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教案:童谣(精选1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整理的小班语言教案:童谣,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语言教案:童谣 1
活动目标:
1、学习童谣《三轮车》,理解儿歌内容。
2、能跟着音乐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3、体验说唱童谣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片:“三轮车”“老太太”。
2、flash课件“三轮车”。
活动过程:
1、出示谈话导入主题。
(1)这是什么?你坐过吗?
(2)今天上面会坐谁呢?
引导幼儿观察***片,学习儿歌中的句子“上面坐个老太太。”
(3)老太太坐三轮车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想知道是什么事吗?
引起幼儿倾听儿歌的兴趣,提出倾听的要求。
2、教师朗读儿歌,幼儿学习。
提问引导幼儿学习
(1)上面坐着老太太,所以三轮车跑的.……
引导幼儿学说句子“三轮车跑得快。”
(2)那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
理解“要五毛给一块”的奇怪之处,学习儿歌后两句。
3、看flash课件,完整欣赏儿歌。
鼓励幼儿跟念。
4、用各种方式让幼儿感受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1)用前半句、后半句的方法念。如:教师念“三轮车”幼儿念“跑得快”。
(2)完整集体朗诵。
(3)我们一起拍手打着节奏朗诵儿歌。
(4)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5、延伸活动。
“要五毛给一块”可以尝试在认识简单的钱概念的基础上学习替换,如“要一块给两块”。
附童谣:
《三轮车》
三轮车,跑得快,上面做个老太太,要五毛,给一块,你说奇怪不奇怪。
小班语言教案:童谣 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片,理解、学习童谣,感受童谣的有趣和幽默。
2、尝试创编动作并与同伴共同表演童谣,感受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童谣的相关***片一幅。
活动过程:
1、观看***片,初步感知、理解童谣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1)自由观察,讲述***片内容。
指:你看到了什么?轻轻地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集体交流,初步感知、理解童谣的内容。
2、欣赏和朗诵童谣,感受童谣的有趣和幽默。
3、尝试创编动作并与同伴共同表演童谣,感受表演的乐趣。
资料链接:
老鼠和猫
八只老鼠抬花轿,
两只老鼠放鞭炮。
四只老鼠来吹号,
“嘟勒哇啦”真热闹。
老猫听到来贺喜,
一口一只全吃掉。
小班语言教案:童谣 3
一、活动目标:
1、幼儿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初步学习儿歌。
2、幼儿通过学习儿歌,懂得要关心老人,要对老人有礼貌。
3、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了解九月九是什么节日,是谁的节日。
2、活动难点:通过儿歌,懂得要关心老人。
三、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帮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重阳节的知识。
2、爷爷奶奶笑哈哈的***片。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片上有谁呀?他们怎么啦?
师:他们为什么笑呢?(请小朋友说一说)
师:原来他们要过节了,所以笑得那么开心。
师:你们知道爷爷奶奶要过什么节日了吗?
(二)、学习儿歌《九月九》
1、师:你们喜欢爷爷奶奶吗?为什么?(请小朋友说一说)
师:老师也喜欢爷爷奶奶,所以老师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想听吗?
2、老师完整地朗诵儿歌一遍。
师:小朋友,你听到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呀?(请小朋友说一说)
3、再次让幼儿欣赏一遍。
4、引导幼儿学习儿歌。(帮助个别幼儿矫正发音)
九月九,什么节日到了?
谁最开心?
我请他们吃什么?
妈妈夸我什么呀?
(三)、仿编儿歌
1、儿歌里的爷爷奶奶还可以改成谁?(重阳节除了是爷爷奶奶的节日,还是谁的节日呢?)
2、除了妈妈夸我好宝宝,还会有谁夸我呀?
(四)、教育幼儿要做一个听话的乖宝宝,要有礼貌。
(五)、活动总结:教师针对幼儿今天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鼓励和表扬那些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同时,教师也要留意那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的.情绪,通过表扬和鼓励,增强其自信心。
五、活动延伸:
1、教师让幼儿回家以后把今天学的童谣唱给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听。
2、通过家校通告知家长在家中跟孩子说说重阳节,让孩子自己说一说重阳节是谁的节日。培养幼儿尊敬老人的情感。
附儿歌:《九月九》
九月九,重阳到,
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哈哈笑,
我请他们吃甜糕,
妈妈/爸爸夸我好宝宝。
小班语言教案:童谣 4
活动目标:
1、理解童谣内容,学习有节奏的念童谣,感受童谣的节律美。
2、通过学念童谣,感受小熊在过桥过程情感变化过程,教育幼儿生活中要有乐于助人和勇敢***的性格。
活动准备:
幼儿有走独木桥的经历、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师幼互动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走过独木桥吗?走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你们猜在过桥时小熊会遇到什么事情呢?
