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赠从弟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赠从弟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作品原文

赠从弟三首⑴

其一

泛泛东流水⑵,磷磷水中石⑶。

蘋藻生其涯⑷,华叶纷扰溺⑸。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⑹。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⑺。

其二

亭亭山上松⑻,瑟瑟谷中风⑼。

风声一何盛⑽,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⑾,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⑿?松柏有本性⒀。

其三

凤皇集南岳⒁,徘徊孤竹根。

于心有不厌⒂,奋翅凌紫氛⒃。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⒄。

何时当来仪⒅?将须圣明君。

词句注释

⑴从(旧读zòng)弟:堂弟。

⑵泛泛:水流貌。

⑶磷磷:形容石头色彩鲜明。

⑷蘋(pín)藻: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

⑸华叶:花与叶。

⑹羞:通“馐”。嘉客:佳客,贵宾。

⑺懿(yì):美好。

⑻亭亭:高耸的样子。

⑼瑟瑟:形容风声。

⑽一何:多么。

⑾惨凄:凛冽、严酷。

⑿罹(lí)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凝寒,严寒。

⒀本性:固有的性质或个性。

⒁凤皇:即凤凰。

⒂厌:通“餍(yàn)”,满足的意思。

⒃紫氛:高空,云霄。

⒄黄雀:比喻俗士或以闲散自适者。

⒅来仪:谓凤凰来舞而有容仪,古人以为瑞应。

白话译文

其一

山涧里溪水顺畅地向东流去,溪水清澈,水中的石头清晰可见。

蘋藻这些水草在水边默默地生长,十分茂盛,随着微波轻轻荡漾。

采集它们可以用作宗庙祭祀,可以进献给尊贵的宾客。

难道没有菜园中的冬葵这种珍贵的蔬菜可以用来进献吗?这是因为蘋藻来自幽远的水泽,更加美好可贵。

其二

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刮得是多么强大,松枝是多么的劲挺!

冰与霜正下的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它不怕遭受酷寒的侵逼?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

其三

凤凰在南岳集结,他们在枯败的竹林处徘徊不前。

我的心不满足,不气馁,奋力地展翅凌驾于高空之上。

正是为了不与世俗之辈同流合污,我才不避勤苦、投入搏击风云的斗争生涯的。

问我什么时候降临:到了明君临世的时候,我就将万里来归!

作者介绍

刘桢,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末年名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尚书令刘梁的孙子。

刘桢博学有才,警悟辩捷,选为丞相(曹操)掾属,交好魏文帝和曹植兄弟。参加曹丕筵席时,平视王妃甄氏,以不敬之罪罚服劳役,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 (217),染疾而亡,时年三***。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在当时负有盛名,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

如今存诗十五首,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其中,代表作《赠从弟》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喻。《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4卷,《毛诗义问》10卷,皆已佚。明代张溥辑有《刘公干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创作背景

刘桢生逢乱世,遭遇坎坷,但文名早为乡梓所重。除《太平御览》 引《文士传》 所记“少以才学知名,年八、九岁能诵《论语》、《诗》、赋数万言,警悟辩捷,所问应声而答,当其辞气锋烈,莫有折者”,曹植《与杨德祖书》亦谓“公干振藻于海隅”。他“贫居晏里闹,少小长东平。河充当冲要,沦漂薄许京“(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刘桢》 诗),因战乱离开家乡, 漂泊到中原的许(今河南许昌)一带。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治社会, 使他对现实生活有深切的体验,不仅没有产生对人生、前途的厌倦空幻之感,作品中还充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理想因素。《赠从弟》 诗三首便写于此时。同时刘桢是一位很有骨气的文士。据《典略》记载,一次曹丕宴请诸文学,席间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皆伏”,唯独刘桢“平视”,不肯折节。曹操恨他“不敬”,差点砍了他的脑袋。以这样的气骨作诗,其诗自能“挺挺自持”,“高风跨俗”。《赠从弟三首》,就带有这样的气骨。

