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姓的姓氏起源

牟姓的姓氏起源

牟姓是怎么来的?你身边有牟姓的朋友吗?下面是收集整理好的牟姓的姓氏起源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牟姓的姓氏起源1

牟(Móu)姓源出有十二: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朝给火神祝融之后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元和姓纂》及《风俗通》记载:“牟子国,祝融之后,后因氏焉。”

祝融为上古时期掌管火的官职,起初为颛顼曾孙重黎所担任。祝融又称火正,因重黎很有功绩,能光融天下,被帝喾命名为祝融。重黎诛伐共工氏时,因没有将共工家族斩尽杀绝而被帝喾诛杀。后帝喾命其弟吴回继任,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子陆终,承袭火正之职,亦称祝融。

在西周初期,周武王将祝融之后封在牟(今山东莱芜辛庄镇赵家泉村),为西周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子爵,因称牟子国。

春秋时期,齐国强盛,与西部的强邻鲁国不断发生摩擦,牟子国夹在大国之间深受其害,被迫不断向东北方向迁徙。

至周灵王姬泄心五年(齐灵公姜环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齐灵公在东击灭莱国(今山东龙口一带)、今烟台地区皆入齐国势力范围以后,齐国掉头西扩,不断攻击鲁国北鄙(北部边境地区),齐、鲁之间持续爆发了一系列的“城之战”、“防之战”、“崔杼攻鲁”等战争。

为了攻击鲁国并抗击与鲁国联盟的吴国,扫清山东半岛中部战场的障碍,齐灵公在周灵王十四~二十四年期间(公元前558~前548年),将已经向东北迁至营丘边缘地带(今山东淄博临淄)的牟子国再东迁至今山东省烟台市的牟平区、福山区一带,史籍《路史》中记载为“牟逼近临淄,乃迁于东海。”

然而,东迁也未能挽救最终灭国的命运。到春秋末期,龟缩在胶东半岛一角的牟子国仍然被强大的齐国吞灭,之后称牟子国被灭时的国都为“牟平”。

在亡国之后的牟子国王族子孙以及国人中,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牟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牟氏正宗。

后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记载的战国时期齐国大夫牟辛,在史籍《后汉·牟融传》中记载的东汉时期的重臣、经学家、北海安丘人牟长,都是牟子国的王族后裔。

牟氏族人大多尊祝融、陆终为得姓始祖。该支牟氏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

第二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岑牟,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岑牟,就是岑鍪,原指是仪仗队中鼓角士身着的甲胄。

鼓角士,就如同今日的***乐队,身着岑牟后,甲胄鲜明,威风凛凛,好不神气,因此也就俗称其为“岑牟”。这在史籍《通史志》中有记载:“岑牟,鼓角士胄也。鍪,通作牟。”

在岑牟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俗称为姓氏者,称岑牟氏,后省文简改分衍为岑氏、牟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牟氏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

第三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晚期宾牟贾,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宾牟氏,是上古时期一个氏族的复姓。在典籍《广韵》中记载:“宾牟,复姓,三氏,<礼记>有宾牟贾。”

宾牟贾,春秋晚期人物,是周王室的大夫,与孔子是同一时代人。

由于宾牟贾非常精通乐礼,孔子曾与他一起探讨有关乐礼方面的问题。在典籍《礼记·乐记》中,记载了宾牟贾到鲁国作客,带去了一个歌舞乐队,之后孔子与宾牟贾一起观赏这支歌舞乐队表演《大武之乐》时的一段对话:

宾牟贾在孔子身边陪坐,孔子和他谈到乐舞,说:“<大武之乐>表演开始前,要长时间地击鼓做准备工作,这是什么原因呢?”

宾牟贾答道:“这是象征周武王伐纣时担心得不到众人的支持。”

孔子接着问:“<大武之乐>开始时声调漫长,连绵不绝,这是什么原因呢?”

宾牟贾答道:“这是象征周武王恐怕伐纣事情不能取得成功。”

孔子问道:“舞蹈一开始就手舞足蹈,这是什么原因呢?”

宾牟贾答道:“这是象征周武王及时采取伐纣的行动。”

孔子问道:“<大武之乐>中舞蹈者右膝跪地,左脚伸开的动作,这是什么原因呢?”