2、出示ppt,初步了解童谣内容。
(1)小竹桥,摇摇摇,你们说小熊走到桥上怎么样了?他心里有什么感觉?
(2)当小熊准备过桥时头上的乌鸦在干什么?桥下的流水怎么样了?小熊在听到乌鸦和流水的嘲笑后心里感觉怎么样了?他害怕的怎么说啊?
(3)小熊在喊妈妈的时候谁听见了?他又是怎么说的?谁来学一学。
(4)那小熊过桥了吗?小熊过桥后是怎么做的.?鲤鱼乐的怎么样?
3、请幼儿跟教师一起完整观看ppt画面,边学习朗诵童谣。
4、集体念童谣,并感知童谣的韵律美。
二、延伸——小朋友,现在你们想到怎么过桥了,现在我们再一起去玩过桥的游戏吧。
小班语言教案:童谣 5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诙谐有趣的情节,能用身体动作大胆表演。
2、尝试用其他称呼替换“奶奶”进行仿编。
3、让幼儿懂得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指偶:小老鼠、灯台
2、小老鼠头饰(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1、以手指游戏引题。
老师知道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那么你们的小手可以做些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对了,我们的小手本领真大。今天老师也要用这两只手为大家表演个节目,仔细看。(教师戴上指偶,有表情地边念儿歌边表演)
2、以提问形式,加深幼儿对儿歌内容的印象。
A、请小朋友说说看,刚才老师表演的这个节目里有谁?(小老鼠)
B、真棒,那你们有没有看清楚小老鼠它在干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出:上灯台,偷油吃)请幼儿一起念几遍。
C、小老鼠,来到这么高的灯台上,偷了油吃后它怎么啦?(下不来)
D、后来小老鼠想呀想,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它想到了一个什么办法?(引导幼儿说出:叫奶奶)那小老鼠是怎么叫的?(吱吱吱吱)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E、结果,它的奶奶有没有来呀?(没有)原来它的奶奶不肯来。(幼儿跟念数遍)
F、最后,小老鼠是怎么下来的?(引导幼儿说出:滚下来)谁能上来做滚下来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下。(请幼儿边做动作边学念:叽里咕噜滚下来)
3、幼儿边念儿歌边表演。
小朋友真聪明,听得那么认真。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来表演好吗?(好)那我们除了用小手做灯台,还可以用身体的什么部位做灯台?(肩、头)表演两次,引导幼儿大胆跟念。
4、和幼儿一起做游戏。
哇,这里还有这么多的灯台!小朋友我们也来学一学小老鼠是怎样偷油吃的?
小结:小老鼠偷油吃,这种行为是不好的'。我们小朋友可不能向它学习,平时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的同意才可以用。
5、仿编活动。
小老鼠除了可以叫奶奶,还可以叫谁?(爸爸、妈妈、爷爷等)教师带领幼儿玩仿编的儿歌游戏。
附:童谣
小老鼠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吱吱吱吱叫奶奶,
奶奶不肯来,
叽里咕噜滚下来。
活动反思:
歌曲可以通过具体的音乐形象来表现、恰当地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使幼儿通过想象、联想来理解歌曲,使教学活动情趣盎然,生动活泼。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身临其境,增强了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自然地将自己角色化,与角色融在一起。
小班语言教案:童谣 6
活动目标:
1、会欣赏儿歌,初步学习儿歌。
2、通过儿歌,懂得要关心老人,要对老人有礼貌。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课前帮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重阳节的知识。
2、爷爷奶奶笑哈哈的***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上有谁呀?(爷爷奶奶)他们怎么啦?(他们笑了)
师:他们为什么笑呢?(请小朋友说一说)
师:原来他们要过节了,所以笑得那么开心。
二、欣赏儿歌《九月九》
师:你们喜欢爷爷奶奶吗?(请小朋友说一说)
师:老师也喜欢爷爷奶奶的,所以呀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想听吗?
