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词古诗赏析

田园诗词古诗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整理的田园诗词古诗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冬日田园杂兴》

作者:范成大 朝代:宋代

斜日低山片月高,睡余行药绕江郊。霜风捣尽千林叶,闲倚筇枝数鹳巢。

炙背檐前日似烘,暖醺醺后困蒙蒙。过门走马何官职,侧帽笼鞭战北风!

屋上添高一把茅,密泥房壁似僧寮。从教屋外阴风吼,卧听篱头响玉箫。

松节然膏当烛笼,凝烟如墨暗房栊;晚来拭净南窗纸,便觉斜阳一倍红。

乾高寅缺筑牛宫,巵酒豚蹄酹土公。牯牸无瘟犊儿长,明年添种越城东。

放船开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榾柮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莫嗔老妇无盘飣,笑指灰中芋栗香。

煮酒春前腊后蒸,一年长飨瓮头清。廛居何似山居乐,秫米新来禁入城。

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

探梅公子款柴门,枝北枝南总未春;忽见小桃红似锦,却疑侬是武陵人。

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

《冬日田园杂兴》注释

①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篇。

②行药:服药后,散步以宣导药力。

③寮:小屋。

④乾:西北方。寅:东北方。

⑤放船:让船在水上漂行。这里是乘船在水面上划行的意思。开:一本作“闲”。奇寒:严寒,特别寒冷。 凝:这里指结冰。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珠玉碎:这里形容竹篙触到水面上的冰凌发出的响声,好像敲击碎珠玉的声音。不知:殊不知。这里含有“这才知道”的意味。

⑥菘:俗称白菜。

⑦榾柮(gǔdu):截断的木块、劈柴。

⑧廛居:住在城市。

⑨俗情:乡里交情。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人物生平

早年仕途

范成大于宋钦宗靖康元年六月初四(1126年6月26日)生于吴县(今江苏苏州),他幼年聪慧,十二岁时便遍读经史,十四岁时开始创作诗文。

绍兴十二年(1142年),宋高宗生母韦氏(显仁皇后)从金国回朝,范成大应试献赋颂,名列前茅。

绍兴十四年(1144年),在昆山坚严资福禅寺读书,十年不出。曾取唐人“只在此山中”句,自号此山居士。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除任徽州司户参***,于此年春季抵任。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前往临安,监管太平惠民和剂局。

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范成大任编类高宗圣***所检讨官,兼敕令所。

隆兴二年(1164年)二月,除任枢密院编修官。十二月,任秘书省正字。

乾道元年(1165年)三月,任校书郎。六月,兼国史院编修官。十一月,调任著作佐郎。

乾道二年(1166年)二月,范成大任尚书吏部员外郎。三月,被人诬陷逾越等级,遭罢职,旋即领宫祠官。

乾道三年(1167年)十二月,被朝廷起用为处州知州。次年五月,范成大入宫回答宋孝宗赵昚的提问,陈说力的内容包括三方面:日力、国力、人力,认为此时都被不急之务耗费,孝宗高兴地采纳了他的意见。七月,赴处州任。八月,抵达处州。范成大为处州创义役。其法规定:民以都保为单位,据役户多少和职役情况,各家按贫富输钱买田称义田,以所收田谷助当役者,民户按次序轮流亢役。义役既行,公私都称便。

乾道五年(1169年)五月,朝廷召范成大为礼部员外郎兼崇***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乾道(1165年—1173年)年间,规定以绢统计赃物数量,估价低而定罪重,范成大上奏说:“承平之时绢每匹不到一千钱,而估的价超过几倍。绍兴初年绢价递增了五分,价钱有三千足够了。如今绢实在贵,应当比当时的价格翻一倍。”赵昚吃惊地说:“这是使百姓陷入困境的法令条文。”于是绢价增为四千,而刑罚减轻了。 十二月,任起居舍人兼侍讲,仍兼实录院检讨官。

使不辱命

宋金签订隆兴和议时朝廷忘了议定受书的礼仪,赵昚曾为此感到后悔。乾道六年(1170年)五月,赵昚任命范成大为起居郎、代理资***殿大学士、左太中大夫、醴泉观使兼侍读、丹阳郡***公,充任祈请国信使,向金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请更定受书之仪。范成大因所奉国书仅语及陵寝事,请并载受书一事,赵昚不许。临行前他对范成大说:“朕不败盟发兵,何至害卿!啮雪餐氊,理或有之。”左相陈俊卿因力主暂缓遣使而去位。吏部侍郎***祐因论不应遣使而罢官责居筠州(今江西高安)。李焘惧而不敢行。范成大慨然而行,当时金国的迎接使者仰慕范成大的名声,以致效仿他戴巾帻。

