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阅读答案及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阅读答案及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阅读答案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1.丑奴儿:四十四字,平韵。

2.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 过博山。

3.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4.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5.层楼:高楼。

6.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 强:勉强地,硬要。

7.识尽:尝够,深深懂得。”尽“字有概括、包含着作者诸多复杂感受; 使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作了一大转折的表达效果。

8.欲说还休:想要说还是没有说。

9.道:说。

10.却道天凉好个秋: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意谓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

一:问题及答案。

(1)“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两句中的“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

(2)分析下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效果。(4分)

参考答案:

(1)本词的上下片里的“愁”的含义是不尽相同的。“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4分)

(2)下片“欲说还休”用了反复。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为国事忧愁,极端痛苦,悲愤愁苦溢于言表。(4分)

二:问题及答案

(1)这首词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 字。

(2)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

(3)作者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忽然“却道天凉好个秋”?

参考答案

(1)对比/愁

(2)一方面“愁”到极点无以言表;另一方面,“愁”的是朝廷苟安、投降、国事危机,自己报国无门,直言此“愁”犯忌。

(3)秋色入心即为“愁”,愁而不能直说和尽说,只好道“天凉好个秋”了。表面看似轻松洒脱,实则深沉凝重,令人愁绝。

赏析1:

这首词是词人闲居带湖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词人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是上片的中心句。那时正值青春年少,激情万丈但却心地单纯,对于人们口中所说的“愁”,没有切身的体会,因而无法理解,总是登高远望。词人连用两个“爱上层楼”,有力地带动下文的叙述。前一个“爱上层楼”补充说明首句,因为不知道何为“愁”,所以总爱登高望远;后一个“爱上层楼”又与下句构成因果关系,因为总是登高望远,所以“为赋新词强说愁”。正是这一重复,将上片四句串接起来,短短四句即说明了同一个完整的意思。

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也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就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却说不尽, 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

全词构思新巧,词人运用前后对比的手法,将昔日不知“愁”滋味与现在尝尽“愁”滋味相比较,突出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全词的线索,感情真挚而又平易浅近。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赏析2:

此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将上片“不知愁”的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词的下片,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渲染一个“愁”字,并以此为线索层层铺展,感情真挚委婉,言浅而意深,将词人大半生的经历感受高度概括出来,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赏析3

全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上片说,少年时代思想单纯,没有经历过人世艰辛,喜欢登上高楼(层楼),赏玩景致,本来没有愁苦可言,但是“为赋新词”,只好装出一副斯文样子,勉强写一些“愁苦”的字眼应景。上片生动地写出少年时代纯真幼稚的感情。“不识”写少年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愁”,十分真切。

下片笔锋一转,写出历尽沧桑,饱尝愁苦滋味之后,思想感情的变化。“识尽愁滋味”概括了作者半生的经历,积极抗金,献谋献策,力主恢复中原,这些不仅未被朝廷重视,反而遭受投降派的迫害、打击。他这“愁”郁结心头已久,是很想对人倾诉一番,求得别人的同情和支持的,但是一想到朝廷昏庸黑暗,投降派把持***权,说了也于事无补,就不再说了。“欲说还休”深刻地表现了作者这种痛苦矛盾的心情,悲愤愁苦溢于言表。值得注意的是,“欲说还休”四字重复出现,用迭句的形式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读者体会到,作者为国事忧愁,极端痛苦,竟至不能对人诉说,这是因为“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辛弃疾:《论盗赋札子》),作者实在有难言的苦衷啊!怎么办呢?只好“顾左右而言它”,“却道天凉好个秋”句,意思就是说作者无可奈何,只得回避不谈,说些言不由衷的话聊以应景!

此词构思巧妙,写少年时无愁“强说愁”和谙练世故后满怀是愁却又故意避而不谈,生动真切。此词上下片里的“愁”含义是不尽相同的。“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在平易浅近的语句中,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的痛楚和矛盾,包含着深沉、忧郁、激愤的感情,说明辛词具有意境阔大,内容含量丰富的特色。

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纯真无知故作深沉的情态。

下片:写出词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显示了词人深沉的愁苦。

创作背景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阅读答案及赏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阅读答案及赏析

学习

适合高中生唱的励志歌曲

阅读(79)

本文为您介绍适合高中生唱的励志歌曲,内容包括适合高中生唱的励志歌曲推荐,十大高中生励志歌曲。高中生唱的歌一般都是比较青春励志有活力的,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适合高中生唱的励志歌曲,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

捐款倡议书范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捐款倡议书范文,内容包括捐款倡议书范文100字,捐款倡议书范文学校。捐款倡议书范文(精选12篇)

学习

示儿古诗

阅读(58)

本文为您介绍示儿古诗,内容包括示儿古诗的意思,示儿古诗朗读。《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

