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荠菜教学设计

挖荠菜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下面是收集整理的挖荠菜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挖荠菜教学设计 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突出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

2.了解夹叙夹议的手法及其运用。

(二)能力训练点

1.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2.训练抓关键词语、重要语句把埠文章中心的能力。

(三)德育训练点

教育学生要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理解家长;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

(四)美育渗透点

提倡与长辈沟通,获得教益,弥补自身不足,实践人际关系美。

二、学法引导

运用由果溯因的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再运用练习法总结,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新老两代人对“荠菜”的不同认识和不同态度,即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难点

理解老一代人的苦难生活及他们的人生观。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小黑板,生字词。

2.投影片:①《现代汉语词典》或《辞海》对荠菜的解释。

②随堂练习。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朗读课文,讨论理解文章内容,用练习巩固强化。

七、教学步骤

在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抓重要语句,分析对比的手法,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

(一)导入新课

在上正课之前,我想先问大家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不难,只需要大家如实地回答。

1.你们喜欢买新衣服、新玩具、新玩艺吗?

2.每次提要求爸爸妈妈都给你们买吗?

3.不给你们买东西,不满足你们的要求时,父母会怎么对你们说?

4.有时不仅不给你们买东西,还会用他们当年的情景与你们作比较,什么“我们像你们这个年龄,连饭都吃不好,吃杂粮。国家定量供应这供应那。一年能穿一两套新衣就很不错了。你们今天,又是鸡又是鸭,还常有新衣,这还不满足?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懂事……”这一大堆话语来批评、教育你。请问:你们能接受吗?你们怎么看待这些事?

(让学生积极发言,把他们的想法、做法都讲出来。教师视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最后归纳,进入新课)

当然,你们有你们自己的道理,可爸爸妈妈也有他们的看法呀!其实最主要的是两代人之间存在“代沟”,缺乏交流,少了一些沟通,都未能理解对方。尤其是我们年轻的一代,对于父辈们成长的年代、生活的环境都很陌生。如果我们能多与他们交流,多同他们沟通,相信一切问题都不难解决。“代沟”将不存在,“理解”将成为现实。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当代女作家张洁的作品《挖荠菜》,多一点对老一代人的理解。

(二)学习生字、词语

出示小黑板,给加点的生字词注音,解释部分词语。

荠“蔷薇掰 琥珀绽

码 苋怪癖和煦煞

凶神恶煞——迷信者指凶恶的神,常用来指凶恶的人。

毫不留情——不留一点情面。

风和日丽——温和的风,美好的日光,指天气晴朗。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迁就——不坚持自己的意见,凑合别人。

隔膜——情意不相通,彼此有意见。

(三)朗读课文

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内容。

(四)讲解最后一段

齐声朗读全文最后一自然段。

这是一个议论段。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么一大段议论。“孩子,让我们多谈谈心吧,”殷切的希望,情真意切,发自肺腑。“让妈妈多讲讲当‘馋丫头’时的故事给你们听吧”,文章中讲了吗?讲了。请勾下这句话,标上序号“1”。“想想你们妈妈当年挖荠菜的情景”,文中有没有这方面的描述?有,勾下这句话,标上序号“2”。“你们就会珍爱荠菜”,孩子们喜爱荠菜吗?不喜爱,勾下,标序号“3”。你们就会“珍爱生活”,你们就会“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这是作者深情的希望。也请勾下,标序号“4”。这个议论段,既然是在前面叙述的基础上自然而发的议论,又放在文章末尾(记叙文文末的议论常点明主旨,归纳文章内容),那它就应是对全篇文章的归纳、小结并点明全文主旨作用的文段。刚才我们所画出的四句话,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旨所在。请同学们再看课文找出相关段落,并归纳。给3分钟时间。

(五)分析课文

1、分析课文内容及中心。

这篇文章涉及了4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讲了什么?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

第一方面是对童年苦难生活的回忆,(板书加点的字)从第2自然段至第9自然段。那时,“我”感受最深的,也是如今记忆最鲜明的是“馋”,是“饿”。请问:为什么?是因为穷。

2.为什么会穷?农民懒?不愿干活?

