相信我们。只有那些仁人君子杰出人物,才能挺身而出为天下的人去承担大难,以求建立伟大的功业。这当然不是在短时期内由那些只***求名的人所能做到的。天下太平,无故挑起大难的开头,我能挑起它,我也要能收拾它,然后才有言辞向天下的人交代。如果事到临头,却想避开它,让别人来承担责任,那么天下的祸患必然集中在自己身上。

从前晁错竭尽忠心为汉朝出力,谋划削弱山东诸侯的势力。山东诸侯联合起兵,借诛杀晁错的名义反叛朝廷。但是皇帝不能明察,就杀了晁错来向诸侯解释。天下的人都悲叹晁错因为尽忠朝廷而遭杀身之祸,却不知晁错也有自取其祸的原因。

古时候能够建立大功业的人,不只具有超出一般的才能,还必须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昔日大禹治水,凿开龙门堤口,疏通大河,让水流进大海。当他的功业尚未完成的时候,也有堤坝溃决和洪水横冲直闯的可怕灾难。只因为他事先估计到这种必然性,事情来了并不惊慌,而是从容不迫地规划解决,所以最后获得了成功。七国诸侯那样强盛,却要一下子削弱它们,他们起来叛乱有什么奇怪的呢?晁错不在这个时候献出自己的全部身心,替天下人做抵挡大难的先锋,控制吴、楚等国的命运,却为保全自己着想,想使皇帝亲自带兵出征,而自己却在在后方留守。那么试问,挑动七国叛乱的是谁呢?自己想求得名誉,又怎能逃避祸患呢?因为亲自带兵出征极为危险,留守后方十分安全,你自己是挑起大难的罪魁祸首,却选择十分安全的事情来做,把极为危险的事情留给皇上去担当,这是忠臣义士愤恨不平的原因哪。在这个时候,就算没有袁盎进言,晁错也未必能免除杀身之祸,为什么呢?自己想留在后方防守,却让皇帝亲自出征。按照常理上说,皇帝已经很难于忍受了,又加上很多人不同意他的建议,所以袁盎的话就能在这中间发生作用。假使吴、楚反叛,晁错挺身而出承担危险,日夜操劳,率兵向东去阻击他们,不至于使自己的君王受牵累,那么皇上将依靠他而无所畏惧,即使有一百个袁盎,可以离间得了吗?

哎!世上的君子,想要建立不平凡的功业,就不要专门去考虑保全自己的计策。假使晁错自己带兵去讨伐吴、楚,不一定没有成效。只因为他想保全自己,就使得皇上不高兴,奸臣能够乘机进言。晁错用来保全自己的计策,不就是用来自己害自己的么?

赏析

苏轼在其人物史论中写了大量的翻案文章,立意新颖深刻,高远幽邃。治国之策,行事之则;爱民之心,嫉恶之恨;他人之思,自我之省,都别出新见,发人之所未见,启人之所未思。晁错曾提出“削藩”建议,后被汉景帝所杀。“晁错之死,人多叹息”,苏轼却翻空出奇,以独特的视角,一家之言,阐述了晁错受祸原因,提出了仁人君子、豪杰之士应“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功”的主张。

文章开篇为泛泛概说:“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起句看似虚写,实则却在暗说汉景帝时国泰民安中隐含着的诸侯之患。接着,作者便围绕“患”字,从“坐”、“起”两方面进行分说。“坐观其变”而不对祸患采取措施,那么祸患便会蔓延得无可救药;“起而强为之”而不等待时机,则夭F也同样不能保持治平安定的局面。作者说的“起而强为之”,暗指晃错的削落。下面,文章又结止上两句的意思。引出“仁人君子豪杰之行”的作为,以此而暗与晃错柑比。用“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者之所能也。”概写出历史上的失败者、又具体落实在晁错身上,暗含着对晃错失败原因的评论。这两句堪称全篇关键之处,是作者论说的中心。在此处,它还有承上启下的妙用:“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上承“起而强为之”;“苟以求名者”,下启“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后面,“天下治平”几句,暗写景帝时的“七国之乱”;“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几句,又虚写七国起兵后晁错的态度。因此,首段虽没直接点出晃错,但却句句在写晃错。抽象中有具体,虚写里含实写,虚实相生中既使后面的论述高屋建扳,又让文章排宕开闺,具有一种滔滔的气势。

第二段,丈章在前面基础上较而易举地由抽象而具体,由隐而显。由历史的抽象概说,过渡到具体的史事论述。西汉社会诸侯的割据势力严重威胁着封建的中央集权、晃错继贾谊之后,屡次建议景帝“削藩”。他说诸侯王“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呕,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汉景帝用其策,于是出现了“七国之乱”。后来因谗言晁错被杀,后代之人多悲叹晃错的尽忠而蒙害。但苏轼这里却一反传统老调,认为晃错获罪是由于“有以取之也”,从而使文章蹊径独辟、不同凡响。

