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手抄报资料
语文是香气扑鼻的绿茶,让人神清气爽; 语文是浪花飞溅的大河,让人心潮澎湃。今天为大家带来语文手抄报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超有趣的语文小故事
1、不会说话的主人
春天来了,动物王国家家户户都在装修新房。小鼹鼠也在忙着买地板革、瓷砖,装修房子。
小鼹鼠最先装修好了房子。他的小地宫修得可漂亮啦!他想,应该把要好的朋友请来,一块儿庆祝庆祝。于是,他向鹦鹉、小山羊、小松鼠和小白兔发出了请帖。
不知为什么,只有小白兔按时来到了鼹鼠家,这使小鼹鼠非常夫望。他伸着脑袋向屋外张望,希望有更多的客人到他家来做客,没想到,却冷落了小白兔。
小鼹鼠自言自语地说:“唉——没想到,该来的没有来!”
小白兔不高兴了,他想:原来,小鼹鼠认为我是不该来的呀!我走吧!
小鼹鼠见小白兔要走,怎么留也留不住。正在这时,小山羊,小鹦鹉和小松鼠来到了小鼹鼠的家。
小鼹鼠没有拦住小白兔,心中十分懊恼,他摊开双手说:“唉——不该走的却走了!”
小山羊、小松鼠和小鹦鹉都惊呆了,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想:原来我们都是该走的呀!三个小伙伴连个招呼都没打,悄悄离开了小鼹鼠的家。
家中又只剩下小鼹鼠一个。桌上的饭菜都凉了,连动都没有动,小鼹鼠好伤心哟!
这真是不会说话惹的祸啊!可见,学会说话很重要哦!小朋友在与人交流的时候,说话要注意对象、场合,并且在表述的时候应表述正确、完整哦,这样就不会让人产生误会了。
2 、“马虎”的来历
人们都喜欢用“马虎”来形容某人办事草率或粗心大意,殊不知在这个俗语的背后,原来有一个血泪斑斑的故事。
在宋代时,京城有一个画家,这个画家他在作画的时候往往随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画的究竟是什么。
有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于是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来人问他画的到底是马呢,还是虎呢,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
他的大儿子见了,问他画的是什么,他说是虎,小儿子又来问,他却说是马。
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
他的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
画家悲痛万分,把画烧了,还写了一首诗自责:“马虎***,马虎***,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射死马,次子依***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奉劝诸君莫学吾。”
这首诗虽然算不上好诗,但这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从此,“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
小朋友,从故事中知道一个词语的来历,这样是不是更容易记住这个词语的意思呢?所以,小朋友平时要多阅读,这样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语文不同类型的诗句
一、长江
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怀古》)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二、高风亮节
1、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李白药)
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5、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
6、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
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三、舍生取义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2、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梅岭三章》)
3、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四、勤奋
1、一勤天下无难事。(韩愈)
2、读书勤乃成,不勤腹中空。(韩愈)
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华罗庚)
5、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6、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
7、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五、读书方法
1、学者先要会疑。(朱熹)
2、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张之洞)
5、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歌德)
六、惜时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长歌行》)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6、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陶潜)
七、江南风景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八、夸张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行路难》)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赠汪伦》)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8、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九、比喻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3、马作的卢飞快,共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4、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十、拟人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好于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趣味语文故事
“三只手”一词小考
古罗马剧作家普劳***斯的喜剧《一坛黄金》,第一次用了“三只手”一词。该剧第四幕第四场中,老吝啬鬼龙克利奥怀疑仆人偷了他家一坛金子,他要仆人伸出手来查看。看了一只,又看另一只,却不甘心,还要看“第三只”。从此,小偷的代名词就是“三只手”,至今如此。
“座右铭”的由来
东汉书法家崔援年轻时好意气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杀害,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身逃亡。几年后遇朝廷大赦,才。回到故乡。崔援自知因一时鲁莽惹起大祸,吃足苦头,就作铭(文体的一种)放在座位的右侧,用以自戒。以后凡是把一些格言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用以自勉的,就叫做“座右铭”。
“打牙祭”一词的由来
“打牙祭”就是吃肉的意思。吃肉为什么叫“打牙祭”呢?首先得从“祭”字讲起。祭,就是祭奠、祭祀。过去人们在逢年过节时总要个性想法子弄点好吃的。那时候,所谓好吃的,最高境界就是吃点猪肉。有好吃的首先当然要记住祖先,要先献给祖先——祭祀。由于祭祀只是个仪式,所以只切不大一绺,放在神龛面前,点上冥币、蜡烛表示表示而已。祭了祖先之后便将这一小坨肉切细“祭”自我的牙齿,于是便有了“打牙祭”之说。
“桃李”一词的由来
人们历来喜欢把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称作“桃李”,把老师教育。培养了众多学生称作“桃李满天下”。为什么要把学生称为"桃李"呢?有这么一段故事:春秋时,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的人,之后因为得罪了魏文侯,便独自跑到北方去。
在北方,子质遇见一个叫子简的人。就向他发牢骚,埋怨自我培养的人不肯为他出力。以至于流落北方。子简笑着说:“春天种下桃树和李树,夏天能够在树下休息纳凉,秋天还能够吃到果子;但是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不仅仅不能利用它的种子,秋天长出来的刺还会刺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要象种树一样,就应先选准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
尔后,人们就把培养人才称作“树人”;把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称为“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