作品鉴赏

刘桢在《赠从弟三首》诗中运用比兴之法,分咏蘋藻、松柏、凤凰三物,以其高洁、坚贞的品性、远大的怀抱,激励堂弟,亦以自勉。在古人赠答之作中,堪称创格。

第一首咏的是“蘋藻”。蘋藻生于幽涧,“托身于清波”,历来被视为洁物,用于祭、享。此诗咏蘋藻,开笔先叙其托身之处的非同凡俗:“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泛泛”叙涧水畅流之状,“磷磷”写水中见石之貌。这形象地描写了一派幽凉、清澈的涧流。然后才是蘋藻的“出场”:“蘋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在幽涧清流之上,蘋藻出落得花叶缤纷,随着微波轻轻荡漾,显得何其清逸、美好!“采之荐宗庙,可以羞(进)嘉客。”这两句写蘋藻的美好风姿,用的是映衬笔法。其间流淌着一股喜悦、赞美之情。接着,诗人忽然拄笔而问:“岂无园中葵?”回答是深切的赞叹:“懿(美)此出深泽!”这两句,用的又是先抑后扬的笔法:前句举“百菜之主”园葵之珍以压蘋藻,是为抑;后句赞蘋藻之洁更胜园葵,是为扬。于问答、抑扬之中,愈加显得蘋藻生于幽泽而高洁脱俗的可贵。以此收束全诗,读来余韵袅袅。

第二首咏“松柏”。松柏自古以来为人们所称颂,成为秉性坚贞,不向恶势力屈服的象征。孔子当年就曾满怀敬意地赞美它:“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一首写法,与咏蘋藻又稍有不同,不是先写背景,后写主体,而是开笔便让山上亭亭之松拔耸而起,展现出一种“突兀撑青穹”的雄伟气象。然后再用“瑟瑟”谷风加以烘托,写得极有声势。后面两句为表现松柏的苍劲,进一步渲染谷风之凛烈:“风声一何盛,松技一何劲!”前“一何”慨叹谷风之盛,简直就要横扫万木;后“一何”叙写松枝之劲,更显出松柏那“其奈我何”的刚挺难摧。诗人也许觉得,与谷风相抗,还不足以表现松柏的志节,所以接着又加以“冰霜”的进袭:“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前一个“正”字告诉人们,此刻正是滴水成冰、万木凋零的凄寒严冬;后一个“正”字又告诉人们,再看松柏,它却依旧端然挺立、正气凛然,不减春日青苍之色。《礼记》说:“其在人也,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贯四时不改柯易叶。”正可拿来作“端正”的注脚。这两句描摹冰霜,辞色峻冷;展示松柏,意态从容。松柏的坚贞志节,正显现于这一鲜明的对照之中。此诗结尾也是冷然一问:“岂不罹凝寒?”然后归结到诗人主意之所在:“松柏有本性。”吐语沉着,戛然收笔。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诗人并没有将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言却又不言而喻。此诗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第三首咏的是“凤凰”。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说文》),生长在南方“丹穴山”中。《大戴礼记》说它是“羽虫”之“长”,所以栖、食也与凡鸟不同:“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诗经·大雅·卷阿》郑玄笺)。这就是此诗开头所说的“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之意。诗人之歌咏凤凰,不仅因为它有此神奇的习性,更瞩意于它那绝世高蹈的怀抱:“于心有不厌(足),奋翅凌紫氛。”——它根本鄙弃“鸟为食亡”之俗,不满足于“竹实”之食,而要奋展巨翼,掠过九霄的紫霞,高远地飞翔。后一句以凤凰凌空“奋翅”的动态形象,表现它绝世超俗的高远之志,运笔劲健,富于阳刚之美。据庄子《逍遥游》和宋玉《对楚王问》,当鹍鹏、凤凰“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之际,“学***”、鷃鸟之辈曾以其井蛙之见,对它们加以无知的嘲问。宋玉因此有“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之语,将这类斗筲之辈一笔骂倒。诗人大约正有感于此,所以接着两句便借凤凰之口,对无知之辈的嘲问,作出了声震云天的回答:“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诗人仰望云空、激动不已,不禁又悠然神往地追问一句:“那么,你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凤凰的回答干脆利落:“将须圣明君!”这四句抒写凤凰之志,诗人将其置于“奋翅凌紫氛”之后,便造出了一种高天传音的雄奇境界。绝世高蹈的凤鸟,正凌空远去,万里云天却还隆隆地回荡着它那高傲的鸣叫,这壮怀是书写在高天白云之上的。

组诗第一首实是以蘋藻为喻勉励从弟出身微贱也要做一个品质高洁幽雅的人;第二首则是要其像“亭亭山上松”一样保持坚贞本性;第三首以凤凰为喻,鼓励从弟要有凌云壮志,将题为赠答的诗作从劝勉的主题加以抒写。