到燕山后,范成大秘密地草拟奏章,具体论述接受国书的仪式,把它放入怀中。范成大首次呈进国书,言词慷慨,金朝君臣正认真倾听时,范成大忽然上奏道:“两朝已经结为叔侄关系,而受书礼仪没有确定,我这里有奏章。”于是把插在腰上的手板拿出。金世宗完颜雍大吃一惊,说:“这难道是献国书的地方?”金朝群臣用手板击他要他起来,范成大跪立不动,一定要把国书送上。不久,回到住所,完颜雍派伴使宣旨听候处理。范成大一直跪着要献上国书,金朝廷上议论纷纷,太子想杀死范成大,经越王阻止才作罢,范成大竟然得以保全气节而归。九月,成大返宋。完颜雍复书拒宋所请,只许赵昚奉迁陵寝,同意归还钦宗梓宫。范成大回国后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

南宅交广

范成大归国后,被任命为中书舍人。最初,赵昚书写崔寔铸钱之案,连及士大夫《***论》赐给辅臣,范成大上奏说:“御笔书《***论》,本意在于严格法纪,整顿积弊。而近日大理寺议定刑罚,顺次加重一级,这不是以严刑换取太平,而是残酷。”赵昚称他说的是明智的话。张说被任命为签书枢密院事,范成大起草制书,扣留命令七天不下达,又上疏劝告,最终阻止了任命,但范成大也因此遭外调。

乾道七年(1171年),范成大以集英殿修撰出知静江府(广西桂林)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此即为“南宅交广”之行。

乾道八年(1172年)腊月七日,范成大从家乡吴郡(苏州)出发,南经湖州、余杭,至富阳而入富春江,随后经桐庐、兰溪入衢江,又经信州(上饶)、贵溪、余干而到南昌,再入赣江。

乾道九年(1173年)元月十二日,范成大至临江***(樟树),十四日游芗林和盘园,给范成大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几棵大梅、古梅,晚年隐居石湖后,他就全力经营石湖的范村,“以其地三分之一与梅”,并专门著有《梅谱》一卷。范成大后即入赣江支流袁水,过袁州(宜春)、萍乡进入湖南境内。泛湘江南下,至衡山,并陆行经永州、全州。三月十日,范成大入桂林。

此次水陆路程共三千里,历时三月,著游记一卷,取韩愈咏桂林的“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诗意,取名为《骖鸾录》。

当时,广西贫乏,专靠盐利,漕臣又把盐利全部取走,于是所属县邑有增加盐价抑配卖给百姓的弊病,赵昚下诏恢复钞盐,漕司拘留钞钱平均分给所属各部,但钱没按时到。范成大到广西后,说:“有比这更至关重要的利害吗?”上疏赵昚说:“可以强制减去漕司强取的数目,以给各郡县使之宽裕,那么科卖抑配可以被禁止。”赵昚采纳了他的意见。几年后,广州盐商上书,乞求恢复客商贩盐,宰相同意他们的意见,拿出大量的银钱帮助他们。人们多认为不好,这个意见发给有关部门讨论,最终没能改变范成大的方法。旧法规定***府所买之马以四尺三寸为限度,赵昚下诏加到四寸以上,范成大说互市四十年,不应该突然改变。

西入巴蜀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受任为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途中他上疏说:“吐蕃、青羌两次侵犯黎州,而奴儿结、蕃列等尤其狡黠,轻视中国。臣应当教练将兵,外修堡寨,还要讲明训练团结的方法,使人人能够作战,这三方面没有钱不行。”孝宗赐给度牒钱四十万缗。范成大还未就任,便由四川制置使改为管内(成都路)制置使。范成大认为西南边境,黎州是要地,应增加能战的士兵五千,请设置路分都监。吐蕃入侵路线有***条,全部修筑栅栏分别派兵戍守。奴儿结侵入安静寨,派飞山***一千人前往阻击,估计他们三天就会逃跑,结果果然如此。白水砦守将王文才私娶蛮族之女,常常带人攻打边境,范成大用重赏使蛮人互相怀疑,不久,王文才被俘获送到治所,范成大立即杀掉了他。蜀北边境过去有义士三万,是本地的民兵,监司、郡守私自役使他们,都统司又让他们与大***轮流戍边,范成大极力阻止,此事便未施行。蜀地名士孙松寿、樊汉广都不愿出来做官,范成大表彰他们的气节。凡是可用的人才,范成大全部招到幕下,用其所长,不拘于小节,其优秀突出的上书推荐,往往扬名于朝廷,位至二府。范成大在四川与陆游以文会友,成莫逆之交。