1、老师完整地朗诵儿歌一遍。
师:小朋友,你听到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呀?(请小朋友说一说)
2、再次让幼儿欣赏一遍。
3、幼儿学习儿歌。(帮助幼儿矫正个别音)
4、教育幼儿要做一个听话的乖宝宝,要有礼貌。
附儿歌:《九月九》
九月九,重阳到,
爷爷奶奶哈哈笑,
我请他们吃甜糕,
妈妈夸我好宝宝。
活动反思:
童谣的琅琅上口的节奏感给幼儿带来了快乐的'情绪。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朗读儿歌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朗读儿歌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儿歌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起到辅助的作用。
小班语言教案:童谣 7
活动目标:
1、迁移已有经验,理解、学习童谣。
2、通过教师的动作暗示,感受童谣前一句的结束词与后一句的起始词的重复关系。
3、尝试通过替换童谣中的部分词语(食物名称)创编童谣,感受童谣变化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简单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2、贴绒***片(如***所示)。
活动过程:
1、边观察贴绒***片边倾听故事,理解童谣的内容。
2、学习念童谣,感受童谣前一句的结束词与后一句的起始词的重复关系。
(1)完整欣赏童谣。
(2)学习念童谣,通过教师的动作暗示,感受童谣前一句的结束词与后一句的`起始词的重复关系。
3、替换童谣中的部分词语(食物名称)创编童谣,感受童谣变化的乐趣。
资料链接:
小兔吃了笑哈哈
小花狗,跳嗒嗒,种个萝卜圆又大。
它拿萝卜给松鼠,松鼠不吃给青蛙。
青蛙不吃给小猫,小猫不吃给小鸭。
小鸭不吃给小兔,小兔吃了笑哈哈。
小班语言教案:童谣 8
活动目标:
1.体验、感知童谣的趣味性,愿意并能快乐的朗诵童谣。
2.学习并且读准童谣中发音相似的字,如:山、三;五、虎、鼠。
活动准备:
幻灯片、老虎***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利用幻灯片导入活动
1.出示第一张“森林”幻灯片,请幼儿描述画面内容。
2.出示第二张幻灯片,请幼儿猜一猜画面中的人物是谁?一共有几个?
3.出示第三张幻灯片,请幼儿说一说画面中又出现了谁?猎人们在干什么?他们打到老虎了吗?
4.出示第四张幻灯片,让幼儿数一数有几只小松鼠。
二、教师边放幻灯片边朗诵童谣、幼儿认真欣赏并倾听
1.教师:老师把刚才你们看到的`几张***片连起来,编成了一首小儿歌,取名叫《一二三四五》,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教师朗诵童谣,并在朗诵之后提问:
儿歌里有谁?猎人们打到老虎了吗?有几只小松鼠?
三、教师带领幼儿朗诵童谣
教师边播放幻灯片边带领幼儿朗诵童谣,注意发清相似音:三、山;五、虎、鼠。
四、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做游戏
请一名幼儿扮演大老虎,其他幼儿扮演小松鼠,玩《老虎捉松鼠》 的游戏。
附童谣:一二三四五
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老虎没打到
看见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 一二三四五
小班语言教案:童谣 9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四季童谣》,感受四季的不同景象。
2.尝试用记忆歌词的方法练唱,并用活泼、愉快的.情绪演唱。
活动准备:
课件《四季童谣》。
活动过程:
一、春夏秋冬。
教师点击【四季***片】中的"春"、"夏"、"秋"、"冬", 逐幅出示每个季节的***片,幼儿欣赏,并说说自己看到的内容。
二、理解并学念歌词《四季童谣》。
1.教师:想听听歌曲《四季童谣》里是怎样唱春夏秋冬的么?
教师播放【歌曲欣赏】,幼儿欣赏歌曲《四季童谣》。
2.教师播放【歌词欣赏】,教师说歌词,幼儿边看课件边跟着念。念的时候声音要活泼,有节奏。可以先分小节念,熟悉后再合起来,整首歌词一起念。
三、学唱歌曲:《四季童谣》。
1.教师播放【歌曲欣赏】,幼儿欣赏。
2.教师清唱,幼儿学唱。分段教唱完之后,再把整首歌连起来教唱一遍。
3.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可弹琴伴奏,也可播放课件让幼儿跟唱。
4.幼儿熟悉歌曲后,教师可提唱歌时情绪上的要求,要求幼儿用活泼、愉快的声音演唱。
四、小合唱。
幼儿自由结伴,分组上来演唱歌曲《四季童谣》。
小班语言教案:童谣 10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学习儿歌,能熟练地进行朗诵。
2、在朗诵的过程中体会童谣的节奏和韵律。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用书***片)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这首童谣吗?谁还记得它的名字叫什么吗?(金银花)对了,童谣的`名字就叫《金银花》还记得童谣里是怎么念的吗?一起再听老师念一遍。
二、 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儿歌。
1、教师完整朗诵童谣,幼儿欣赏。
童谣的名字叫什么?这首童谣里是怎么说的呢?