陈祚明评论刘桢的诗,用了“翠峰插空,高云曳壁”的精妙比喻(《采菽堂古诗选》)。《赠从弟三首》确实当得起这样的赞美。作为咏物诗,这三首对蘋藻、松柏、凤凰虽然着笔不多,却都是画龙点睛,使它们个个风骨棱然。这正是诗人自身高洁之性、坚贞之节、远大怀抱的写照。倘若他自身没有这种“挺挺自持”的气骨,就不可能将这类无情之物铸造得如此“高风跨俗”、富有生气。诗人运笔也摇曳多姿、富于变化:咏蘋藻,则映衬抑扬、着色清淡,正适宜表现它的淡泊高洁之性;赞松柏,则辞气壮盛、笔力遒劲,正可与它的抗风傲霜之节并驱;歌凤凰,则笔势宕跌,飘逸多姿,正显现了凤凰奋翅高举的远大志向和潇洒身影。仅从咏物这一点看,它们继承了屈原《橘颂》的创作经验,又表现了张戒所说“咏物之工,卓然天成”(《岁寒堂诗话》)的妙处。

但从诗人之本意来说,作此三诗,“本不期于咏物”,而在于“赠”人。赠人之作,自汉末蔚然成风,但大多抒写朋友往还之事、夫妇离聚之情。刘桢之赠从弟,其勖勉、赞美之思,全借“咏物”发之,实在是破了常格。一诗一咏,诗面上看似处处咏物,其精光射处,却在在都与从弟相关:从弟出身寒门,诗人即以蘋藻之出于幽涧为喻,赞其不坠高洁之性;从弟身罹乱世,诗人即以松柏之抗凝寒为喻,勉其常怀坚贞之节;从弟无意于仕进,诗人又以凤鸟之高翥为喻,赞美他不与世俗同流之志。三首咏物诗,正是这样,在“赠从弟”这总题目下融汇成一片,寄托了诗人对从弟的深情勉励和殷殷期望。“其情真,其味长,其气胜”,在建安诗人众多赠人之作中,真可卓然***、难与并能了。

刘桢简介

刘桢生于公元186年死于公元217年,只活了31年算是英年早逝。下面来看一下关于刘桢的简介。刘桢是东平宁阳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宁阳,他是所谓的建安七子之一。建安七子指的是陈琳、阮瑀、孔融、徐干、王粲、应玚以及刘桢,因为极其优秀的文学才能被合称建安七子,这一称呼也得到了后世的普遍认同,觉得他们是实至名归。

刘桢出身在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曾任尚书令,且知识渊博,非常有才华,在文学上颇有成就。刘桢算得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文学造诣比之他的父亲还要略胜一筹。他的母亲也是贵家之女,是京兆尹王章之玄的孙女,从小便是耳濡目染,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通。刘桢的父亲很早去世,刘桢的母亲就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刘祯的身上,希望刘桢能够出人头地。所以刘桢在母亲的教育之下,从小就爱好学习,勤学好问。刘桢五岁开始就可以背诗,八岁已经阅读《论语》、《诗经》之类。记忆力超群,被大家成为神童。后来被曹操发掘便入仕为官。

他一生写了无数首诗词,但能留到今天的也只有15首。他的诗大多数都是用来赞美大自然与壮丽的山河,亦或是借景抒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大背景之下。刘桢公元217年便离开人世,年仅31岁,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纪走了,也甚是可惜。

刘桢以石自喻

事情是这样的,曹丕天生好色,曹操去世之后曹丕继位,当了皇帝更能满足曹丕喜好美色的天性。曹丕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妃子,每个人都有爱美之心。在一次宴会上刘桢就非常想看清传说中花容月貌的美人,就平视了甄洛夫人,没想到被曹丕发现了。男人的占有欲总是很可怕,曹丕心想这胆子够大呀,敢这么光明正大的看我的女人,这还想不想活啦。于是一气之下就将刘桢惩罚到京洛之西石料厂磨石料。

有一次魏王到石料厂去视察时所有的劳力都低头不敢仰视魏王,只有刘桢一人没有低头,魏王当然是非常生气,但刘桢说了一段话,魏王不仅没有责怪他,还赦免了他。这就是有名的刘桢以石自喻,刘桢是这样说的:魏王雄才天下皆知,刘桢身为苦力,何敢蔑视尊王。但在魏王府数年,常闻魏王教诲,做事当竭尽力,事成则王自喜,事败则王亦辱,桢现为苦力,专研石料,研石是对魏王的敬忠,所以桢不敢辍手中活。魏王听后,又问:石若何刘桢朗然答:石出自荆山悬崖之巅,外有五色之章,内含卞氏之珍。磨之不加莹,雕之不增文,禀气坚贞受之自然,顾其理,枉屈纡绕而不得申。这诡辩的才能也是不得不服。