不是。是恶霸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造成了“穷”,造成了“我”的“馋”,“我”的“饿”。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1)只要“我”一出门儿,碰上财主家的胖儿子,他总要跟在“我”身后,拍着手,跳着脚地叫着:“馋丫头!馋丫头!”这种取笑,只有成天不干活又能吃饱穿好的财主家的人才会。他们根本,也不可能去理解穷人的苦难。因为,这苦难正是他们造成的;(2)“我”“偷”吃主人家仓房的东西,从没被捉过(人们并不想认真地惩罚一个饥饿的孩子),只有“偷”财主家的例外。“他立刻拿着一根又粗又直的木头棒子,毫不留情地紧紧向我追来。”(重读加点的词)“立刻”、“又粗又直”、“紧紧”生动地刻画一个凶神恶煞的狗腿子形象。地主阶级层层盘剥,不干活,家里已经谷粮满仓,可他们却还心狠得连一个饥饿的孩子也不放过。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些凶神恶煞的狗腿子,妈妈的眼睛才被折磨得失去了光彩,充满了哀愁。而“我”,也在侥幸捡回一条命之后,因为丢了一只鞋,而不敢回家,独自游荡在田野里。太阳落山了,一切都静寂下来。连羊儿、乌鸦都能回家,“我”却不能。听着妈妈焦急的呼唤,也不敢答应。多么凄惨,而又多么无可奈何呀!这就是“我”童年的苦难。

3.第二方面的内容又是什么?是哪一部分?

描述“我”挖荠菜的情景,是对当年“挖荠菜”的一种享受和怀念。(板书加点的字)是第10、11自然段,当年,“我提着篮子,迈着轻捷的步子,向广阔无垠的田野里奔去”,而“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在“招呼我,欢迎我。”头上有吱吱喳喳飞翔的小鸟,树上有绽开的花儿、蓝天、白云,一切都是那样的美。此时,“我”有一个热切的愿望:“巴不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像荠菜一样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在那样的年月,那样的社会,只有冬去春来,田野里长满荠菜时,“我”才感到了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4.今天,“我”那热切的愿望实现了吗?

实现了。推翻了剥削阶级,人民翻身做了主人。这周围的一切,都像荠菜一样属于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快乐、自由地生活着。

5.在冬去春来,田野里又长满荠菜时,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带着孩子们又去挖荠菜了。孩子们有那种“享受”吗?

没有。“挖荠菜”对他们来说,只悬一种有趣的游戏。是他们领略大自然的一种方式。等他们长大一些之后,去挖荠菜就变成了对长者的一种迁就了。对此,“我”深感遗憾。等“我”把精心调配好的荠菜放到餐桌上时,孩子们也还是带着迁就的微笑,然后“漫不经心地用筷子挑上几根”,“我”心里就像翻倒了五味瓶,有许多的感慨。感慨孩子们的迁就,慨叹他们对老一辈见解、行为的不理解。(板书加黑点的字)这就是第三方面的内容。第12、13自然段。

多些沟通、多点理解吧!“你们就会珍爱荠菜,珍爱生活。你们就会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在叙事的基础上,在慨叹之余,作者油然而生一种希望:希望今天的青少年珍爱生活,珍惜幸福,并且要努力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板书:希望青少年珍惜幸福的今天)

(六)课堂练习

1.看完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我们看看练习一第1小题。注意结合刚才学习的内容,积极思考并回答。

文章开头一句:“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在全文中起提纲挈领、总领全文的作用。(板书:我对荠莱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这种“特殊的感情”,可以从四个方面去理解:在这种感情里,有对童年苦难生活的回忆——想起荠菜,就想到当年的饥饿,想到那饱受压迫的痛苦和苦难。在这种感情里,有对挖荠菜享受的一种怀念:生活在幸福中,怎不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如同怀念那与自己共患难的朋友;在这种感情里,有无限的感慨——身在幸福之中的下一代,并不理解“我”要他们挖荠菜、吃荠莱的深意,并不能理解父辈们的言行;也有真诚的希望,希望孩子们珍爱生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2.谈了半天的“荠菜”,作者要表达的中心究竟是什么?