2、结合用书边讲述边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
童谣里是怎么说的呢?(金银花)引导幼儿用童谣里的句子来回答。带领幼儿回答。(金银花、十二朵)请幼儿学说童谣里的句子。
3、有谁?(大姨妈) 大姨妈干什么?(大姨妈、来接我)带领幼儿学说
4、 有哪些动物?(猪) 猪干嘛?(猪打柴) 我们把这句也连起来说一说。
5、 还有谁?(请个别幼儿和集体回答)我们也一起来说说。
6、 猫又在干什么?(幼儿回答)
三、完整朗诵儿歌内容。
1、教师完整朗诵童谣内容,幼儿边看***边欣赏。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朗诵童谣。
四、幼儿朗诵儿歌。
小朋友,你们喜欢这首童谣吗?那谁来完整的把它念出来呢?(请个别幼儿朗诵)
全班幼儿完整朗诵儿歌。
小班语言教案:童谣 11
一、活动目标:
(一)学习儿谣《石头》,掌握节奏。
(二)能大胆的用石头进行游戏造型。
(三)体验合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音乐CD、各种石子、布袋、各种材质的物体
三、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蝴蝶们一看到小蜜蜂,就急忙要将它赶走,因为小蜜蜂的刺又尖又硬。小石头来了,他要大家想想有谁能和小蜜蜂一起玩呢?……
2、请小朋友模仿石头作出僵硬的造型,教师推一推学生的.身体,看看是否坚硬。
(二)学习童谣《石头》
1、软与硬的感触
2、闭目触摸:请幼儿将手放进布袋里触摸一样东西,并表述特征。
3、发表感受
4、教师请幼儿说说石头的功能。它们都可以做什么。
5、观察石头外形、练习堆叠。
(1)幼儿每人三颗石头:第一段语词“一颗石头当鸡蛋”放下一颗石头。“两颗石头来作伴”再放一颗石头,“三颗石头丢炸弹”丢石头炸弹在两颗石头中间,“再来一颗怎么办?”空手耸肩。
(2)第二段语词与第一段相反,逐一收石头。
(3)石头乐器:学生每人两颗石头一边念语词一边石头互相敲击演奏。
(三)创意石头造型
1、幼儿分成若干组围成小圈,模仿各种石头的样子
2、创作:选出小组长取石头,小组自由创作***案。
3、大家欣赏,教师点评。
小班语言教案:童谣 12
活动目标:
1、体验、感知童谣的趣味性,愿意并能快乐的朗诵童谣。
2、学习并且读准童谣中发音相似的字,如:三,山,五,虎,鼠,数。
3、锻炼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幻灯片、老虎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利用幻灯片导入活动
1、出示第一张“森林”幻灯片,请幼儿描述画面内容。
2、出示第二张幻灯片,请幼儿猜一猜画面中的人物是谁?一共有几个?
3、出示第三张幻灯片,请幼儿说一说画面中又出现了谁?猎人们在干什么?他们打到老虎了吗?
4、出示第四张幻灯片,让幼儿数一数有几只小松鼠。
二、教师边放幻灯片边朗诵童谣、幼儿认真欣赏并倾听
1、教师:老师把刚才你们看到的几张***片连起来,编成了一首小儿歌,取名叫《一二三四五》,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教师边做手指游戏边朗诵童谣,并在朗诵之后提问:儿歌里有谁?猎人们找到老虎了吗?有几只小松鼠?
三、教师带领幼儿朗诵童谣
教师边播放幻灯片边带领幼儿朗诵童谣,注意发清相似音:三、山,五、虎、鼠,数。
四、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做游戏。
请一名幼儿扮演大老虎,其他幼儿扮演小松鼠,玩《老虎捉松鼠》的游戏。
附:《一二三四五》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老虎没找着,找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
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
小班语言教案:童谣 13
活动目标:
1、通过朗读、吟唱溧阳童谣,让孩子感受到溧阳人专属童谣优美的韵律和独特回忆。
2、在学习中帮助孩子积累溧阳方言,并进一步了解溧阳文化。
活动准备:
1、会说溧阳方言。
2、溧阳民谣若干首。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讨论交流:你会说溧阳话吗?
