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孟东野序》赏析

《送孟东野序》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以下是整理的《送孟东野序》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作品介绍】

《送孟东野序》韩愈为孟郊去江南就任溧阳县尉而作的一篇赠序。全文主要针对孟郊“善鸣”而终生困顿的遭遇进行论述,作者表面上说这是由天意决定的,实则是一种委婉其辞的含蓄表达,是指斥当时的社会和统治者不重视人才,而不是在宣扬迷信。文章屡用排比句式,抑扬顿挫,波澜层叠,气势奔放;而立论卓异不凡,寓意深刻,是议论文中的佳制。

【原文】

送孟东野序

作者:韩愈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1];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2]。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3]。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4],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敚[5],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6],咎陶、禹[7],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8],又自假于《韶》以鸣[9]。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10]。伊尹鸣殷[11],周公鸣周[12]。凡载于《诗》、《书》六艺[13],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14],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15]。”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16]。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17]。臧孙辰、孟轲、荀卿[18],以道鸣者也。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19],皆以其术鸣。秦之兴,李斯鸣之[20]。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21],最其善鸣者也。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22],其辞***以哀,其志弛以肆[23];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24],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乎汉氏矣[25]。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26]。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27],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于天者以解之。

【注释】

[1]激:阻遏水势。《孟子·告子上》:“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后世也用以称石堰之类的挡水建筑物为激。

[2]炙:烤。这里指烧煮。

[3]假:借助。

[4]金、石、丝、竹、匏(páo)、土、革、木:指我国古代用这八种质料制成的各类乐器的总称,也称“八音”。如钟属金类,罄属石类,瑟属丝类,箫属竹类,笙属匏类,埙(xūn)属土类,鼓属革类,柷(zhù)属木类。

[5]推敚(duó):推移。敚,同“夺”。

[6]唐、虞:尧帝国号为唐,舜帝国号为虞。

[7]咎陶(gāo yáo):也作咎繇、皋陶。传说为舜帝之臣,主管刑狱之事。《尚书》有《皋陶谟》篇。禹:夏朝***君主。传说治洪水有功,舜让位于他。《尚书》有《大禹谟》、《禹贡》篇。

[8]夔(kuí):传说是舜时的乐官。

[9]《韶》:舜时乐曲名。

[10]五子:夏王太康的五个弟弟。太康耽于游乐而失国,五子作歌告诫。《尚书》载有《五子之歌》,系伪托。

[11]伊尹:名挚:殷汤时的宰相,曾佐汤伐桀。《尚书》载有他所作《咸有一德》、《伊训》、《太甲》等文。或说系后人伪作。

[12]周公:名旦,周武王之弟。辅佐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王朝。后又辅佐幼主成王,曾代行***事,制礼作乐。《尚书》载有他《金縢》、《大诰》等多篇文章。

[13]六艺:汉代以后对《诗经》、《尚书》、《易》、《礼》、《乐》、《春秋》等六种儒家经典的统称。

[14]孔子: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

[15]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语出《论语·八佾》。木铎,木舌的铃。古代发布***策教令时,先摇木铎以引起人们注意。后遂以木铎比喻宣扬教化的人。

[16]庄周:即庄子,战国时宋国蒙(今山东蒙阴县)人,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荒唐:漫无边际,荒诞不经。《庄子·天下》篇说庄周文章有“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的特色。

[17]屈原: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楚怀王时任左徒、三闾大夫,主张联齐抗秦。后遭谗被贬。楚顷襄王时,国事日非。秦兵攻破郢都,屈原投汨罗江自尽。著有《离骚》等不朽诗篇。

[18]臧孙辰:即春秋时鲁国大夫臧文仲。《左传》、《国语·鲁语》载有他的言论。孟轲:即孟子。战国时邹国(今山东邹县)人,是继孔子之后最著名的儒学大师。著有《孟子》。荀卿:即荀子。战国时赵国人,儒家学者,著有《荀子》。