宾牟贾答道:“咦,那不是<武>舞蹈中应当跪的姿态吧。”

孔子问道:“<大武之乐>中好象夹杂着很多商音,这是什么原因呢?”

宾牟贾答道:“那恐怕也不是<大武之乐>中应有的声音吧?”

孔子问道:“那若不是<大武之乐>中应有的声音,又是什么声音呢?”

宾牟贾答道:“这大概是乐官们在传授过程中出了差错,如果不是乐官传授出现的差错,那就是周武王的意志已经迷乱了。”

孔子说道:“对啊,我从周王室大夫苌弘那儿听说的,也是和你说的一样。”

宾牟贾站起身,离开坐席向孔子躬身请教说:“关于<大武之乐>开始前要长时间地击鼓作准备的问题,我的看法您已同意了。那么请问:<大武之乐>的表演过程那么长是什么原因呢?”

孔子答道:“你坐下,我告诉你:乐,是象征事业取得成功的。舞蹈将要开始时,手拿盾牌的舞蹈者像山一样站立不动,这象征着周武王将有大的行动。舞者奋发威武,扬手顿足,这象征着太公高昂的意志。<大武之乐>舞尾声时舞者全部跪下,这象征着周公和召公将在天下实行文治。再说<大武之乐>舞开始,第一段舞者向北行进,象征周武王开始出兵向北讨伐;第二段象征灭掉了殷商;第三段象征周武王又向南出兵;第四段象征周武王征服了南方各国,使南方各国成为周朝的疆土;第五段舞者分为两队,象征周公、召公一左一右辅佐周王朝;第六段,舞者又回复到开始时的原位,象征着对天子的尊崇。舞者振动金铎,做出向四面出击动作,显示周王朝在中国范围强大的威力,舞者分为两队行进,表示讨伐的战事早获成功。舞者长时间地站立在自己的位置上,这是象征周武王在等待诸侯们的到来。”

由于宾牟贾精通乐礼,因此孔子曾称呼宾牟贾为“吾子”。“吾子”,不是“我的儿子”、“我的晚辈”的意思,而是春秋时期士大夫们对对方十分尊敬的一种尊称,也是学生对老师的一种敬称。

在宾牟贾之前,史籍中未见有此复姓的记载。

显然,在宾牟贾的后裔子孙中,肯定沿袭先祖的姓氏,称宾牟氏,后皆省文简改为单姓宾氏、牟氏,世代相传至今,但宾牟氏复姓反而消失了。

该支牟氏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根牟国,属于以国名家氏合姓为氏。

在史籍《东莱先贤传》中,记载有曹牟氏,其代表人物即南北朝时期的平昌人、兗州刺史曹牟君卿。

春秋时期,鲁国的邻边有一根牟国,传说为颛顼的后裔,是姬姓曹氏小国,子爵,境不过五十里方圆,国都在根牟(今山东沂南东南部)。

周定王姬瑜七年(鲁宣公姬馁九年,公元前600年),根牟国被鲁宣公发兵吞灭。

在亡国后的根牟国王族子孙中,有以国姓加国名为姓氏者,称曹牟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曹氏、牟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牟氏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

第五个渊源:源于东夷族,出自商贾时期鲜牟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鲜牟,是上古东夷民族中的一个古国,传说为祝融的后裔。

在西周初期,有东夷民族建立的鲜牟国,当时的鲜牟国在山东半岛之南,其国东面临海,莒国在北,鲁国在西,三个诸侯国在地理位置上形成三足猗立之势。

在周成王姬诵七年(公元前1096年待考),周成王开始亲***,他在宗周的岐阳(今陕西宝鸡岐山南部)召集诸侯们会盟,以树立自己亲***之威。当时楚国、鲜牟国也都参与了会盟会议。由于鲜牟国人是火正祝融之后,就负责职守庭燎祭神的火堆。

但是,周成王认为楚国和鲜牟国皆属于蛮夷小国,无法与帝王世系的亲叔子侄之后、列侯们相比,因此拒绝与他们结盟。这在典籍《国语·晋语》中有记载:“成王盟诸侯于岐阳,楚为荆蛮,置茅蕝,设望表,与鲜牟守燎,故不与盟。”