淳熙四年(1177年),范成大离任,五月底从成都万里桥出发,十月已巳进入吴郡(苏州)的盘门。这次的行程比较简单:沿岷江入长江,然后一路过三峡,经湖北、江西入江苏,从镇江转常州、苏州。此行有游记二卷,取杜甫“门泊东吴万里船”意命名为《吴船录》。与前二录相比,此书篇幅最长,也最为后人推重。

东薄邓海

淳熙四年(1177年)春,范成大卧病,请求奉祠。五月二十九日,离开成都。十月,返回临安召对,赵昚命他权任礼部尚书。淳熙五年(1178年)正月,以礼部尚书知贡举。四月,以中大夫拜官参知***事兼权监修《国史》、《日历》。六月,遭谏官弹劾罢免,奉命主管祠观。淳熙七年(1180年),范成大被起用为明州知州兼沿海制置使,上奏请求罢除进献海物及前任、魏王赵恺移用的钱几万缗,来减少民力的消耗,获允准。

淳熙八年(1181年)二月,朝廷因范成大“治郡有劳”,任命其为端明殿学士。三月,任建康(今南京)知府。四月,范成大到任。在建康任上,他上奏调***队储蓄的二十万石米以赈饥民,并请减去租米五万石。淳熙九年(1182年)八月,因范成大应对旱灾、赈济饥民有功,朝廷“转其一官”以奖赏。十一月,特授太中大夫。水盗徐五暗中兴事,号称“静江大将***”,范成大将其抓获诛杀。

淳熙十年(1183年),范成大除奏请开仓赈济饥民外,还下令境内驱捕飞蝗。因苦于风眩,从夏至秋,五次请求致仕,于同年八月被任命为资***殿学士,再次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退隐闲逸

范成大致仕后,在石湖度过了长达十年较为闲适而优裕的晚年生活,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写下了最后的名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并于绍熙三年(1192年)左右为家乡撰写了《吴郡志》。

淳熙十五年(1188年)十一月,起任福州知州。范成大多次请辞,均未获允,只得入朝召对,获赵昚慰劳,并赐丹砂及手书的苏轼诗两首,太子赵惇(宋光宗)也赐“寿栎堂”三大字。其后又于延和殿论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赴福州任,行至婺州(今浙江金华),称病坚请奉祠,获朝廷允准。其后向新即位的赵惇上陈“当世要务”。同年,封吴郡***侯。绍熙三年(1192年),朝廷加范成大为资***殿大学士,起知太平州。范成大多次请辞未获准,只得于五月就任。六月,次女逝世,范成大因而辞官回乡。绍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于病中自编的诗文全集完成,命其子范莘向杨万里求《序》。秋季,范成大病重,上疏请求致仕。九月五日(10月1日 ),范成大逝世,享年六***岁。 朝命特赠五官。十二月十三日,归葬吴县至德乡上沙的赤山旁。后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

《冬日田园杂兴》选析

“放船开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这首描绘了冬季雪后初晴,在湖面上乘船漂行时看到的景象。诗的大意说:雪后初晴,乘船在湖面上漂行,远远望去,山上盖满了白雪。风停了,反而让人感到更加寒冷。到了晚间,觉得整个世界似乎都已凝结成一个寒冷的冰块儿。船舱外面传来撑船的竹篙碰碎湖面上的冰凌声,宛如敲碎了珠玉一样,发出清脆的响声,这才知道,湖面上都已结冰了。这首诗为读者绘制了一幅湖山雪景***。画中有人物,有风景,有动,有静,有声,有色,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描写,把冬季严寒的意境刻画了出来,是描绘冬景诗中的妙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田园诗词古诗赏析

学习

爸爸安抚宝宝的小妙招.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爸爸安抚宝宝的小妙招.,内容包括爸爸哄宝宝的100种方法,爸爸怎么安抚肚子里的宝宝,爸爸如何安抚宝宝入睡。宝宝哭闹不休,做爸爸的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惶惶然不知如何应对。将小宝宝顺手交给一旁的妈咪,也许是最省事的办法。不过,

学习

己亥杂诗龚自珍其六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己亥杂诗龚自珍其六,内容包括己亥杂诗龚自珍其一,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六。《己亥杂诗》是非常优秀的古诗创作,下面是精心整理的己亥杂诗龚自珍其六,欢迎大家分享。