[19]杨朱:字子居,战国时魏国人。其说重在为我爱己,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言论散见于《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墨翟(dí):即墨子。春秋、战国之际鲁国(一说宋国)人。墨家学说的创始者,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其言行主要见于《墨子》。管夷吾:字仲,春秋时齐国人,辅佐齐桓公称霸。后人辑有《管子》一书。晏婴:即晏子。字平仲,春秋时齐景公贤相,以节俭力行,显名诸侯。其言行见于《晏子春秋》。老聃(dān):即老子。春秋、战国时楚国人。道家学说的始祖,相传五千言《老子》(又名《道德经》)即其所作。申不害:战国时郑国人。韩昭侯时为相十五年,国治兵强。其说本于黄老而主刑名。著有《申子》。韩非:战国时韩国公子,后出使入秦为李斯所杀。著名法家代表,其说见《韩非子》。慎到:战国时赵国人,著有《慎子》。田骈(pián):战国时齐国人。著《田子》二十五篇,今已佚。邹衍:战国时齐国人,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时称“谈天衍”。尸佼:战国时晋国人。著有《尸子》,《汉书·艺文志》列入杂家。孙武:即孙子。春秋时齐国人。著名***事家,著有《孙子兵法》。张仪:战国时魏国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秦惠王时入秦为相,主“连横”说,游说六国与秦结盟,以瓦解“合纵”战略。苏秦:战国时东周洛阳人,著名纵横家。曾游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合纵抗秦,身佩六国相印,为纵约长。

[20]李斯:战国时楚国人。秦始皇时任廷尉、丞相。他对秦统一天下起过重要作用。有《谏逐客书》。

[2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著名史学家,著有《史记》。相如: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成都人。著名辞赋家,著有《子虚赋》、《上林赋》等。扬雄:字子云,西汉成都人。辞赋家,著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等,又有《太玄》、《法言》等专著。

[22]节数(shuò):节奏短促。

[23]弛以肆:弛,松弛,引申为颓废。肆,放荡。

[24]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著名诗人,韩愈《荐士》诗称其“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著有《陈伯玉集》。苏源明:字弱夫,武功人,天宝年间(742—756年)进士。诗文散见于《全唐诗》、《全唐文》。元结:字次山,河南洛阳人。有《元次山文集》。李白:字太白,有《李太白集》。杜甫:字子美,有《杜工部集》。李观:字元宾,赵州赞皇人。792年[贞元八年]与韩愈同登进士第。擅长散文,有《李元宾文集》。

[25]浸***:逐渐渗透。此有接近意。

[26]李翱:字习之,陇西成纪人。他是韩愈的学生和侄女婿。有《李文公集》。张籍:字文昌,吴郡人。善作乐府诗,有《张司业集》。

[27]役于江南:指赴溧阳就任县尉。唐代溧阳县属江南道。

【译文】

一般说来各种事物处在不平静的时候就会发出声音:草木本来没有声音,风摇动它就发出声响。水本来没有声音,风震荡它就发出声响。水浪腾涌,或是有东西在阻遏水势;水流湍急,或是有东西阻塞了水道;水花沸腾,或是有火在烧煮它。金属石器本来没有声音,有人敲击它就发出音响。人的语言也同样如此,往往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才发言。人们唱歌是为了寄托情思,人们哭泣是因为有所怀恋,凡是从口中发出而成为声音的,大概都有其不能平静的原因吧!

音乐,是人们心中郁闷而抒发出来的心声,人们选择最适合发音的东西来奏乐。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这八种乐器,是各类物质中发音最好的。上天对于一年四季也是这样,选择最善于发声的事物借它来发声。因此春天让百鸟啁啾,夏天让雷霆轰鸣,秋天让虫声唧唧,冬天让寒风呼啸。一年四季互相推移变化,也一定有其不能平静的原因吧?

对于人来说也是这样。人类声音的精华是语言,文辞对于语言来说,又是它的精华,所以尤其要选择善于表达的人,依靠他们来表达意见。在唐尧、虞舜时,咎陶、禹是最善于表达的,因而借助他俩来表达。夔不能用文辞来表达,他就借演奏《韶》乐来表达。夏朝的时候,太康的五个弟弟用他们歌声来表达。殷朝善于表达的是伊尹,周朝善于表达的是周公。凡是记载在《诗经》、《尚书》等儒家六种经典上的诗文,都是表达得很高明的。周朝衰落时,孔子和他的弟子表达看法,他们的声音洪大而传播遥远。《论语》上说:“上天将使孔子成为宣扬教化的人。”这难道不是真的吗?周朝末年,庄周用他那荒诞不经的文辞来表达。楚国是大国,它灭亡时候的情景靠着屈原的创作来表达。臧孙辰、孟轲、荀卿等人用他们的学说来表达。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这些人,都通过各自的主张来表达。秦朝的兴起,李斯是表达者。在汉朝,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是其中最善于表达的人。此后的魏朝、晋朝,能表达的人及不上古代,可是也并未绝迹。就其比较好的人来说,他们作品的声音清轻而虚浮,节奏短促而急迫,辞藻艳丽而伤感,志趣颓废而放旷;他们的文辞,杂乱而没有章法。这大概是上天厌弃这个时代的丑德败行而不愿照顾他们吧?为什么不让那些善于表达的人出来表达呢!

