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的尺子》教学心得体会(精选2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身上的尺子》教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身上的尺子》教学心得体会 1
身上的尺子?我们身上也有尺子?是的,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隐形的“尺子”,就看你怎么去发现它们了!借助寻找“身上的尺子”的机会,我尝试了一次数学实践活动课,并且是在户外进行的,这是我第一次上数学实践活动课,在数学工作室的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我如期的开展了人生中第一次数学实践活动课。
在课的开始,我利用“孩子们每天上学是从哪个校门进入校园的?”为话题,展开问题讨论:xx每天从学校的北门进入校门的,她从北门走到博学楼大楼大约走了100步,她很想知道从北门到博学楼到底有多远?我们能帮帮她吗?在孩子们的热情帮助下,我们有了解决问题的思路:要想知道从北门到博学楼有多远,除了要知道大约走了多少步之外,我们还应该知道“一步有多长”,这个“一步”就是我们作为测量的一个标准,也就是我们“身上的尺子”。以此引出身上的其它的尺子,比如:“一拃”、“一庹”、“肩宽”、“身高”、“一脚”等。
找出了“身上的尺子”后,我们分组进行了“量一量”身上的尺,让小组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来进行测量。量完之后由小组长进行汇报,这个时候我们发现,同样是二年级的小朋友,为什么量出来的数据都不一样?第一个孩子回答:“因为我们的身高不同。”回答得不是很准确,让我有些担心,怕孩子们回答不出来这个问题。但是第二个同学的回答让我喜出望外:“因为我们的手大小不一样大。”此时我就强调了“大约”的意义,我们不取最低的数据,也不取最高的数据,我们就取中间的数据,或者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据,在确定了每组大约的数据之后,由小组长将讨论的测量标准的`大约值写在***纸上。
此时,动物世界里的小兔子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它告诉我们鳄鱼长6米,引出问题:6米到底有多长?我们能不能用身上的尺子来比一比?此时就有了争议,有人说用5个“一庹”来量,到底是不是学生说的5个“一庹”呢?接下来我们就进行了验证,结果真的是和5个“一庹”差不多。那是不是只能用“一庹”来比呢?孩子们回答还可以用“肩宽”来比,但是我问他们要用多少个“肩宽”来比时,孩子们都回答不出来,可能是由于此时我们还没学过“乘法”的原因,于是我就请孩子们肩并肩站在6米长的皮尺那比一比,最后数出是19个同学肩并肩宽就差不多是6米长。
比出了鳄鱼的长度之后,小兔子告诉我们动物世界里还有很多的动物,想请我们也帮忙比一比,比如:长颈鹿,身高6米;鸵鸟,身高2米50厘米;企鹅,1米30厘米;鲸鱼,身长26米;巨蟒,身长10米;壁虎,身长12厘米。利用2号任务单,孩子们展开了讨论。但是这个环节我忘记先跟孩子们说清楚,2号任务单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填,有些孩子似乎看不懂。不过在我下去循环指导之后,孩子们终于都弄明白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看着孩子们还依依不舍的样子,我也有些欣慰。从孩子们洋溢的笑容中,我可以看得出孩子们这节课“玩”得很开心。一节数学课能像体育课一样的上,孩子们自然会开心啦!
课后,数学工作室的老师们也对我的这堂实践活动课进行了点评,如:在让孩子们进行测量之前,要先说明测量方法。测量标准的***纸,要讲一个翻一个。小组长在***纸上记录测量大约数据时,字太小,户外没有投影仪,看不清,应该用粗记号笔来写,效果会好一些。小组长在分工的时候,要先分工好,谁做什么,以免都是小组长在忙碌。小组长在汇报之前可以先让其他同学猜猜他是用什么方法测的。取平均值的时候可以先让孩子们产生争议,再来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取平均值。任务单二上要写清楚是估计结果,让孩子们更明白是什么意思。动物可以换成小动物,或者日常中可以看得见的动物,以便更好估计。
每一次的锻炼都是一种收获、一种成长!我很庆幸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有着数学工作室的这么多的前辈、老师们的帮助!我会弥补每一次体验中的不足,也会发挥自己的优势,让自己成长的道路走得更长、更远。
《身上的尺子》教学心得体会 2
今天,我教学了第八单元的活动课:《我们身体上的“尺”》,感受颇深。
由于长度单位比较抽象,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几乎没有生活经验,所以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有相当大的难度。
我先是让孩子们把提前量好的“身体尺”熟悉了一下(因为这是前一天的家庭作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他们想去探究。
其次让学生在亲自去比一比,量一量,测一测,再议一议的自主探究过程中,感受数学不再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数学很有意思,数学好玩。
然后给孩子们一桌发了一把米尺,让他们测量一下1米大约有几拃?大约有几步?大约有几脚长?教会学生会“玩”,学会使用合适的“身体尺”去测量物体的长度,让数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在本节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中,主要是要对这些“身体尺”进行系统认识,“数学源自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和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于是我就让孩子们用他们的“身体尺”去量一些物体,孩子们可高兴了,比如说要量黑板的长,有的人说用庹,有的人说用拃,他们争得可热烈了,最后经过测量得出了结论。
最后我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让学生拿上卷尺去校园里选一些较大或较长的物体,先用“身体尺”量一下长度,然后再用卷尺来量一下,得出一个较准确的结果,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回到教室以后,孩子们把他们量出的物体的长度进行了交流,每个人选用的单位都那么合适,没有出现“篮球场宽25厘米”、“黑板长4厘米”、“黄瓜长20米”之类的笑话了。一个个的小脸上洋溢着幸福,荡漾着成功的喜悦。在学生充分实践的过程中,教给他们估测方法,培养他们的估测意识、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平时老抱怨说孩子们上课参预的热情不高,不够积极,我觉得还是没让他们“动”起来,“玩好数学”如果让孩子们真正动起手来,他们会回报给你惊喜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身上的尺子》教学心得体会(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