学习

缤纷四季作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缤纷四季作文,内容包括缤纷四季的作文,缤纷四季作文通用,缤纷四季作文片段。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

学习

田园的同义词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田园的同义词,内容包括田园的同义词有哪些,田园的近义词,乡间的同义词。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用到成语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你知道经

学习

优秀我的漫画老师作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优秀我的漫画老师作文,内容包括我的漫画老师作文400字优秀免费,漫画老师400字作文,漫画老师作文200字。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

学习

秋天落叶的句子唯美精选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秋天落叶的句子唯美精选,内容包括秋天落叶的句子唯美短句,秋天落叶的句子唯美,秋天落叶的唯美。你看秋叶,你看那些挺拔的大树,他们告别了曾经的鲜艳,在艳丽而短暂的生命里,无悔的在秋风中漫天飞舞,怀着对季节的眷恋把他们仅有的

学习

怎样消除跑步前的紧张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怎样消除跑步前的紧张,内容包括怎样消除跑步前紧张,跑步紧张怎么办怎么缓解,跑步前如何不紧张。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听到马上要进行800米或1000米长跑,就像脑袋要套上紧箍咒,浑身难受,口干舌燥、四肢乏力、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似

学习

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读后感2000字通用

阅读(19)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读后感20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

离别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离别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内容包括好词佳句离别,写离别的好词好句子,关于离别的好词好句好段。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段落吧,段落在文章中用于体现作者的思路发展或全篇文章的层次,那么什么样的段落才

学习

己亥杂诗·其五原文翻译赏析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己亥杂诗·其五原文翻译赏析,内容包括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其五,己亥杂诗清龚自珍其五古诗,己亥杂诗其五原文及翻译简短。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

学习

以秋为话题的议论文精选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以秋为话题的议论文精选,内容包括关于秋悲的议论文,关于秋议论文,秋议论文不少于600字。秋季,如愿以偿的到来,原本温柔的风在秋冬之交变得肃杀,锐利地将天空割得极不规则。下面,就和一起来看一看以秋为话题的议论文,希望对大家有

学习

三年级秋天的雨作文精选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三年级秋天的雨作文精选,内容包括三年级秋天的雨作文300字8篇,三年级描写秋天的雨范文,关于秋天的雨的作文三年级上册。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

学习

青春榜样个人事迹材料精选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青春榜样个人事迹材料精选,内容包括青春榜样个人事迹,青春榜样事迹材料范文,青年榜样事迹材料精选7篇。榜样是船,扬起希望的帆,乘风破浪;榜样是灯,照亮道路的黑暗,奔向曙光;榜样是指南针,逐梦路上,指引前进的方向。下面是精心整理的

学习

关于七夕节的古诗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七夕节的古诗,内容包括关于七夕节的古诗词,关于七夕节的古诗词小学生,关于七夕节的古诗配画简单的。众所周知,关于七夕节产生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在每年的这一天,不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会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其中,古代文人

学习

田园的同义词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田园的同义词,内容包括田园的同义词有哪些,田园的近义词,乡间的同义词。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用到成语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你知道经

学习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赏析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赏析,内容包括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经典导读,英国三大浪漫主义诗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对照。所谓浪漫主义文学,是指在现实的基础上,以热情奔放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想象以及夸张直白的表现手法来抒发自我的人生理想

学习

古风其十九原文、翻译及赏析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古风其十九原文、翻译及赏析,内容包括古风其十九原文,古风其十九李白,古风其三十九原文及翻译。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

学习

小雅·甫田原文、翻译及赏析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小雅·甫田原文、翻译及赏析,内容包括小雅甫田原文拼音,诗经小雅甫田解释,诗经甫田原文注释及赏析。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

学习

墨花并叙苏轼赏析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墨花并叙苏轼赏析,内容包括墨花苏轼原文及赏析,墨花并叙原文,苏轼墨花。《墨花》是宋代苏轼的一首诗作。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墨花(并叙)苏轼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习

野步原文及赏析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野步原文及赏析,内容包括野步周密后两句赏析,野步赏析,野步古诗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肯定还记得那些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吗?不管是对古诗词中的某一个字/词进行分析,还是探讨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及人生观,都属于古诗词

学习

有关古诗词中“燕子”意象拾零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古诗词中“燕子”意象拾零,内容包括关于燕子意象的诗在唐诗三百首中,许多古诗词以燕子为意象,燕子在古诗中的意象。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古诗词中“

学习

描写山水的古诗精选50首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山水的古诗精选50首,内容包括古诗山水风景100首,山水古诗大全100首七言,王维山水的古诗20首。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