唐朝建立以后,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都凭他们的出众才华来表达心声。其后还活着的人当中,孟郊开始用他的诗歌来表达感情。这些作品超过了魏晋,有些经过不懈的努力已达到了上古诗作的水平。其他作品也都接近了汉朝的水准。同我交往的人中间,李翱、张籍大概是最引人注目的。他们三位的文辞表达确实是很好的。但不知道上天将应和他们的声音,使他们作品表达国家的强盛呢,还是将让他们贫穷饥饿,愁肠百结,使他们作品表达自身的不幸遭遇呢?他们三位的命运,就掌握在上天的手里了。身居高位有什么可喜的,身沉下僚有什么可悲的!东野将到江南地区去就任县尉,心里好象有想不开的'地方,所以我讲这番命由天定的话来解开他心中的疙瘩。

【讲解】

文章内容共分四段。

第一段,论述“物不平则鸣”的道理。从草木、水受外力的激动而发出声音,论及人的言论、歌、哭,都是因为有所不平的缘故。

第二段,列举自然界多种现象论证“不平则鸣”的观点。例如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乐器,就是最善于发出声音的东西;而上天则用鸟鸣、雷鸣、虫鸣、风声来告诉人一年四季的推移。这就为下文阐述“人也亦然”打下论证的基础。

第三段,论证人也如此,不平则鸣。文章承接上文,从自然界论及人类社会,从唐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一直谈到隋、唐,列举了众多的历史人物的事迹,论证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论点。

第四段,从唐朝的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一直说到孟郊、李翱、张籍,认为他们都是善于用诗文来抒发情怀的人。作者发问:孟郊、李翱、张籍三人的优秀诗文,不知是上天要使他们的声音和谐来歌颂国家的兴盛,还是要使他们穷困饥饿、心情忧愁,而为自己的不幸悲歌?最终点明题旨:“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借以抒发对孟郊怀才不遇的感慨。

文章运用比兴手法,从“物不平则鸣”,写到“人不平则鸣”。全序仅篇末用少量笔墨直接点到孟郊,其他内容都凭空结撰,出人意外,但又紧紧围绕孟郊其人其事而设,言在彼而意在此,因而并不显得空疏游离,体现了布局谋篇上的独到造诣。历数各个朝代善鸣者时,句式极错综变化之能事,清人刘海峰评为“雄奇创辟,横绝古今”

赏析

韩愈首先着重分析了“鸣”的产生原因,从自然界的草木金石、风雨雷电之类到人类社会中的三皇五帝、至圣先贤,作者一口气用了三十八个“鸣”字,其中文笔千变万化,议论恣肆纵横,恰如清代吴调侯、吴楚材所评,是“如龙之变化,屈伸于天,更不能逐鳞逐爪观之。”韩愈在此以泼墨之法述古编新、竭力铺陈的用意就在于要以本文“不平则鸣”的中心论点去对孟郊进行一次思想上、心理上的说服、启发,因而这其中包含这样几层意思: 一是不要认为自己不该“鸣”,认为今日之不幸均因“鸣”字而起; 二是“鸣”乃天性,想不“鸣”也难做到,不如当个“鸣之善也者”,三是为世所用则“鸣”“国家之盛”,为世所疾则“自鸣其不幸”,两者无不可。总而言之,韩愈以古今万物为例,说明的正是一个极普通但却很重要的道理,即为人不能不“鸣”,为文人更不可不善“鸣”,至于“幸”与“不幸”,在“上”还是在“下”,那就不必强求了。依此看来,韩愈在此文中所阐发的理论基本上还是没有超出儒家“穷达”之说的范围。

在分析了“鸣”的产生原因之后,韩愈又从“鸣”的“善”与“不善”入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者涉及三代,论述百家,以“鸣”字为经线,用旁逸侧出之笔,突兀峥嵘之法。时抑时扬地表达出自己对历代名人雅士的评价。韩愈把从唐、虞、夏、商到魏、晋、隋、唐的历史时期划为三个阶段。认为周以前及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是盛世之言;周衰后的孔子至西汉的司马迁也是“善呜者也”,但属衰世之音;至于魏晋之后则“鸣者不及于古”,纯属乱世之音了。这种厚古薄今的论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一是出于反对六朝以来骈文占统治地位的反常现象的考虑,再是对于魏晋以降志士仁人愈发地“不得其鸣”之现状的极大义愤。