学习

西安周边3天自助游攻略

阅读(74)

本文为您介绍西安周边3天自助游攻略,内容包括西安自助游攻略3天,西安周边旅游攻略3天自由行攻略。西安有历史感的古城墙和兵马俑,绝对让你大饱口福的各色美食。滚滚红尘帝王都,悠悠岁月百姓城。下面为大家分享了西安周边3天的自助游攻略,一

学习

离思元稹原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离思元稹原文,内容包括离思元稹原文翻译及赏析,离思元稹原文加拼音。导语:《离思》是唐代诗人元稹所著的一组七言绝句,共五首,其中《离思》第四首是一首悼亡诗,下面为你整理的离思元稹原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学习

网名2021最新版的男生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网名2021最新版的男生,内容包括网名2021最火爆女网名,2021最好听的网名四字。网名最新版的男生篇11、爺︷就是拽

学习

离思元稹赏析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离思元稹赏析,内容包括离思元稹赏析及解析,离思元稹赏析感受。《离思》是唐代诗人元稹所著的一组七言绝句,共五首,其中《离思》第四首是一首悼亡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已逝妻子韦氏的深深思念之情。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是离思元稹赏析

学习

元稹古诗离思赏析

阅读(64)

本文为您介绍元稹古诗离思赏析,内容包括元稹诗词离思,唐元稹的离思其二。元稹,是我们古代著名大诗人,他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下面是整理收集的

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中的女性英雄

阅读(62)

本文为您介绍《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中的女性英雄,内容包括三国演义女性读后感,三国演义三国名人读后感。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作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斗

学习

经典女生网名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女生网名,内容包括经典女生网名大全,经典女生网名唯美伤感。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网名吧,网名一般是不愿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而使用自己喜爱的名称作为自己的网名。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经典网

学习

女生的网名

阅读(84)

本文为您介绍女生的网名,内容包括女生的网名优雅好听,女生的网名又仙又可爱。女生的网名1泯灭在阳光下得人性…

学习

关于明显陵的作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明显陵的作文,内容包括钟祥明显陵介绍作文,明显陵介绍作文450字。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怎么去写作

学习

北京春节亲子旅游攻略

阅读(95)

本文为您介绍北京春节亲子旅游攻略,内容包括北京春节亲子旅游攻略路线图,北京适合亲子旅游的地方。在现实社会中,节假日来临,大家都想去哪游玩呢,旅游本是享受,然而传统旅游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千篇一律的线路,成为游客集中抱怨的焦点,市场需要创

学习

丽格海棠什么时候开花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丽格海棠什么时候开花,内容包括丽格海棠什么时候开花最好,怎样使丽格海棠开花多。冬季植物开花的寥寥无几,丽格海棠在冬季能迷人,是冬季美化室内环境的优良品种,也是四季室内观花植物的主要种类之一。那么丽格海棠什么时候开花

学习

离思元稹赏析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离思元稹赏析,内容包括离思元稹赏析及解析,离思元稹赏析感受。《离思》是唐代诗人元稹所著的一组七言绝句,共五首,其中《离思》第四首是一首悼亡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已逝妻子韦氏的深深思念之情。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是离思元稹赏析

学习

2023小升初英语复习试题及答案

阅读(53)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练习题,做习题在我们的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检验学习的效果都是非常必要的,你知道什么样的习题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整理的2023小升初英语复

学习

七下英语作业本答案

阅读(73)

本文为您介绍七下英语作业本答案,内容包括七下英语作业本答案2022,七下人教版英语作业本的答案。要想英语成绩好,那么就要认真听课,认真做好课后练习。以下是精心准备的七下英语作业本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学习

观沧海的赏析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观沧海的赏析,内容包括观沧海的赏析简短,观沧海的赏析题目及答案。《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

学习

《红楼梦》好句好段赏析

阅读(62)

本文为您介绍《红楼梦》好句好段赏析,内容包括红楼梦好句好段赏析20处,红楼梦好句赏析感受。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阅读不少的文章,每篇文章都有它的好句,下面为大家整理了《红楼梦》好句好段赏析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学习

《太阳花》阅读答案张雪芳

阅读(62)

本文为您介绍《太阳花》阅读答案张雪芳,内容包括太阳花阅读理解答案,太阳花张雪芳的阅读答案。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

学习

交通工具谜语及答案

阅读(59)

本文为您介绍交通工具谜语及答案,内容包括交通工具谜语大全儿童,关于交通工具的谜语。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

学习

顾城的《远和近》赏析

阅读(338)

本文为您介绍顾城的《远和近》赏析,内容包括顾城的远和近赏析带题目,顾城的远和近赏析百度文库。《远与近》,在一九八三年前后曾经作为难懂的“怪诗”而引起争议。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远与近》,在一九八三年前后曾经作为难懂的“怪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