鲜牟国后为己姓莒国所灭,具体被灭的时间在史籍中没有明确记载。春秋初期,莒国从计地(今山东潍坊青州)迁莒地(今山东日照莒县),国势渐强,不断与齐、鲁、晋等大国会盟,还对周围小国持续发动战争,吞并了一些小诸侯国,鲜牟国当为此际遭到灭顶之灾。

在鲜牟国灭亡之后,有王族子孙以及国民以故国名为姓氏,称鲜牟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鲜氏、牟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牟氏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

第六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杞国牟娄、根牟之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牟娄、根牟,是春秋时期杞国的两个邑地,先后被莒国夺占。在史籍《春秋·隐公四年》中记载:“莒人伐杞,取牟娄。”又在《左传·宣公九年》中记载:“莒取根牟。”

牟娄,在今山东潍水上游,而根牟在今山东沭河上游,殷商时期属于古牟国,西周时期则为杞国之地。

周桓王姬林元年(杞武公三十二年,公元前719年),莒敖穆公执***的莒国出兵占据了牟娄之地,之后的周定王姬瑜七年(莒渠丘公己朱九年,杞桓公姒姑容三十七年,公元前600年)又吞并了根牟。

失去国邑的杞国国民,遂以原先的居邑名称为姓氏,称牟娄氏、根牟氏,如六国时贤者根牟子,著书七篇。牟娄氏、根牟氏后又省文简改为单姓牟氏、娄氏、根氏等,皆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牟氏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本书疑其与第四个渊源有关联,待考。

第七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战国时期楚国弥牟氏家族,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弥牟氏,是从楚国贵族芈氏族群中分衍出来的复姓,与若敖氏同时诞生,因封居于弥牟(今四川成都),其后代中皆沿称弥牟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牟氏者。但其详实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第八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司马弥牟,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地方叫邬(今山西介休),在周敬王姬丐六年(晋顷公姬弃疾十二年,公元前514年)秋季,晋顷公派大夫司马弥牟去治理邬邑。

在司马弥牟的后裔子孙中,一部分人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称司马氏;一部分人以先祖任官地名为姓氏,称邬氏;还有一部分庶支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弥牟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牟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牟氏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

第九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灵公之孙子南弥牟,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子南弥牟,字子之,又名木,是卫灵公姬元(公元前534~前493年在位)的幼子公子郢的儿子。

公子郢,字子南,他在周敬王姬丐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拥立侄子姬辄(太子蒯聩之子)为国君,是为卫出公。公子郢的儿子弥牟后来以父亲之字为姓氏,称子南氏,因称子南弥牟。

子南弥牟作为公孙,一直担任卫国的将***,在卫悼公姬黔执***时期(公元前455~前450年)还担任了国相。

子南弥牟逝世后,得谥号为“文”,在史籍《大戴礼记》中记录了他和孔子的贤弟子子贡的一段著名对话,被后世称之为“卫将***文子”。他的孙子,就是卫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称“候”的卫平侯姬郢(子南劲,公元前332~前283年在位),其后任君主自降为“君”,即卫怀君。

在子南弥牟的支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弥牟氏,后皆省文简改为单姓弥氏、牟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牟氏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

第十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毛忽来氏,亦称牟乎来氏,源出蒙古扎剌亦尔部首领木华黎的后裔子孙,即木华黎的蒙语读音。

扎剌亦尔·木华黎,公元1170~1223年,奴隶出身,蒙古民族的伟大英雄,他为人沉毅多智略,又骁勇善战,在辅佐孛儿只斤·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的过程中战功卓著,被誉称为孛儿只斤·铁木真属下“四骏”***元勋之一。孛儿只斤·铁木真被众人推立为成吉思汗后,敕封扎剌亦尔·木华黎为左万户,并赐誓券金印,后来还是攻灭金国的蒙古大***的最高统帅,爵至体仁***辅世佐命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逝世后赐谥“忠武”。

扎剌亦尔·木华黎的后裔子孙皆以其名字为姓氏,称毛忽来氏,人数众多,世居位于蒙古高原西南部的鄂尔多斯(今内蒙古鄂尔多斯),那就是扎剌亦尔·木华黎的.封地,原境包括今伊克昭盟的大部地区,明朝成化年间改称“鄂尔多斯”,今有著名的“沙响湾”。

明朝中叶以后,毛忽来氏族部落多以先祖名字的谐音分别改冠汉姓为牟氏、何氏、李氏等。蒙古族牟氏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

按:

其实,类如“沙响湾”这种当今的“旅游业亮点”,正警示着草场资源不可恢复的退化现象,说明自清朝晚期以来该地区人为的农垦、畜牧过度,导致土地严重沙化,是人类生存环境极度恶化的警钟。

若干年后,不要说鄂尔多斯的单调支柱产业羊绒了,到处都将是“沙响湾”,除了去掏掏石油,就连羊粪蛋儿也甭想见到了——听着丧钟数钞票,坐着滑沙板冲地狱,真正是自身上演悲剧的典型剧照,有甚可夸耀的?