由此,韩愈就在末尾一段里以正大的议论,闪烁变化的语言向孟郊表示出了自己的真实看法,即:温故可以知新,从上古至今众多人物的遭遇就可以懂得,立身处世的关键是毋以胜败得失论英雄。一个人只要敢“鸣”,只要善“鸣”也就足够了。至于幸与不幸,遇与不遇,在上位还是处下位等等则一概不足论。更何况贤才不被知遇实为古今通例,本无可悲之处,如此,则“其在上也奚以喜? 其在下也奚以悲?”就可以达到一种不悲而乐且幸,“鸣”之而已矣的最高境界了。

对于“鸣不及于古”,其中“善者”,韩愈以“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以衰,其志弘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作出评说。但对于怎样“鸣”才算是“至善”,韩愈却一字未提,反以“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作了反问。为什么三代两汉各种人物都可以“鸣”而且评之为善,到了魏晋以后却一落千丈了呢。作者以“天怒其德”作口实,此含糊其辞之法也。其本意显然是在指出乱世之中大批人才被埋没、被轻视的事实。由此也就讲明了“不及于古”的真正原因,并流露出对历代当权者压抑、摧残人才的强烈的不满情绪。

全篇紧紧扣住一个“鸣”字进行论述,其中“鸣”字出现三十八次,句法变换二十九回,声调顿挫之处更是层出不穷。明代茅坤论及此文时说:“以一‘鸣’字成文,乃独倡机轴,命世笔力也。前此唯《汉书》叙萧何追韩信,用数十‘亡’字。”既指出了连用一字贯穿全文的先例,又给予此文以高度的评价。韩愈在这篇赠序中溯古论今,独辟蹊径,反复以古人之鸣与今人之鸣相比较,于论述之中寄托感慨,在叙说之中有讽刺,达到了奇而不诡,收放自如,波澜迭起,令人击节的阅读效果,体现出变化多端,格调高奇,深刻雄健,气象万千的行文风格。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5),字退之,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与柳宗元创导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复古崇儒,抵排异端,攘斥佛老,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于官宦家庭,从小受儒学正统思想和文学的熏陶,并且勤学苦读,有深厚的学识基础。但三次应考进士皆落第,至第四次才考上,时年二十四岁。又因考博学宏词科失败,辗转奔走。796年(唐德宗贞元十二年)起,先后在宣武节度使董晋、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幕下任观察推官,其后在国子监任四门博士。803年(贞元十九年),升任监察御使。这一年关中大旱,韩愈向德宗上《论天旱人饥状》,被贬为阳山县令。以后又几次升迁。819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韩愈上《论佛骨表》,反对佞佛,被贬为潮州刺史。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召回长安,任国子祭酒,后转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后世称为“韩吏部”。死后谥号“文”,故又称为“韩文公”。有《韩昌黎集》。

 《送孟东野序》赏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送孟东野序》赏析

学习

信不信由你小学作文

阅读(63)

本文为您介绍信不信由你小学作文,内容包括信不信由你小学作文,信不信由你这篇作文怎么写400字。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信不信由

学习

刘华强经典语录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刘华强经典语录,内容包括刘华强经典语录完整版,刘华强经典语录dj。语录的作用语录只是个索引。

学习

杨贵妃是哪个朝代的

阅读(86)

本文为您介绍杨贵妃是哪个朝代的,内容包括杨贵妃是哪个朝代的人呢,杨贵妃出自哪个朝代。杨贵妃这个名字大家一定都不陌生,那你们知道杨贵妃是哪个朝代的吗?下面是为你准备的杨贵妃是哪个朝代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习

二年级造句汇总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二年级造句汇总,内容包括二年级造句汇总大全,用像造句二年级。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句子吧,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句子都是什么样

学习

央视五一晚会主持词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央视五一晚会主持词,内容包括央视五一晚会主持词开场白,央视五一晚会主持词语。主持词分为会议主持词、晚会主持词、活动主持词、婚庆主持词等。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主持人参与的事情越来越多,主持词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收集整

学习

形容广场舞大妈的句子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形容广场舞大妈的句子,内容包括广场舞大妈心态好的句子,形容广场舞的幽默的句子。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句子吧,借助句子,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那什么样的句子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整理的形容广场舞大妈的句

学习

大暑过后几天凉

阅读(59)

本文为您介绍大暑过后几天凉,内容包括大暑过后几天凉打一生肖,大暑过后几天凉意思。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的公历7月22日、23日之间,太阳到达黄历120°,是大暑节气。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大暑过后几天凉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学习

