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烹饪如何掌握火候
很多人在烹饪的时候会抱怨说掌握不了火候,的确,有的时候火大了,有时候火小了,做出来的菜肴不尽人意,口感差了很多。很佩服一切做饭好吃的人,他们对火候的掌握可以说是精妙。其实,烹饪时火候的大小是有诀窍的,只要掌握好了,照样可以做出美美的菜肴来。
新手烹饪如何掌握火候
火候注意和以下几方面有关:
1.火候与原料的关系
食材有老、有嫩、有硬、有软,烹调中的火候要根据原料质地来选择。软、嫩、脆的原料多用旺火速成,老、硬、韧的原料多用小火长时间烹调。原料数量的多少,也和火候大小有关。数量越少,火力相对就要减弱,时间就要缩短。原料形状与火候运用也有直接关系,一般地说,整形大块的原料在烹调中,由于受热面积小,需长时间才能成熟,所以火力不宜过旺。而碎小形状的原料因其受热面积大,急火速成即可成熟。
2.火候与传导方式的关系
在烹调中,火力传导是使烹调原料发生质变的决定因素。传导方式是以辐射、传导、对流三种传热方式进行的。传热媒介又分无媒介传热和有媒介传热,如水、油、蒸气、盐、砂粒传热等。这些不同的传热方式直接影响着烹调中火候的运用。
3.火候与烹调技法的关系
烹调技法与火候运用密切相关。炒、爆、烹、炸等技法多用旺火速成。烧、炖、煮、焖等技法多用小火长时间烹调。但根据菜肴的要求,每种烹调技法在运用火候上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在烹调中综合各种因素,才能正确地运用好火候。
烹调菜肴,没有太多的天赋可言,主要靠自己的动手能力。居家生活,很多人并没有那么多的讲究,菜肴熟透味美即可,但有些追求精致生活的,对菜肴要求更高,不仅要味美,还有美观靓丽,这就需要对火候更精确的把握。至于如何掌握火候,还需要大家在试验的过程中多摸索,总结出自己的方法。
烹制菜肴的火力
烹制菜肴的火力,按其大小强弱,习惯上分为4类,即武火、文武火、文火、微火。
武火,也称旺火、急火、大火、冲火等。
适用于炒、炸、爆、汆、熘、烹等快速烹调方法,可使菜肴具有嫩、脆、酥、松、鲜等特点。
文武火,又叫中火。一般用于烧、煮、烩、扒等。
文火,又称温火、小火。适用于较慢速的烹制方法,如煎、贴、熬等。成品具有软糯入味的特点。
微火,也称弱火、焐火。适用于时间较长的烹制方法,如焖、煨、炖等。可使菜肴酥烂浓香。
火候的运用条件
(1)热量充足:按不同的烹调要求,适应菜品要求的火候。
(2)便于调节:烹调的不同阶段要求不同的火候,这就要求热源有能量调节装置,以选择和调节火力的强弱、大小。
(3)使用方便:烹调是一项技术性要求较高、工艺过程较繁杂的工作,使用方便的热源会缩短整个烹调时间,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4)无污染:厨房卫生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菜肴的质量和操作者、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因此,烹调热源要求尽可能污染小或无污染。
(5)使用安全:目前提供热量所使用的炉灶的燃料大多系易燃易爆物品,这就要求炉灶安全性能良好,以确保操作人员及国家、企业财产的安全。
(6)节约能源: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面临的一大课题。因此,烹调热源应在保证足够的热量的前提下力求节约能源材料。
掌握火候的方法
(1)根据原料的形体及颜色变化:烹调原料多为热的不良导体,传热的速度一般比较慢,体形较大的原料受热时,热从原料表面传到中心,需要较长的时间,故一般需用较长时间的慢火烹制。颜色变化是物质内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的一种表现,如肌肉中由于存在肌红蛋白而呈红色,当受热至70℃以上时,便开始变性。颜色由红转变为灰白,因此可由肉色的变化来掌握火候。
(2)按原料加工后的形状:原料经刀工加工成各种规格和形状,一般地说,形状规则,厚度大、体大的原料比较难熟,用火大或受热时间较长;形状不规,厚度小,体小的原料较易熟则用火小,受热时间相对短。
(3)视原料质地决定投放次序:原料的质地是决定烹调火候的重要因素。在同一菜肴烹制中,根据原料的质地决定加热时间的长短;加热时间长的,质地老韧的原料,应先投料,加热时间短的,质地细嫩的原料应后投料。
(4)根据菜肴的风味特点: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饮食习惯各不相同,对菜肴特色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因而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菜系。各菜系的口味也有许多的差异,烹调方法也有所区别,必须按各菜系的要求,使用不同火候,才能烹制出具有不同特色的菜肴,如鲜嫩为特色的菜肴,加热的时间不宜过长;而以汁浓重口为特色的菜肴,则加热的时间较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新手烹饪如何掌握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