第三段,作者一方面紧扣史事,另一方面却把笔触拉开,先提出“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介的观点。然后便旁征博引用大禹治水的凿龙门、决江河和溃冒冲突来举例论证,提出“事至而不惧”、“徐为之所”才能使大事成功,以此而暗中指责晁错的临危而逃。

第四段是全篇的主体,这一段议论变得丰富,行文也变得曲折。这一段通过有力的论说鞭辟近里地阐述了晃错取祸的原因。“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苏轼认为“削藩”应该逐步进行,徐为之所”,而不应“骤削之”,骤削则必然导致“七国之乱”,这便是“无故而发大难之端”。仁人君子豪杰却于此时挺身而出,所以能成大业,但晃错不在此时捐身,力挡大难,击溃七国,反而临危而逃,“使他人任其责”,那么“天下之祸”自然便集中在晁错身上了。文章至此。所议之事、所立之沦虽与前文相近,但观点与史事却逐渐由隐而显、由暗而明。文章的气势也慢慢由弱而强、由平易而近汹涌。紧接着,作者又连用了两个反问句,把文章的气势推向了的顶峰。“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是谁引发出七国之难而又临危而逃了选择最安全的处所,把天子陷入至危的境地,这是忠义之士所愤惋之人,既使无袁盎的谗一也不会幸免十祸。这样的结局的原因是“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这两个问句一波未平又起一波,使文覃呈现出***惩肆的特征。然而苏轼并不就此搁笔,他用两个条件再从反面假设晁错,把文章跳起的高浪又推向了深远广阔。“使吴、楚反,错以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这是假设晃错不临危而逃;“使不至于家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这是假设晃错不使人主自将。那么即使有一百个袁盎也不能使晃错获祸。

最后一段,文章的气势渐渐平缓,在感叹历史之时,再一次指出临危而逃自固其身是晁错取祸的原因,从而增重了题旨的作用。

作者生活时代,治平已久,文恬武嬉,积贫积弱,作者思治,故此论实为有感而发。起首议论雄深浑徽,有很强的针对性。全篇文章由虚而实,由实而气势滔滔,由气势滔滔而渐渐平缓,把舒缓与紧凑有机地融为一体。

注释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颍川今河南禹州人,是西汉文帝时的智囊人物。主张重农贵粟,力倡削弱诸候,更定法令,招致王侯权贵忌恨。汉景帝四年(前154年),吴、楚等七国以“讨晁错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晁错因此被杀。

患:祸患。

为:治理,消除。

治平:***治清明,社会安定

其:代词,指祸患。

所:处所。这里指解决问题的措施。

狃(niǔ):习惯。

不吾信:不相信我。

惟:只有。

出身:挺身而出。

犯:冒着。

以:而,表顺接。

固:原本。

期(jī)月:一个月。这里泛指短时期

端:开头,开始。

发:触发。

收:制止。

然后有辞于天下:然后才能有力地说服天下人。

循循焉:缓慢的样子。循循,徐徐。焉,……的样子。

去:逃避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从前晁错殚精竭虑效忠汉朝。昔者,从前。

山东:指崤山以东。

并起:一同起兵叛乱。

以诛错为名:以诛杀晁错作为名义。以······为,把······作为。

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但汉景帝没有洞察到起兵的诸侯的用心,把晁错杀了来说服他们退兵。

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天下人都为晁错因尽忠而遭受杀身之祸而悲痛,却不明白其中一部分是晁错自己造成的。以,因为。取,招致。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自古以来能够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仅仅要有超凡出众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之:用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性,无实义。

龙门:今陕西韩城东北,是黄河奔流最湍急处。

大河:指黄河。

方:当。

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可能也有决堤、漫堤等可怕的祸患。

是以:所以,因此。

夫:句首发语词。

骤:突然。

其为变,岂足怪哉:他们起来叛乱,难道值得奇怪吗?足,值得。

乃:竟然。

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想让皇帝御驾亲征平定叛乱,而自己留守京城。

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自己想求得这个美名,怎么能逃避这场患难呢?安,怎么。

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这是忠臣们之所以愤怒不平的原因啊。

虽:即使。

何者:为什么呢?

以情而言:按照情理来说。以,按照。

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皇帝本来已经觉得这是勉为其难的事情,但又不好反对他的建议。

使:假若。

淬砺:锻炼磨砺。引申为冲锋陷阵,发愤***强。

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即使有一百个袁盎,能有机可乘离间他们君臣吗?

