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我们在赤光之中相见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整理的郭沫若:我们在赤光之中相见诗歌,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郭沫若:我们在赤光之中相见
长夜纵使漫漫,
终有时辰会旦;
焦灼的群星之眼哟,
你们不会望穿。
在这黑暗如漆之中
太阳依旧在转徙,
他在砥砺他犀利的金箭
要把天魔射死。
太阳虽只一轮,
他不曾自伤孤独,
他蕴含着满腔的热诚
要把万汇苏活。
轰轰的龙车之音
已离黎明不远,
太阳哟,我们的师哟,
我们在赤光之中相见!
作者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名文豹。曾任***务院副***、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当选第二届中国文联***、第三届中国文联***、第四届文联***。是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治家。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38][41-42]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学。1915年,进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1919年,组织抵日爱国社团夏社;同年,创作诗歌《抱和儿浴博多湾中》《凤凰涅槃》等。1921年8月,诗集《女神》出版。1923年,完成历史剧《卓文君》、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1924年,完成历史剧《王昭君》。1927年,加入中国***。1931年,完成论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1938年4月,任国民*** 府***会***治部第三厅厅长。1941年12月,写成五幕历史剧《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1943年,完成历史剧《南冠草》。1944年写《甲申三百年祭》。1959年,完成历史剧《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历史剧《武则天》。1969年,完成论著《李白与杜甫》。1973年,论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1978年6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郭沫若:我们在赤光之中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