在文末,在作者的“希望”上。衷心希望孩子们能多与父辈们沟通,不忘过去,能正确对待人生,能健康成长。

3.这一中心的表达,在文章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

运用了对比手法,文章中有两组对比。其一是两代人对“荠莱”的不同感情。从中看出两代人思想上的差距,也看出两代人的隔膜;其二是大自然景物的对比描写。写出了旧社会的黑暗,“我”童年的痛苦生活和孤独、悲伤、恐惧的心情;写出了新社会的美好,孩子们生活的幸福、愉快,从而找到了他们思想深处的弱点。正是这样前后对比,在“我”心中才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感触,文末的议论,中心的表达也才呼之即出。(板书:不忘过去,珍惜今天)。

4.本文先是形象具体地叙事,在叙事的基础上展开议论。除了文末的议论段,请找出其他议论的语句,并体会它们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

议论的语句有第10自然段中“一个热切的愿望”;第12自然段中“我明白,…………”至段末;第13自然段中从“因为我知道……”到段末。

这种边叙边议,在叙述的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叫夹叙夹议。这些议论的语句,所起的作用是明确中心,画龙点睛。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的第2、3、4小题。

挖荠菜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建议

一、主题理解

1、并不是说教

“我”对于孩子们对芥菜的态度,是有些恼火的,“心里就像翻倒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于是对孩子们有了挖苦,说他们“赏光似的迁就”,有了埋怨,说孩子们把自己看成“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出土文物”。“我”的恼火可以理解,毕竟“我”对荠菜有很深的“特殊的感情”。可贵的是,“我”并没有因此而生怒,摆出长辈的架子教训孩子们一番(那样只会得到孩子们的“厌烦”),虽然“我对认为孩子们的一些“见解和行为”不对,但是也“并不认为我们的见解和行为就完全正确”,小时候挨饿挖芥菜和小时候喝牛奶吃面包的感觉能一样吗?“我”“愿意跟他们谈谈我们在探索人生方面曾经走过的弯路,以便他们少付出一些不必要的代价”,这些话含义深远,好像超出了荠菜的话题,其实既然挖芥菜是一种刻骨铭心的人生体会,那么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作者还会有许多这样深刻的体会和宝贵经验,关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我”作为一个母亲,想的不是“教诲”,而是“心心相通”。

2对、幸福的理解

这篇文章归根到底要说些什么呢?最后一段作者点明了主旨。无论童年怎样,是吃荠菜长大还是。喝牛奶吃面包长大,人类得到幸福的途径是相同的,那就是“珍爱生活”。对“我”而言“珍爱荠菜”,对孩子们而言“珍爱牛奶面包”,珍爱生活才能得到幸福,而不珍爱生活就永远不会满足永远贪嗔不已。

二、思路结构

本文以、吃荠菜为线索,用“我”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写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新社会的幸福生活。文章起句扣题点明对荠菜有“特殊的感情”,接着就对旧社会的苦难生活进行了回忆,写出“我”对荠菜有着特殊感情的原因;随之文章笔锋一转,描写了***后的幸福生活;最后用“一个热切的愿望”发表一点议论,揭示了旧社会穷苦人受穷的原因,又回答了为什么对荠菜有着特殊感情的问题,殷切地希望年轻人能珍爱荠菜,珍爱生活。

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点题,领起全文。总述对荠菜有特殊的感情。(略)

第二部分(2~10自然段):承接上文,紧扣题旨。回忆旧社会的情景。(详)