嗟夫:感叹词,唉。

则无务为自全之计:就不要考虑保全性命的计策。务,从事。

隙:空隙,空子。

乃其所以自祸欤:正是他招致杀身之祸的原因啊!欤,语气助词,表感叹。

《晁错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晁错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学习

wifi故障排查步骤

阅读(58)

本文为您介绍wifi故障排查步骤,内容包括wifi故障原因及排除,wifi故障报修电话。导语:现在家里一般都是wifi,要是wifi不能上网,全家人就只有干瞪眼了。其实无线网不能上网也不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掌握方法,一步一步来排查,最终就能解决网络故

学习

怎么让婆家不敢欺负你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怎么让婆家不敢欺负你,内容包括怎么让婆家人不敢欺负你,疼老婆的男人婆家不敢欺负。怎么让婆家不敢欺负你,众所周知婆家敢给你气受,很可能就是因为你的丈夫对于你并不是那么地尊重,那么大家知道怎么让婆家不敢欺负你吗,下面就来

学习

线上线下营销推广方案

阅读(81)

本文为您介绍线上线下营销推广方案,内容包括线下活动营销推广方案模板,线下地推推广方案。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为大家

学习

break into的汉语翻译是什么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break into的汉语翻译是什么,内容包括breakinto中文翻译,breakinto。英语breakinto的用法是很重要的,我们理应要知道它正确的汉语翻译形式。百分网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短语breakinto详细的汉语翻译,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学习

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作文范文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作文范文,内容包括孩子没有错全是大人的错,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

学习

晁错者文言文翻译

阅读(62)

本文为您介绍晁错者文言文翻译,内容包括晁错论贵粟疏原文及翻译,晁错论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要一起来

学习

社会工作个案工作技巧

阅读(85)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工作个案工作技巧,内容包括社会工作实务个案工作方法,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社会工作个案工作技巧包括个案会谈技巧、建立关系技巧、收集资料的技巧、方案策划技巧、评估技巧,详细内容如下,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

有趣提示标语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有趣提示标语,内容包括有趣的提示标语,有哪些有趣的提示标语。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过标语吧,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那什么样的标语才具有启发意义呢?以下是整理的有趣提示标语

学习

当爱已成往事的抒情散文

阅读(91)

本文为您介绍当爱已成往事的抒情散文,内容包括当爱已成往事散文,当爱已成往事散文400字。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是抒发作文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如何写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

学习

当爱已成往事情感文章

阅读(95)

本文为您介绍当爱已成往事情感文章,内容包括经典老歌当爱已成往事,当爱已成往事完整。文章的基本要素——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是文章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以往各种写作论著论之甚详,但对其概念内涵的揭示似欠斟酌,定义并不严格。新近出版的

学习

拔苗助长读后感精选

阅读(66)

本文为您介绍拔苗助长读后感精选,内容包括拔苗助长的读后感怎么写,拔苗助长的读后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精心整理的拔苗助长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

学习

和尚的经典歇后语

阅读(65)

本文为您介绍和尚的经典歇后语,内容包括和尚训道士歇后语,和尚遇上兵歇后语。导语:“和尚”原来是从梵文这个字出来的,它的意思就是“师”。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下面是语文迷收集整理

学习

学校提示语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提示语,内容包括学校提示语有哪些,学校提示语设计。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大家没少看到过提示语吧,提示语就是对人物说话时的表现进行记叙描写,提示一下当前的情况。什么样的提示语才经典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学校提示语,希望

学习

坦然面对作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坦然面对作文,内容包括坦然面对作文800字,坦然面对作文。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下面是整理的坦然面对作文(精选17篇),欢迎大家

学习

break into的汉语翻译是什么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break into的汉语翻译是什么,内容包括breakinto中文翻译,breakinto。英语breakinto的用法是很重要的,我们理应要知道它正确的汉语翻译形式。百分网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短语breakinto详细的汉语翻译,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学习

晁错者文言文翻译

阅读(62)

本文为您介绍晁错者文言文翻译,内容包括晁错论贵粟疏原文及翻译,晁错论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要一起来

学习

郑振铎《 猫 》原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郑振铎《 猫 》原文,内容包括郑振铎猫原文打印,郑振铎猫原文朗读。郑振铎《猫》是一篇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家三次的养猫经历,表达了我和家人对猫的喜爱之情。以下是带来的郑振铎《猫》原文,欢迎各位阅读。

学习

叶公好龙的原文及译文

阅读(676)

本文为您介绍叶公好龙的原文及译文,内容包括叶公好龙原文注释及译文,叶公好龙的原文。叶公好龙,意思是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下面我们来看看叶公好龙的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借鉴。

学习

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翻译赏析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翻译赏析,内容包括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意思,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拼音。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对其进行阅读赏析,领略古诗词的美。以下是收集整理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翻译赏析,一

学习

英语句子翻译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句子翻译,内容包括英语句子翻译软件,英语句子翻译的技巧和方法。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句子都不陌生吧,从语气上分,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句子都是什么

学习

村晚原文、翻译及赏析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村晚原文、翻译及赏析,内容包括村晚古诗的意思与赏析,村晚原文翻译。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