第十一个渊源:源于改姓,出自明朝时期李氏家族,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该支牟氏,是在明朝初期从湖北麻城的李氏家族一支所改。

传说,该支牟氏的祖先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九世嫡孙、元朝末期湖北江陵元帅李黼的后人李原诚,因组织反元之事败露,被元朝廷发现,要抄灭其家,当时逃出五兄弟,被元兵紧紧追逼,临到一条大河过不去,眼看追兵杀来,万分危机之时,天降神佛,派一黑虎下凡将兄弟五人一举背过大河,由此隔断追兵,逃出生天。

注意:只有该支牟氏正确读音作móu(ㄇㄡˊ)。

第十二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彝族、土家族、朝鲜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牟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府推行的羁糜***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牟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牟姓的姓氏起源2

迁徙分布

牟姓是发祥于今山东的古老姓氏。在得姓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牟姓一直以山东为其繁衍发展的中心,并以此为中心,缓慢地向周边省份迁衍。战国时齐有大夫名牟辛,西汉有经学博士牟卿,东汉有乐安临济(今山东省济阳)人、太尉牟融及其子牟纡,还有北海安丘(今属山东)人、经学家牟长及其子牟麟。通过这些见诸史册的名人籍贯来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汉代以前,山东大地仍是牟姓人之主要繁衍地,而著有《尚书章句》的牟长,因其对于《尚书》的辉煌贡献,为牟姓争取了应有的社会地位,一直到今天,提起“牟氏章句”,仍为研究《尚书》者奉为重要依据。魏晋南北朝时期,八王之乱、五胡乱华、***阀割据等***治纷争,使此际呈现出一种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百姓大流亡的社会景象。偏安山东半岛的牟姓必然遭受冲击,颠沛流离,徙奔异乡势在必行。

据《郡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所载,牟姓郡望有三:巨鹿郡、平阳郡、荥阳郡。表明此际至隋唐,在今河北巨鹿、山西临汾、河南荥阳一带,牟姓为当地名门望族,而且人口繁衍兴盛,社会地位尊贵。唐末僖宗李儇时,阉宦当权,灾旱连年,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官员盘剥沉重,终于导致王仙芝、黄巢揭杆而起。公元808年,黄巢攻陷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唐僖宗狼狈逃亡入蜀,时陕、豫之牟姓有随之入川者,亦有豫地之牟姓顺汉水南下,进入湖北。两宋之际,由于川地山关阻隔,交通闲塞,战火难至,故川地之牟姓发展较快。

南宋偏安江南后,有北方之牟姓徙居江南,亦有川地之牟姓因仕宦或其它原因进入当时的国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附近,如牟献由隆州井研(今属四川省)徙居吴兴(今浙江省湖州)。明初,山西牟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地。清康乾年间以后,有冀、鲁、豫地之农民闯关东到东北三省。如今,牟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辽宁等省多此姓,上述二省之牟姓约占全国汉族牟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二。牟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九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

历史名人

牟 长、牟纡:东汉乐安临济人,父子两博士。父牟长少习《欧阳尚书》。光武建武二年拜博士,迁河内太守。著《尚书章句》,复征为中散大夫。子牟纡隐居教授,门生千人。后征为博士。

牟 融:北海安丘人,东汉大臣。明帝时举茂才,任丰地县令三年,县无狱讼。章帝即位后,升太尉(位同宰相),参录尚书事。

牟 融:唐代诗人。德宗、宪宗间在世。隐居学道,终身不仕。以诗闻名,尤擅七律,诗风清丽雅闲,时有佳句。

牟 谷:宋代画家。任画院祗侯,曾随使赴交阯(今越南),为安南王黎桓及臣佐画像,亦曾为宋太宗画像,后升任翰林待诏。

牟 桂:隆州井研人,南宋官吏。进士出身,历任龙水县尉,什邡知县,官至终朝郎知彭州。

牟 及: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南宋官吏、诗人。咸淳进士,任福州司户参***时,有惠***。宋亡后,隐居山林,并穿丧服终身。有《乐在稿》。

