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连台》原文及翻译赏析

《鲁连台》原文及翻译赏析

《鲁连台》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叙事写景与抒情融会无间,语言素朴而笔带豪气。以下是整理的《鲁连台》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鲁连台

一笑无秦帝,飘然向海东。

谁能排大难?不屑计奇功。

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

古诗简介

《鲁连台》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创作的一首诗。首联叙述鲁仲连的事迹,颔联写诗人也在期待着排难建功的志士,颈联写登鲁连台所见,尾联写能进行大事的英雄,只能在民间中寻访。全诗叙事写景与抒情融会无间,语言素朴而笔带豪气。

翻译/译文

在他一笑之中强秦不得称帝,他飘然而去隐居于大海之东。

谁能像他那样排患解难,功成之后不屑于邀赏请功。

古老的边塞飞过秋天的大雁,高高的鲁连台上万木摇风。

自古以来天下的高人奇士,只是存在于平民百姓之中。

注释

鲁连台:后人为纪念鲁仲连而建的高台,在古聊威东侧,高七丈。鲁连:即鲁仲连,战国时齐人。

一笑:指鲁仲连一笑,使秦王不能称帝。

无秦帝:使秦不能肆意称帝。

海东:东海。

排大难:史载鲁仲连性格豪爽侠义,常为人排难解忧。

不屑:不愿意,表示轻视。

古戍(shù):古代成守之地。

三秋:深秋,晚秋。农历九月为秋季第三个月,故名。

高台:指鲁连台。

万木:成千上万棵树木。

从来:自古以来。

天下士:指天下有见识有本领的人。

布衣:平民百姓,主要指没做官的读书人。

创作背景

清顺治十四年(1657),屈大均离广东北游,次年春到达北京,复转至山东,行经在平县,登鲁连台遗址,有感于鲁仲连的事迹,遂写下此诗。

赏析/鉴赏

首联从鲁仲连的事迹中,选取两件最典型的事例,赞美其奇特倜傥,好为人画策,功成却又高蹈不仕的奇风高节。一件事是“义不帝秦”。据《史记·鲁仲连传》,赵孝成王八年(258),秦围赵都邯郸,魏使辛垣衍劝赵帝秦,以此求秦罢兵。对此,鲁仲连坚决反对,遂使秦王称帝计划破产。后在赵、魏***队的合击下,秦***退兵而去。秦退兵后,赵之平原君赵胜欲封授鲁仲连官职,又以千金作为酬答,均遭拒绝:“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另一件事是发生在“义不帝秦”二十余年后的“下聊城”。燕将攻下齐地聊城据以自守。齐攻之岁余不能下。这时,鲁仲连遗书燕将,晓以利害,聊城乃下。齐王欲爵之,鲁仲连遂“逃隐于海上”。对这两件事,诗人取前一件事之始——“义不帝秦”,而略去其终——“辞平原君而去”;又取后一件事之终一“逃隐于海上”,而略去其始——“下聊城”。这样,就把须在千万个字才能叙述清楚的两件事,浓缩到两句诗中,可谓言简意多,精练无比。一、二句在塑造鲁仲连的形象方面也极为生动传神。“一笑”二字,写出了鲁仲连在秦***大兵压境,赵、魏不少文官武将或犹豫不决,或畏缩不前之际,镇定自若,不为***威所屈的性格。“无秦帝”三个字,则概括了鲁仲连所建立的不朽功勋。“飘然”两字,则写出了鲁仲连功成不居,视官爵金钱如粪土的高士风度。

从结构上看,此诗题目既然题为《鲁连台》,照理应从鲁连台说起,但诗人却置此于不顾,在首联就直接叙述鲁仲连的事迹,刻画其形象,从而使起笔突兀,有先声夺人气势。

颔联承接首联,补足首联不尽之意,正面颂扬鲁仲连立下赫赫奇功,却有功不居的高士之举。鲁仲连在辞行平原君时曾说:“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愿为“天下士”,而不愿为商贾,是鲁仲连的心迹,也是诗人仰慕他的地方。这两句诗既是对鲁仲连的称颂。也是对后世少有功成身退者的喟叹。“谁能”二字,即透露了后世没有几个人能够像鲁仲连那样,一旦功成便身退这样一层意思。

