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沟通中达成共识
对于沟通思想达成共识,是沟通的制高点,那么如何在沟通中达成共识?下面是精心收集的如何在沟通中达成共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了解对方的立场很重要,但不要在立场上讨价还价
不论是处理客户投诉,还是双方的沟通中,大家都会有自己的立场,但如果大家就各自立场讨价还价,双方通常会抱着立场不放。你越是声明自己的原则,越想对方接受你的观点,你就会越*守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就往往会导致最后大家可能无法达成一致,或大家都只能接受一个不大愿意接受的结果。
举个栗子:客户因岳父住院而导致不能出行,作为女婿的被保险人要求申请旅行变更的理赔。根据保险条款的约定只有被保险人的直系亲属*亡或遭受严重身体伤害需住院***的前提才可以申请旅行变更。
如果大家不断地纠结在直系亲属或条款约定上,客户会说“我购买时没有看过条款”“我不知道”等等;然后我们不断地重复条款是如何告知彼此的权利与义务。这只是自说自话,双方可能永远也没法有效率地解决问题。
所以,沟通(了解)对方的立场并不是为了说服对方,而是为了解决问题。
2、沟通(了解)对方的立场并不是为了说服对方,而是为了解决问题,需要把客户引导回事情的处理上。
价值观和立场是很难改变的,冲突的直接矛盾如果是发生在价值观和立场上,沟通的难度会更大,但如果你能明确意识到两个事实:
1)对方的立场到底是什么
2)引导客户回到事情的本身,并尝试沟通解决方案
这会有助于你在这种情况下达到沟通最优的结果,也许不是皆大欢喜,但是你知道这已经是你能做到的最好结果了。
回到之前的例子,客户的立场貌似是需要申请理赔,但实际真的是如此吗?先不要假设对方的立场,可以通过更多的引导了解故事。
例如问问客户是否产生了一些预付而不可退还的费用(酒店、机票等);这些费用是否可以通过退订的方式减少损失;已经产生的损失实际是多少…
这些沟通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更了解实际的情况,有助于了解客户之后的立场(底线);另外一方面暂时绕开了条款的争议,慢慢地将彼此的定位回到解决问题上。
3、当信息已经足够,对方的立场已经清晰后,适时地提出解决的方案。
一般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三种的情况。
A、客户要求非常高而且不合理,双方根本没有机会达成共识。例如,被保险人产生了1万元的绝对损失,而他的妻子也没有购买保险。这种情况下,建议使用冷却的策略。双方都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听完了各自的立场、原因、情况,并不需要马上说服对方,可以让大家各有一个冷却时间。对于我们来说也可以用这个冷却期进行应对和处理。
B、客户要求还算合理,双方都为此而做出了努力和让步,在这种情况下是最理想的一种场景。在实际的操作中,如果前期的铺垫做得好,未必不能达成这种双赢的情况。
C、客户要求还行,但我们因客观条件不能满足。在尽人事听天命的情况下,未必可以做得多好,但可以告知对方我为此做了哪些,出于怎样的原因(尽量找些合情合理的原因也好,借口也罢)去解释,以此消除对方的敌对感。在这种情势下,情绪的平和非常重要,一旦情绪平和了,语言上的攻击感也就小了,你语言上的攻击感小了,对方也会相应变化。说白了就是买卖不成仁义在,希望以后了。
什么是达成共识
达成共识的意思是:两个人在精*方面能够达成共识,能够在同一层次水平,能够达到很好的交流沟通的效果。
精*上达成共识指的就是无论是爱人还是亲人,在交流的过程当中,能够达到精*上同步,是能够很好的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相处的也比较融洽。就是两个人,非常的有同感,两个人,非常有默契。这是说明两个人,同时想到一个事情,都是一样的心里,产生共鸣的意思。
共识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共同认识。比如,朋友之间达成共识,周末一起去看电影。共识就像是导购和顾客在使用着同一个导航***,双方目的一致,路线一致。共识可以让买卖双方齐头并进,携手前行,让交易快速达成。
为什么要达成共识
让一群背景迥异的人达成共识,而且过程正确,结果正确,非常难,需要极大的智慧。组织不同于个人的简单的相加,一个组织的力量可能大于个体之和,也可能小于个体之和。如果任何一个组织无法让组织内的人达成共识,那么这个组织必将一事无成。与此相反,历史上成功的组织,都是在共识机制上有突破性的建树。
达利欧指出了达成共识的难点之一在于“人与人是极为不同的”,这只是“达成共识”的难点之一。在我看来,达成共识有四个挑战,分别是:激励机制,人与人的不同,过程正确,结论正确。分别来说一下。现实是很复杂的,我们可能一切事情都想到了,作对了,但是依然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这可能体现出这个组织整体智慧不足,也缺少高人启发。所以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达到正确的结论。此时,即使有看起来统一的“共识”,也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激励机制的阻碍:中国有一句话叫“文人相轻”,意思是有文化的人彼此都看不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因为自古以来科举制度鼓励的不是合作与共识,而是你的观点和大家不同,并且能受到皇帝赏识。你想成功的话,就要刻意表现出与其他人不同,而且要拼命的贬低其他人。这种众里挑一的机制注定不会带来共识。皇帝也不需要你与其他人达成共识,他需要的是你对皇帝的绝对忠诚,大臣之间最好多吵,太和谐怕你结***营私。差异性体现出组织的包容性,而有包容性的公司更加有创造力,因为大家有机会看到容易被人忽视的地方。人和人之间的不同体现在学历、工作背景、家庭出身、国家、地区等。在某一群人看起来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另外一群人那里看起来可能是异端。在聪明人聚集的地方,大家的差异性会更加明显。有效的“共识机制”绝非追求“意见一致”这么简单,它需要让所有参与者能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和争辩中走向一致,各人在取舍的过程中增长了智慧,最终大家愿意共担责任,一起完成共同认定的目标。整个过程充满了启发和智慧,也需要有引导者的角色有力参与。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如何在沟通中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