第三部分(11~13自然段):进入转折,今昔对比,深化题意。叙写新社会、吃荠菜的感受。(详)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补完题蕴,总收全文。希望年轻一代珍爱养菜,珍爱生活。

全文也可以按时间推移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l~10自然段):回忆***前所受的苦难,写对“荠菜”的特殊感情。

第二部分(11~14自然段):写***后两代人对“荠菜”的不同感情,妈妈的感慨和希望。

三、夹叙夹议的写法

课文的前半部分(1—10段),以记叙为主,生动具体的记叙了一个“馋丫头”的故事,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憎。富有感染力。最后用“一个热切的愿望”发表了一点议论,揭示了穷人受穷的原因,又回答了为什么对荠菜有着特殊的感情的问题。

课文的后半部分(11—14段),以议论为主,但都是以记叙为基础的。这一部分可以分两层:一层是在记叙了孩子们小时候和“我”一同时的高兴劲后,加上了一点议论,“我明白”,他们只是把这看成“一种有趣的游戏”。另一层记叙了孩子们长大后吃荠菜时的情景,孩子们的“迁就”、“漫不经心”的神态触发了“我”的思想,情不自禁地发表了大段的议论。

本文叙事具体感人,议论深刻情深。作者运用叙议结合的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仿佛是和读者促膝谈心,娓娓动听,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得细致、深沉,使文章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明力,更好地突出了中心思想。

四、情景交融的写法

作者善于把景物描写与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融为一体。例如文章在写到“我”摆脱了大管家的追逐之后,有一段景物描写:“我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里,……好像一下全都掉在了神秘的沉寂里。”“我”面对夕阳西下,看到羊回圈,鸟归巢,而自己却有家难归。这幅美丽、和平静穆的“晚归***”,反衬出“我”当时的那种孤独、寂寞、焦急、悲伤、有家难归的复杂心情,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再如,“我”时的那段景物描写,那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田野,嫩生生的荠菜,吱吱喳喳飞过的小鸟,绽开花朵的绿树,还有蓝天白云……。作者用欢快的笔调,鲜明的色彩,描绘出了一个绚丽多彩、鸟语花香的世界,衬托出“我”当时自由、欢快的心境。

作者很好地把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心情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鲜明而独特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意境。

五、对比手法的运用

本文为了突出主题思想,突出地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不仅选用的对比材料很典型,而且对比的方法也灵活多样。例如: (l)并列式对比。它显示对比双方各自的特点。如写“我”小时候因饥饿在外面寻食吃,一般人家从没“抓”过“我”,也不想认真地惩罚“我”;但是“在地主家地里掰玉米棒子”,他的大管家竟拿木棒追打,还有财主儿子拍手踏脚的辱骂等等。并列对比反映了劳动人民对“饥饿的孩子”的深切怜悯,突出财主家的凶狠恶毒。( 2)反衬式对比。它旨在反衬对比其中一方的特性,有强调作用。如写***后菜场上的荠莱肥大、干净、“水灵灵”“整整齐齐”“价钱也不贵”,但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而且多年来,每到春天,总要去郊野。从我对菜场上的荠菜和田野里荠菜的两种不同感情的对比中,反衬出我对田野里荠菜的特殊感情,真切地说明没有忘记过去的苦难生活。还有看到羊儿回圈、乌鸦归巢;而我虽听见妈妈焦急地呼唤着自己的名字却不敢答,也不敢回家。这两种情景的对比,强烈地反衬出“我”的凄楚、悲凉和绝望的心绪,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3)反叠式对比。即前后两组对比各构成一组对比,前后两组对比相叠形成反比。它既可以显示差异,又可突出矛盾,引人回味。如写***前,我童年时代吃的是“在玉米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的荠菜;***后,孩子们吃的却是“用精盐、麻油、味精、白糖精心调配”的养菜。这前一组对比,显示“ 荠菜”精美与粗劣的差异之大。又写我把(如此粗劣的)“荠菜糊”当作是“无上的美味”,感到无比的喜悦;孩子们却对(这样精美的)“荠菜”,只动着“懒洋洋的筷子”,漫不经心地挑几根。这后一组对比,显示出两种感情、两种态度的截然不同。前后两组对比相昼,又构成一对反比,突出了矛盾,促人深思,进而探索产生矛盾的原因,有助于揭示作品深刻的主题思想。(4)交叉式对比。即一个材料同时与几个材料互相交叉形成对比。它不仅一“材”多用,而且几组对比,互相照应,揭示了事物之间的特定关系。例如写我童年时痛苦的经历与坦然喜悦的情景对比;又与***后孩子们幸福的生活,跑着挖荠莱、做游戏相对比;而***前童年时代的我与***后孩子们在田野上挖芥菜时的不同心境和感受又形成一个对比。几组交叉对比,互相照应,具体而真切地指明由于“我”与孩子们的生活经历不同,“我”与孩子们就在对“”及“有些见解和行为”上表现不一样,进而揭示让年轻人了解过去的苦难生活,才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主旨。

