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和霾的区别
雾和霾本来是两种现象,区别主要在于它们的湿度,但两者的界限很模糊。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雾和霾的区别,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雾和霾的区别1
雾和霾的区别是什么
组成不一样:雾是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后凝结成的细微水滴悬浮于空中,水分含量达90%以上;灰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超多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水分含量低于80%。
能见度不一样:雾是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约1000米以内;灰霾是水平能见度小于约10千米,由灰尘颗粒造成。雾是***白色、青白色,霾是黄色、橙灰色。雾的边界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霾则与周边环境边界不明显。
雾和霾的区别2
雾
1、雾是悬浮于空气中的水滴小颗粒。
2、相对湿度(含水量)大于90%的空气悬浮物。
3、雾在空气中分布不均匀,越挨近地面密度越大。
4、能见度很低,一般在1公里之内。
5、雾是悬浮在空中的微小水滴,过一段时间会降落到地面,对人们生活、健康影响不大。
霾
1、霾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小颗粒,包括灰尘、硫酸、硝酸等各种化合物。
2、相对湿度(含水量)小于80%的空气悬浮物。
3、霾的粒子较小,质量较轻,在空气中均匀分布。
4、能见度较低,一般在十公里之内。
5、霾是各种化合物的小微粒,对人体健康和植物都有害。
雾和霾的区别3
秋冬时节,随着冷暖空气交替出现,出现雾和霾的几率也大大增高。许多人都会把能见度低的天气叫做“雾天”,但对“霾”却不甚了解。其实“雾”和“霾”是有区别的。
雾是悬浮在贴近地面的大气中的超多微小细水滴(或冰晶)的集合。雾和云的区别仅仅在于是否接触地面。雾使水平能见度显著降低。
按国际气象组织规定,使能见度降低到1km以下的称为雾,能见度在1-10km的称为轻雾。由于这样的分档不能满足气象服务的需求,因此气象部门在服务工作中,可根据雾天对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将雾分为轻雾、雾、大雾、浓雾及强浓雾等几个等级。一般将水平能见度在1km以上的叫轻雾,对交通运输无大影响;将水平能见度在1km以下的统称为雾,对交通运输有较大影响;将水平能见度为500-1000米,称作大雾。
霾的气象定义是悬浮在大气中的超多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霾一般呈***白色,它使物体的颜色减弱,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而黑暗物体微带蓝色。
组成霾的粒子极小,不能用肉眼分辨。当大气凝结核由于各种原因长大时也能构成霾。在这种状况下水汽进一步凝结可能使霾演变成轻雾、雾和云。霾主要由气溶胶组成,它可在一天中任何时候出现。
霾和雾都会对人们的视程产生影响,给生活带来不便,而且他们核心物质都是灰尘颗粒,大都由灰尘和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组成。同时二者也存在很大的区别:
1、相对湿度
雾主要是以水汽为主,雾的相对湿度一般在90%以上,而霾在80%以下。
2、能见度
从能见度上讲,能见度在1km以下的统称为雾,能见度在1km以上的我们叫轻雾。但是霾的能见度好些,大概在1km以上但小于10km的就属于灰霾现象
3、颜色
从辨别颜色来讲,纯洁的雾就应是白色或者是灰色的;霾有点发黄的颜色。华南地区的人把它称为“彩色的'云”这样一种状况,它的名字十分漂亮,实际上和雾有很大的区别。
雾的成因
空气容纳的水汽是有限度的,当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也就饱和了。在体积相等的情况下,容纳的水汽多少也与气温高低有关。气温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越多,反之则越少。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雾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8]
空气中的水汽超过饱和量,凝结成水滴,这主要是气温降低造成的。这也是为什么秋冬早晨多雾的原因。白天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间,温度下降了,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的能力减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会凝结成为雾。特别在秋冬季节,由于夜长,而且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温度急剧下降,这样就使得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秋冬春的清晨气温最低,便是雾最浓的时刻。
霾的成因
霾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其形成有三方面因素。一是水平方向静风现象的增多。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大楼越建越高,增大了地面摩擦系数,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并容易在城区内积累高浓度污染。二是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使城市上空出现了高空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污染物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从气温高的低空向气温低的高空扩散,逐渐循环排放到大气中。但是逆温现象下,低空的气温反而更低,导致污染物的停留,不能及时排放出去。三是悬浮颗粒物的增加。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机动车辆的增多,污染物排放和城市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使得整个城市看起来灰蒙蒙一片。霾的形成与污染物的排放密切相关,城市中机动车尾气以及其它烟尘排放源排出粒径在微米级的细小颗粒物,停留在大气中,当逆温、静风等不利于扩散的天气出现时,就形成霾。据研究,在中国存在着4个霾天气比较严重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河谷、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
霾的预防措施:
1.关闭门窗;出现雾霾天气时,空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消散,应紧闭门窗,避免诱发急性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注意饮食;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尤其老年人要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饮食清淡。
3.减少外出;身体欠佳的群众尽量少出门,必要外出时尽量带上口罩防护,外出归来后,应在门外拍打衣服上的灰尘,进屋后,清洗面部。京 东有美国进口 医用口罩普卫欣,过滤性好,不仅防颗粒物也防飞沫。对小至0.1微米的颗粒物过滤效率达99.8%, 对小至0.3微米的细菌或病毒载体(常见于飞沫)过滤效率达99.9%。
4.出行要小心;在中等和雾霾天气下,能见度较低,视线差,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5.多喝桐桔梗茶、桐参茶、桐桔梗颗粒和桐桔梗汤。
这些药茶可以防治雾天吸入污浊空气引起的咽部瘙痒,有润肺的良好功效。而且清肺尘,有PM2.5克星之称。尤其是午后喝效果更好。因为清晨的雾气最浓,中午差不多就散去,人在上午吸入的灰尘杂质比较多,午后喝就能及时清肺。
6.补钙、补维D,多吃豆腐、雪梨。
鱼和豆腐都是人们日常喜欢的食物,鱼是“密集型”营养物,豆腐食药兼备,益气、补虚,钙含量也相当高。鱼中丰富的维生素D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可将人体对钙的吸收率提高20多倍。雪梨炖百合能够达到润肺抗病毒的效果,雾天可以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