牟 楷:台州黄岩人,元代隐士。以养母之故,拒绝出仕,学者称静正先生。有《九书辩异》、《河洛***书说》。

牟 全:莱州栖霞铁口(今属山东省)人,元代将领。元***讨伐日本,其率领头船开道。后赐金牌,授管***千户,升武略将***。

牟 完:浙江省黄岩人,明代官吏。洪武九年廷试得首选,授吏部主事,擢燕王府纪善,并曾教授明仁宗。有《四礼家仪》。

牟 伦:四川省叙州人,明代官吏。永乐进士。累官至监察御史,因直谏犯上,被谪戍甘肃。工诗、能文。

牟 俸:四川巴县人,明代官吏。景泰进士,累右副都御史。在山东救灾时,尽心竭力,活饥民无数。后在苏州打击土豪劣绅的掠夺,得罪权贵,被谪戍。

牟 斌:明代官吏。由锦衣卫千户,擢指挥佥事。因为人正直,不同流合污,两次被罢官。

牟 庭:山东栖霞人,清代的考据家、数学家。贡生出身,考据精深。有《诗切》、《投壶算草》、《带纵和数立方算草》。

牟子才:牟桂子,宋代官吏、学者。进士出身,累官工部侍郎,后被人诬谄,降职使用,后又起为礼部尚书。曾参与修纂国史。有《存斋集》。其子牟郧亦为学者,著有《陵阳集》,其孙牟应龙亦为学者,人称祖孙三才人。

牟仲甫:随州(今湖北省随县)人,宋代画家。善画猿獐猴鹿,画鸡亦有意趣。

牟大昌:台州黄岩人,宋末抗元英雄。响应文天祥的檄文,与侄牟天与起兵勤王。台州黄土岭一战,力战阵亡。

郡望堂号

1、郡望

巨鹿郡:治所在巨鹿(今河北省平乡西南),秦置县,以为巨鹿郡治所。项羽破秦兵于此。

平阳郡:三国魏置郡。隋以前的平阳,在今山西省临汾西南;从隋起,在今临汾。

荥阳郡:古荥阳在今河南省荥阳东北,北魏移至今县。曹魏曾置荥阳郡。北齐为成皋郡。隋唐为郑州荥阳郡。

2、堂号

牟姓的主要堂号有:“三弄堂”、“清风堂”等。

宗族特征

1、牟姓多正直之士,牟取私利者少,牟其中除外。

2、牟姓有不少具有特色的姓族文化。多用联句的形式加以概括,如“父子两博士,祖孙三才人”,“文章***事追先达,冠盖声华羡昔贤”等等,或追述本族历史上的辉煌,或撰诗以明志,颇能激励同姓人的奋进与向上。

牟姓的姓氏起源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牟姓的姓氏起源

学习

中华姓氏文化

阅读(91)

本文为您介绍中华姓氏文化,内容包括中华姓氏文化馆,中华姓氏文化全套。姓氏,是姓和氏的合称。在遥远的古代,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古代姓氏起源于人类早期生存的原始部落之中。姓和名一样,都是代表每个人及其家族的一种符号。从它的形成

学习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Never Stop Fighting英语作文

阅读(30)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精心整理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NeverStopFighting英语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

北京大学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阅读(90)

本文为您介绍北京大学开学典礼上的发言,内容包括2019北京大学开学典礼学生发言,北京大学开学典礼新生致辞。轻风锁不住流云,流云带走了岁月。我们告别了炎夏的不安与躁动,凉爽怡人的秋天向我们展开了笑颜;我们告别了假期的安静与沉寂,在这

学习

右眼跳时辰预测吉凶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右眼跳时辰预测吉凶,内容包括右眼跳十二个时辰是什么预兆,右眼睛跳时辰凶吉对照表。你知道右眼跳时辰预测吉凶具体是怎么样的吗?其实眼睛跳也有一定的玄学,很多人都会查看眼皮跳的吉凶来寻求心理慰藉。为大家搜集和整理了右眼

学习

供电局实习报告

阅读(85)