六、教学方法建议

1、这篇课文写了两代人生活上的隔阂和思想上的差距,教学时要实事求是,认识到是两代人生活环境、时代的不同造成这样的“代沟”,而不要以此指责年轻一代或者老一代。

2、作者是以关心孩子的态度写这篇文章的,谈自己的一点感想,并不是想说教,不要生硬地灌输某种“幸福观”,而是要让学生自己感悟体会。

3、不仅允许而且也应该鼓励学生对文章有不同的认识,可以组织讨论。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设想

本文教学设想为三个步骤,体现先练后讲的尝试教学特点。首先是熟悉课文,教师设计思考题,学生通过思考,从内容、中心两方面整体把握课文。其次是进一步领悟文章的艺术魅力,通过思考题引导学生从写法上感知文章的特点。最后模仿写作已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

2、学习叙议结合的手法

3、领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阳春三月去踏青,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春的绿叶、春的小草、春的花朵,春天生机勃发的景象都是人们所神往的。但是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可能对春的感受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去踏春或许并不为单纯赏春,而是有更为复杂的心境,如著名女作家张洁。现在我们来看看她笔下的《》流露了怎样的情感,春对她来说有哪些不同寻常的意味。

2、学生朗读课文(板书课题、作者)

(可以齐读、男女生分读和个人读交叉进行,以活跃课堂气氛。朗读有助于学生全面把握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的情感。) 归纳: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可以这样说,春在张洁笔下浓缩成了一种事物——荠菜,就是踏春,春意味着荠菜,意味着什么?

3、整体把握课文(用投影显示思考题)

(1)本文题目是《》却从"馋"写起,是否偏离中心。

(2)我和孩子们的心情是否相同,问什么?

(3)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先分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共同明确)

归纳:(1)"馋"是由饿而起,由此引出我因饿掰地主家的玉米棒子被追跳进河里丢失鞋子而不敢回家在田野里游荡一事。不仅没有偏离中心,恰恰交待了文章首句"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的原因。写出了生活的苦难在"我"幼小心灵上的投影。在此基础上写,就突出了荠菜就像"与自己共过患难的老朋友"。在饿饥的年代,荠菜所带给"我"的不仅是物质的满足,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在春天充满生机的田野里意味着童年美好的生活,代表了生的欢乐和自由。这样更有利于中心的表达。

(2)不同。孩子们把看作"游戏",吃荠菜"漫不经心"。因为他们没有长辈的经历,没有亲身经历就不可能感同身受。所以对"我"的感受缺少理解,造成隔膜。

(3)通过这一件事折射出两代人之间的隔膜。作者希望以此为契机沟通两代人的情感和思想,希望孩子们了解过去的若难,珍爱荠菜。因为珍爱荠菜就是珍爱今天的幸福生活,只有意识到什么是幸福,才能得到幸福。

4、以上从总体上把握了文章,下一步再通过几个思考题领司文章的艺术魅力,从而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投影出示思考题)

(1)文章多处运用景物描写找出你认为好的句子分析作用。

(2)你从那些描述中看出年轻一代不理解长辈,传神的词有哪些?