我们来玩一个我说你猜的游戏吧!(师幼互动,幼幼互动)
归纳小结:溧阳话是我们溧阳地区的'方言,是我们的家乡话。
二、学习溧阳民谣,感知溧阳民谣的独特魅力。
1、交流互动:谁会念民谣《炒蚕豆炒黄豆》?用溧阳话怎么念呢?
2、游戏互动:这首民谣还可以玩游戏呢?你玩过吗,怎么玩?我们一起来边念边玩吧!
3、学习民谣:《牵磨拉磨》
(1)教师朗诵民谣,幼儿讨论理解其含义。
(2)幼儿学念民谣。
(3)介绍玩法,边念边游戏。
4、欣赏交流:教师朗读其他溧阳民谣,幼儿交流讨论。
三、拓展积累。
交流讨论:你还知道哪些溧阳童谣吗?
溧阳民谣是我们溧阳人的回忆,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还知道更多的溧阳民谣,你们去学一学,玩一玩,下次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附民谣:
(一)炒黄豆,炒蚕豆,锅洛锅喽翻跟头。
(二)牵磨拉磨,米细三播,鸡生瓜瓜,板凳上酷酷,宝宝吃一个,XX吃一个。
(三)小辫头,洋洋头,偷偶铜板打酱油,打得多,不点偶,打得少,否怪偶。
(四)麻子麻偷枇杷,枇杷树上一条蛇,麻子吓着两头爬。
(五)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夸我好宝宝。哭哭笑笑,乌龟抬轿,抬到黄婆桥,拾到一顶破丫帽,戴戴正好。
小班语言教案:童谣 14
活动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说唱童谣,并感受童谣所表现的快乐情感。
2、回忆外婆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知道她是爱自己的。
3、表达尊敬、热爱长辈的情感,乐意做个有礼貌的好宝宝。
活动准备:
积木搭成的桥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你喜欢你的外婆吗?你平时是怎样去外婆家的?去外婆家时带了些什么礼物?
2、小结:外婆因为年纪大了,走路不方便,所以我们要经常去看外婆。外婆很关心你们,很爱你们,你们也爱自己的外婆。
二、幼儿欣赏教师朗诵童谣,初步了解童谣内容。
提问:
(1)童谣里说了些什么?
(2)小宝宝是怎样去外婆家的?
(3)小宝宝送给外婆什么礼物?外婆夸我是什么宝宝?
三、引导幼儿观看用积木搭成的'桥,帮助幼儿理解童谣内容。
提问:
(1)去外婆家要经过什么桥?帮助幼儿理解词语:外婆桥。
(2)外婆为什么要夸她是好宝宝?
(3)你喜欢她吗?
(4)童谣里的宝宝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
四、师生一起朗诵童谣《摇呀摇》。
五、学唱童谣。
(1)教师按2/4拍的节奏边拍边范唱童谣。
(2)幼儿和教师一起一边拍手一边唱童谣。
六、幼儿学习并有感情地说唱童谣,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歌唱,表达热爱外婆的情感。
教师再次唱童谣。鼓励幼儿跟唱,并组织幼儿讨论: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启发幼儿平时有好吃的要先给长辈,遇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做个有礼貌的小朋友。
附:童谣
摇到外婆桥
摇呀摇,摇呀摇,
摇 到 外 婆 桥,
糖一包,果一包,
外婆夸我好宝宝。
小班语言教案:童谣 15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习,感受两首童谣的不同趣味,初步学念其中一首童谣。
2、能运用简单的辅助材料,边打节奏边念童谣。
3、对趣味童谣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字宝宝乐园"教学挂***(字词:乌龟、小鸟)。
2、响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两首童谣,感受童谣的不同特点的乐趣。
1、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来欣赏两首童谣,仔细听一听,看看两首童谣有什么不同?
2、教师有节奏地朗诵第一首童谣或播放教学cd,引导幼儿自由讲述听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3、教师再次朗诵童谣,引导幼儿发现每一句的后两个字是下一句的前两个字。
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绕口令《花鸭和彩霞》。
1、教师放慢速度,有节奏地朗诵童谣你听到了什么?