本文为您介绍供电局实习报告,内容包括供电局实习报告10000字,供电局实习报告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供电局实习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

学习

《人间草木》经典语录

阅读(62)

本文为您介绍《人间草木》经典语录,内容包括人间草木经典语录摘抄,人间草木经典语录在第几页。《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写他的旧人旧事、旅行见闻、各地风土人情、花鸟虫鱼的经典散文集。下面是精心整理的《人间草木》经典语录,希望对你有帮

学习

包粽子的日记

阅读(86)

本文为您介绍包粽子的日记,内容包括包粽子日记300字,关于包粽子的日记随记优秀6篇。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将结束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获的,需要进行好好的总结并且记录在日记里了。那么什么样的日记才合适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包粽子的日记

学习

篮球裁判员代表宣誓词

阅读(227)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发言稿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发言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你写发言稿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篮球裁判员代表宣誓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

描写贝壳的句子

阅读(81)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贝壳的句子,内容包括描写贝壳的句子优美段落,描写贝壳的句子三年级。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句子吧,在不同类型的文章里,不同位置的句子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什么样的句子才经典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

学习

描写贝壳的词语

阅读(86)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贝壳的词语,内容包括描写贝壳的词语大全,描写贝壳的词语又什么又什么。词语,是词和短语的合称,包括词(含单词、合成词)和词组(又称短语),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单元。下面是精心整理的描写贝壳的词语,希望对大

学习

英语青春励志演讲稿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青春励志演讲稿,内容包括英语演讲稿3分钟励志简单好背的,励志英语演讲稿范文大全。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需要使用演讲稿的事情愈发增多,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演讲稿

学习

化学知识点总结之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阅读(109)

本文为您介绍化学知识点总结之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内容包括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必背知识点,化学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难点解析。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

学习

高一化学氯气知识点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高一化学氯气知识点,内容包括高一化学氯气知识点图,高一化学氯气知识点思维导。氯气,化学式为Cl。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你都知道它的知识点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氯气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

学习

形容高兴的成语

阅读(62)

本文为您介绍形容高兴的成语,内容包括形容高兴的成语哪些,形容高兴的成语二年级。形容高兴的成语11、笑逐颜开:逐:驱使;颜:脸面。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貌。

学习

中华姓氏文化

阅读(91)

本文为您介绍中华姓氏文化,内容包括中华姓氏文化馆,中华姓氏文化全套。姓氏,是姓和氏的合称。在遥远的古代,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古代姓氏起源于人类早期生存的原始部落之中。姓和名一样,都是代表每个人及其家族的一种符号。从它的形成

学习

鬼节的来历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鬼节的来历,内容包括外国鬼节的来历,鬼节的来历故事。鬼节,顾名思义,与鬼有关的节日、祭祀鬼的节日。鬼是在人类蒙昧时期,对生命的一种延伸。东西方文化对于生命延伸的概念略有不同,但人死为鬼一直是鬼文化的主流。下面是为大家

学习

关于彝族年的来历

阅读(57)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彝族年的来历,内容包括关于彝族年的来历时间,关于彝族年的来历450字作文。2016年的彝族年就要来临,那么彝族年的起源是怎么样的呢?快来随看看吧!

学习

中国舞蹈的起源和发展

阅读(87)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内容包括中国舞蹈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舞蹈的起源。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中国古代的舞蹈是如何起源和发展的?以下是为你整理的中国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希望能帮到你。

学习

孙姓的来历

阅读(79)

本文为您介绍孙姓的来历,内容包括孙姓的来历简介,孙姓的来历儿童版。孙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据史书记载,主要源自姬姓、芈姓及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春秋时期卫国的孙乙是姬姓孙氏的得姓始祖,下面为大家

学习

百家姓之岳姓氏起源传说

阅读(96)

本文为您介绍百家姓之岳姓氏起源传说,内容包括百家姓之岳姓,百家姓之岳姓氏起源来历。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三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下面是应届毕业生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之岳姓氏起源传说,我们一

学习

龙抬头的来历与习俗

阅读(45)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龙抬头的来历与习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学习

春节起源及习俗

阅读(56)

春节是华人最重要的节日,有许多习俗流传至今。由于地域广大,各地习俗不见得完全相同,下面,跟随一起追本溯源,探讨一下春节起源及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