(3)从文中找出能概括中心的句子并分析还有哪些和它同属一种表达方式。

(4)归纳本文写作特点。

(这四个题分别分四步完成,学生先齐读有关段落,思考后同桌交换意见,然后回答,最后归纳)

归纳(1)第一处景物描写描绘了一幅静穆的"晚归***",用反衬烘托出了"我"孤独的处境,比直接写我的心理更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第二处景物描写用拟人手法写出荠菜对我的欢迎,通过欢快的鸟儿,绽开的花朵,蓝天上的白云,烘托出"我"愉快的心情,这时我坦然和被追时的恐惧及在暮色中游荡的绝望形成鲜明的对比——低沉的、暗淡的和轻松的、活泼的对比。这两处描写又和***后形成对比:***后生活是美好的,可孩子们对的兴趣仅在于它是有趣的游戏。这就不仅是景物上的对比了。那么更深层的对比是什么?有了下题,答案就明确了。(板书:对比、烘托)

(2)作者用了"迁就的微笑"、"漫不经心"、"桃"、"懒洋洋"等词表明孩子们对荠菜没有感情,又克制自己保持尊重。表出了两代人对荠菜情感上的不同。本文的第二层对比就是情感上的对比,作者通过这层对比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板书:情感、点题)

(3)提示中心的句子是文章结尾两端的末句。在表达方法上于此相同的还有许多,(具体句子学生回答时明确,此处略)它们同属于议论。可以说文章的后半部分是以议论为主,在议的过程当中或议论之前夹着记叙的万分,这在写法上叫做夹叙夹议。(板书:夹叙夹议)

(4)有了以上答案,本文特点不言自明(在原来板书的基础上加上:特点、突出中心)

5、课堂作文片段练习

要求:模仿在田野里游荡一段,用景物描写烘托(反衬)出人物心理,在二百安以内。 (写完后,同学读大家评。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培养他们的分析、归纳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小结:

(首先概括本文三个学习重点,使学生明确意识到学习本文应达到目标)最后归纳: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也是教育的一个难点。希望大家学习了这篇文章能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另外从写作手法上能领悟到本文的成功之处——是忆苦思甜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同类题材,它的感人之处和胜人一筹的写法密切相关。学了本文希望能使同学们在写作上有所收益

挖荠菜教学设计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挖荠菜教学设计

学习

离职员工回来还招不招?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离职员工回来还招不招?,内容包括离职员工应不应该召回,离职后的员工还能再招进来吗。如果他真的很优秀,即使特殊原因离职了,当他想回来的时候,领导会把不理想的员工辞退,让他回来继续工作!带来的离职员工回来还招不招?

学习

蜗居海藻结局精选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蜗居海藻结局精选,内容包括蜗居海藻结局如何,蜗居海藻和宋思明。海藻是个简单的女孩,她最在意的人就是姐姐海萍。男朋友小贝虽然没有大志向,可是他对海藻好的出奇。海藻认识宋思明以后,一切都变了。和小贝不一样,宋思明是个成熟

学习

红烧鲅鱼最正宗的做法

阅读(59)

本文为您介绍红烧鲅鱼最正宗的做法,内容包括红烧鲅鱼最正宗的做法图,红烧鲅鱼最正宗的做法王刚。鲅鱼是一种生活在海里的鱼类,鲅鱼的口很大,而且牙齿锋利,性情很凶猛,是肉食鱼类,鲅鱼的体形很长,颜色为银色,鲅鱼的做法也很多,那么红烧鲅鱼怎么做