2、教师:小朋友,你觉得这是一首什么?(教师再次朗诵,引导幼儿发现绕口令的特点)。
3、讨论:这两首童谣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了解童谣的句式不同,第一首童谣句式工整,第二首句式有变化,所以念起来节奏也不同;第一首是顶真童谣,第二首是绕口令童谣)。
三、幼儿选择学习自己喜欢的童谣。
1、教师根据幼儿的自由选择分组引导学习。
2、两组幼儿相互欣赏所学的童谣。
四、出示响板,引导幼儿为两首童谣配上合适的'节奏。
1、鼓励幼儿按照童谣的节奏,尝试配上合适的响板节奏。
2、幼儿尝试进行练习。
3、按照学习小组编排表演。
五、幼儿分组进行表演。
1、幼儿按组别,集体跟着响板的节奏进行朗诵。
2、尝试加快速度进行朗诵,体验挑战的乐趣。
小班语言教案:童谣 16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和儿歌,感知理解儿歌中小鸟的快乐情趣
2、乐意和老师朗诵和表演儿歌。
活动准备:
托班磁带(音乐)上——律动:小鸟飞。
宝宝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活动过程:
1、音乐活动《小鸟飞》
教师播放音乐磁带,带领宝宝一起扮演小鸟,边表演唱边飞进教室,最后,引导宝宝坐在座位上。
2、通过语言导入,引出儿歌《小鸟唱歌》。
(1)教师:小鸟飞呀飞,飞到草地上,飞到蓝天里,小鸟在天上玩起了追云朵的游戏,可是云朵追不着,他们就飞到了大树上,在大树上,小鸟儿排排坐,做什么呢?嘀哩嘀哩唱着儿歌。
(2)教师:刚才,你听到小鸟在做什么?
3、用实物展示仪放大宝宝用书,初步学习儿歌《小鸟唱歌》。
(1)教师朗诵儿歌,宝宝倾听。
(2)教师带领宝宝一起念儿歌。
4、教师带领宝宝一起边念儿歌,边表演动作,进一步理解儿歌的内容。
活动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由于本首儿歌是新授内容,所以活动前半部分主要引导宝宝用普通话学念儿歌,理解其意。儿歌的`篇幅较长,大部分宝宝能跟着教师完整地念儿歌,掌握的较好。
在后半部分我指导宝宝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能熟练地念儿歌。在这环节中,个别能力强的宝宝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地念出整首儿歌,而且一口较纯正的普通话,但有些宝宝就显得生疏,儿歌念得不是很完整,往往念了第一句忘了第二句,十分别扭,掌握得一般。即使这样,作为教师的我仍以鼓励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耐心地帮助他们理解儿歌内容,帮助他们能连贯念儿歌。
小班语言教案:童谣 17
一、活动目标:
1、能随音乐有节奏,熟练地用方言念童谣,感受童谣的有趣。
2、乐意参与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3、能根据生活经验为游戏创编简单的动作。
二、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已熟悉童谣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着乐曲“杨柳青”进活动室,围坐成圆形。
1、师:上次老师教小朋友念了一首童谣“大家来打麦”还记得吗?来,我们一起来念一下。
2、幼儿集体念童谣
(二)配上“杨柳青”乐曲有节奏地念童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乐曲,这首乐曲不但好听而且还可以把我们刚才念的童谣配进乐曲里呢。听
2、师配乐念童谣。边念边拍手。
3、师:我们一起来试试。
4、师幼一起念。边念边拍手。
5、幼集体念,分角色一问一答念。
(三)游戏
1、师:这首好听的'童谣不光可以念还可以玩游戏呢。看老师玩。
和一老师玩,提醒幼儿仔细看。
师提问:这个游戏是几个人玩的?你觉得这个游戏里哪个动作好玩?
3、幼儿找一伙伴尝试游戏。
师提要求:游戏时要听好乐曲有节奏地做动作;拍手时要互相商量该先出哪只手。
建议:游戏时可以用问答形式来念童谣。
3、幼儿交换伙伴再次游戏。
4、走下位置自选伙伴继续游戏。
(四)为游戏结束部分创编简单的动作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有趣吗?恩,这个游戏还有好多种玩法呢,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你觉得童谣最后一句“买点年糕过过年,过过 年”还可以用哪些动作来表示?
(五)结束
师:这么好玩的游戏,我们和客人老师一起来分享,把你们想到的动作用于游戏中吧。师再次提醒合作时的规则。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小班语言教案:童谣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