《送孟东野序》翻译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送孟东野序》翻译,内容包括送孟东野序翻译完整版,送孟东野序翻译赏析。《送孟东野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为孟郊去江南就任溧阳县尉而作的一篇赠序。全文主要针对孟郊“善鸣”而终生困顿的遭遇进行论述,作者表面上说这是由天

学习

杨贵妃怎么没孩子

阅读(60)

本文为您介绍杨贵妃怎么没孩子,内容包括杨贵妃为何没被册封皇后,杨贵妃为啥没孩子。杨贵妃是唐朝时期有名的绝色美人,唐玄宗对她非常的宠爱。但是,为什么杨玉环没有孩子呢?下面是整理的杨贵妃怎么没孩子相关记载,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

蒋干盗书歇后语是什么意思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蒋干盗书歇后语是什么意思,内容包括蒋干盗书歇后语下一句,蒋干盗书是什么意思。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蒋干盗书歇

学习

梦想并非遥不可及作文800字精选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梦想并非遥不可及作文800字精选,内容包括梦想并非遥不可及作文,梦想总是遥不可及作文800字。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

学习

左胸口疼痛是怎么回事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左胸口疼痛是怎么回事,内容包括左胸口疼痛是怎么回事儿,左胸口疼痛是怎么回事男人。导语:有的青年人搬重物时突然发生了胸口疼痛,X线检查发现是“气胸”,这种自发性气胸多见于青壮年。以下是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左胸口疼痛是怎么

学习

佛手的吃法大全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佛手的吃法大全,内容包括佛手的吃法大全图解,佛手的正确吃法。佛手相信很少人吃它,因此关于佛手到底能不能吃?要怎么吃?都不是很清楚。下面为您收集整理了佛手的吃法,希望对您有帮助!

学习

国庆有薪假几天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有薪假几天,内容包括国庆期间有几天有薪假,劳动法国庆有薪假是几天。节日是国家法定节假日,法定节假日也是带薪假。那么,大家知道国庆带薪假是几天?2022年国庆节带薪假是多少天?一起来看看。

学习

老舍《我的母亲》赏析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老舍《我的母亲》赏析,内容包括老舍我的母亲赏析50字,我的母亲赏析。《我的母亲》一文语言既朴素平实,流畅生动,又凝练含蓄隽永,是一篇叫人落泪的挚情之作。下面是老舍《我的母亲》赏析,欢迎阅读。

学习

《与朱元思书》的赏析

阅读(97)

本文为您介绍《与朱元思书》的赏析,内容包括与朱元思书的赏析及答案,与朱元思书第一段赏析。《与朱元思书》是梁朝的吴均写的一篇写景小品文。“书”即书信,这篇短文是他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信。这封书信几乎通篇都是写景,写了富春江上秋

学习

关汉卿《沉醉东风》赏析

阅读(75)

本文为您介绍关汉卿《沉醉东风》赏析,内容包括关汉卿沉醉东风,沉醉东风关汉卿赏析。《沉醉东风》这是一支为表现离愁别绪而作的小令,描写饯行话别之际的两情依依,可以说一首声情并茂的用散曲写就的“长亭送别”。下面是分享的关汉卿《沉醉

学习

九阴真经原文及翻译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九阴真经原文及翻译,内容包括九阴真经翻译成白话文内容,九阴真经原文。《九阴真经》是金庸小说中虚构的武学秘籍。是金庸武侠小说中威力极强大,也最富盛名的武学秘笈,也是武林中众人无不想争夺的一样至宝。下面是整理的九阴真

学习

《晋书·王羲之传》原文及翻译

阅读(178)

本文为您介绍《晋书·王羲之传》原文及翻译,内容包括晋书王羲之传原文及翻译简书,晋书王羲之传原文。《晋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下面是精心收集的《晋书·王羲之传

学习

赠从弟冽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赠从弟冽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内容包括赠李白的翻译及赏析,赠从弟古诗翻译赏析。《赠从弟冽》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反映了诗人当时进退两难的矛盾心情和憎恶仕途而又欲罢不能的苦闷。以下是搜集整理的赠从

学习

金波儿童诗赏析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金波儿童诗赏析,内容包括金波红蜻蜓儿童诗赏析教案,金波小鹿诗歌赏析。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为

学习

《春宿左省》古诗原文及赏析

阅读(80)

本文为您介绍《春宿左省》古诗原文及赏析,内容包括春宿左省翻译及赏析,春宿左省古诗下一句。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