赠从弟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赠从弟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学习

中秋节给老师发的祝福语精选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给老师发的祝福语精选,内容包括中秋节给老师发的祝福语好听的,中秋节给幼儿园老师祝福语,中秋节祝福语老师最火文案。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要用到祝福语的情况还是蛮多的,祝福语的类型多样,可以是感动的,

学习

我美了作文通用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我美了作文通用,内容包括我眼中的美作文2篇,真美作文100篇,我美了美了作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学习

关于突破的励志名言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突破的励志名言,内容包括敢于挑战突破自我的名言,坚持突破的励志句子,有关突破规则的名言名句。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什么样的名言才

学习

旅行发圈高情商句子精选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旅行发圈高情商句子精选,内容包括旅行发圈高情商句子情侣,旅行发圈高情商句子家人,旅行发圈高情商句子一个人。累了就背上行李去旅行,无论是什么地方,只要是陌生的就好,漫步乡间树林,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慢慢的放空自己。下面是

学习

风景小学作文精选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风景小学作文精选,内容包括写风景的小学作文范文,小学生迷人的风景作文三篇,校园的风景小学生作文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

学习

推荐我们美丽校园作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推荐我们美丽校园作文,内容包括美丽的校园作文按春夏秋冬写,美丽校园作文100篇,我们美丽校园作文锦集10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许多人

学习

《鼹鼠的月亮河》读后感范文精选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鼹鼠的月亮河》读后感范文精选,内容包括鼹鼠的月亮河读后感100字,鼹鼠的月亮河读后感范文,鼹鼠的月亮河第1篇读后感。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

学习

江南春改写作文精选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江南春改写作文精选,内容包括改写江南春600字六年级,把古诗江南春改写成现代文,江南春改写作文600字优秀。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一篇什么样

学习

写人的记叙作文通用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写人的记叙作文通用,内容包括关于写人的记叙文中考满分作文,写人的记叙文绝佳范文,写人或记叙的优秀作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

学习

爱国思想与爱国行动作文通用

阅读(28)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整理的爱国思想与爱国行动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

《冬夜读书示子聿》翻译及赏析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冬夜读书示子聿》翻译及赏析,内容包括冬夜读书示子聿翻译,冬夜读书示子聿全文赏析,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拼音版。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

学习

精姐姐的作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精姐姐的作文,内容包括精选爱美的妹妹作文4篇,姐姐作文集锦5篇,善良勇敢的姐姐作文500字。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

学习

我的大学总结精选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大学总结精选,内容包括我的大学总结500字,大学个人总结合集15篇,大学全篇总结。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

学习

随手关门温馨提示语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随手关门温馨提示语,内容包括随手关门简短提示语,提醒随手关门有趣标语,公共场合随手关门的提示句。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提示语吧,运用经典短句、诗词、名言、歇后语、成语等作为提示语。你

学习

桂枝香赏析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桂枝香赏析,内容包括桂枝香赏析简短,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桂枝香王安石原文及赏析。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桂枝香慢”。以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为正体,双调一百零一字,前后段各十句、五仄韵。以下是收集整理的

学习

三个媳妇民间故事赏析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三个媳妇民间故事赏析,内容包括三个媳妇民间故事感悟,民间故事三个老婆全集,民间故事三个媳妇主要讲了什么。赏析是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

学习

《采桑女》原文及赏析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采桑女》原文及赏析,内容包括采桑女原文,采桑女古诗译文,采桑女赏析。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

学习

小学诗词《赋得古原草送别》注释及赏析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诗词《赋得古原草送别》注释及赏析,内容包括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解释完整版,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注音版完整版,小学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讲解。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

学习

虞美人寄公度舒亶赏析及翻译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虞美人寄公度舒亶赏析及翻译,内容包括虞美人寄公度翻译及赏析,虞美人寄公度舒亶翻译赏析,虞美人寄公度舒亶朗读。虞美人寄公度,是宋代词人舒亶的作品,这首词借景喻情,描写了身世沧桑的变化与故人友谊之深切。下面是整理的虞美

学习

钱神论文言文翻译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钱神论文言文翻译,内容包括钱神论翻译,钱可通神文言文翻译,钱可通神文言文翻译启示。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相

学习

《凉思》全诗译文及赏析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凉思》全诗译文及赏析,内容包括凉思原文及译文,凉思古诗意思解析,凉思古诗译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么

学习

《国殇》赏析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国殇》赏析,内容包括国殇赏析及意思,国殇赏析,国殇赏析简易版。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诗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歌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国殇》赏析,欢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