学习

批评与自我批评意见(精选800例)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批评与自我批评意见(精选800例),内容包括自我批评和批评他人的意见,批评与自我批评意见汇总表。批评的意思是评论;评判。对事物加以分析比较,评定其是非优劣。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意见(精选800例),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新生男女宿舍条件

阅读(75)

大学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高考填报志愿时,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宿舍条件怎么样、环境好不好是广大同学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是为大家带来的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新生男女宿舍条件,希望大家喜欢。

学习

《黄果树听瀑》教学反思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黄果树听瀑》教学反思,内容包括黄果树听瀑阅读理解,黄果树观瀑还是听瀑。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黄果

学习

让巨蟹唯一珍惜的星座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让巨蟹唯一珍惜的星座,内容包括巨蟹的上升星座是什么,巨蟹的正缘和孽缘星座。你知道让巨蟹唯一珍惜的星座是哪个星座吗?巨蟹座的人天性敏感,生性善良,想要成为巨蟹座的唯一,不能一味的迁就他,那等于宠坏他,下面是精心准备的让巨蟹

学习

《王者荣耀》程咬金出装推荐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王者荣耀》程咬金出装推荐,内容包括王者荣耀程咬金出装推荐最新,王者荣耀程咬金最强出装。导语:《王者荣耀》是由腾讯游戏开发并运行的一款运营在Android、IOS平台上的MOBA类手机游戏,下面和来看看程咬金出装推荐。希望对大

学习

定字怎样组词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定字怎样组词,内容包括定字组词大全,却和定可以组词吗。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

学习

欢喜过新年作文

阅读(61)

本文为您介绍欢喜过新年作文,内容包括欢喜过新年作文,欢喜过新年三年级作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

学习

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模板(精选)

阅读(79)

本文为您介绍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模板(精选),内容包括生猪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怎么写。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模板(精选22篇)

学习

我喜欢大唐作文

阅读(61)

本文为您介绍我喜欢大唐作文,内容包括游大唐不夜城的作文400字,我穿越到了大唐作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

学习

挖红薯作文(精选)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挖红薯作文(精选),内容包括挖红薯作文300字,挖红薯作文100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整理的挖红

学习

任正非最经典的名言

阅读(81)

本文为您介绍任正非最经典的名言,内容包括任正非最经典的名言警句,任正非最经典的名言。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名言吧,熟记名言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理解类题目的理解。什么样的名言才具有借鉴意义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任正非

学习

废墟的召唤教学设计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废墟的召唤教学设计,内容包括废墟的召唤教学设计一等奖,废墟的召唤教学设计ppt。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优秀的教学设

学习

锡林郭勒大草原课文教学设计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锡林郭勒大草原课文教学设计,内容包括锡林郭勒大草原课文,锡林郭勒大草原三年级课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写

学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内容包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教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

学习

《钠的性质》教学设计(精选)

阅读(58)

本文为您介绍《钠的性质》教学设计(精选),内容包括钠的性质教学分析,钠的性质教案重难点。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收集整

学习

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

阅读(101)

本文为您介绍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内容包括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是什么,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模板。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收集了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欢迎阅

学习

上海市内踏青好去处

阅读(57)

本文为您介绍上海市内踏青好去处,内容包括上海周边踏青好去处推荐,上海市踏青。踏青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上海是一个非常适合踏青的地方,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上海市内踏青好去处,欢迎阅读!

学习

3月份山东旅游最好去处

阅读(323)

本文为您介绍3月份山东旅游最好去处,内容包括山东3月份旅游景点攻略,山东3月份2-3天短途旅游。位于山东省南部的微山县,亦名南四湖,由微山、昭阳、独山、南阳四个彼此相连的湖泊组成。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是中国荷

学习

ao ou iu教学设计

阅读(62)

本文为您介绍ao ou iu教学设计,内容包括aoouiu教学设计理念,aoouiu教学设计完整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