颈联由写人转入写景。出句重在从纵的历史角度,写岁月的流失;对句则主要从横的角度,写眼前之荒凉。巍然独峙的古旧的庙宇,千秋前即有的皓月,荒芜的高台,瑟瑟劲风中摇曳的元边萧萧古木,这些景物,既是为了渲染一种萧森的气氛,用以抒发世事沧桑,鲁仲连这样的奇士不再的感喟,也是为了抒写内心凄凉之情,哀叹后人对鲁仲连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失敬,致使其庙宇、高台变得破旧不堪,满目荒凉。

尾联以斩钉截铁不可移易的口气,肯定了能达到“天下士”这一标准者,只存在于普通的知识分子阶层,具有惟一性和排他性。但这仅是诗句的表层之意,还有深一层没有明言的话。在看似总结一个普遍真理的诗句后面,实际上,是作者在表白自己具有像鲁仲连一样的胸襟和抱负。此即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者。透过诗句,诗人那种超然独行,横绝一世的神态,似乎立即就浮现在人们面前。诗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则可供咀嚼;诗句的语气决绝,则坚定有力。以既耐人咀嚼又坚定有力的句子作为结语,自不同于景结或情结者。

此诗结构井然:一联写人叙事,二联补足一联之不足,三联转入写景,四联抒情言志,同一联挽合,甚符律诗起承转合之基本章法。刻画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寥寥数语,便使鲁仲连磊磊高士之风度豁然而现。

创作背景

清顺治十四年(1657),屈大均离广东北游,次年春到达北京,复转至山东,行经在平县,登鲁连台遗址,有感于鲁仲连的事迹,遂写下此诗。

作者简介

屈大均(1629-1696),初名绍隆,字介子,广东番禺人,明代秀才。清兵入广州时,曾参加抗清队伍,失败后削发为僧,名今种,字一灵。中年还俗,更名大均,字翁山。其诗才气横溢,多浪漫色彩,但也不乏慷慨之气,常反映人民的疾苦。长于山林边塞内容,尤擅长五言近体诗,为“岭南三大家”之一。著有《翁山诗外》《道援堂集》。

人物生平

参与抗清斗争

1646年(顺治三年)清***陷广州。1648年(顺治五年),屈大均参加其师陈邦彦以及陈子壮、张家玉等的反清斗争,同年失败。后至肇庆,向南明永历帝呈《中兴六大典书》,授以中秘书,不久因父殁急归。

早年受业于陈邦彦门下,深受其思想的熏陶。曾参与陈邦彦等人发动的抗清斗争,并在陈等人遇害后冒着风险收敛他们的遗骸。其后,为避免清廷的迫害,他入寺庙削发为僧,并将居所命名为“死庵”以示誓死不臣服清廷之意。其间,他以化缘为名奔走各地积极参与反清活动,并曾遣人送情报给抗清名将郑成功,欲引导郑的舟师沿海路进攻南京。

化缘云游四海

1650年(顺治七年),清兵再围广州,屈大均为避祸,于番禺县雷峰海云寺削发为僧,法名今种,字一灵,名其所居为“死庵”,以示誓不为清廷所用之意。

1656年(顺治十三年),以化缘为名开始云游四海,奔走吴越、幽燕、齐鲁、荆楚、秦晋大地,北游关中、山西,入会稽至南京谒明孝陵,又上北京,登景山寻得崇祯死所哭拜,与顾炎武、李因笃、朱彝尊等交往。又东出山海关,留意山川险阻,暗***复业。他在辽东凭吊袁崇焕督师故垒,写下《出塞》及《塞上曲》等曲。返回关内后,积极游走于齐、鲁、吴、越之间,在会稽与魏阱、祁班孙等秘密联络郑成功,后张煌言率***沿江而上,克芜湖,取徽、宁,下州县三十余。

参与揭竿反清

1660年(顺治十七年)秋,屈大均访南京,与朱彝尊同游山阴,参加祁氏兄弟的抗清活动。1662年,魏阱、钱瞻百、钱缵曾、潘廷聪等被杀于杭州,祁班孙遣戌宁古塔,大均避居桐庐。

1673年(康熙十二年),平西王吴三桂以蓄发复衣冠为号揭竿反清,屈大均赴桂参与其事,被委为广西按察司副司监督孙延龄***。未久,他因洞悉吴三桂借反清之名而行争霸割据之实的用心,遂托病辞职返回广东。

归乡潜心著作

1674年(康熙十三年),台湾还归清廷之后,屈已停止反清活动,移志于对广东文献、方物、掌故的收集编纂,编成《广东文集》、《广东文选》。而为时人敬佩的是,他不顾清廷的禁令,撰写了《皇明四朝成仁录》,为明末清初的抗清志士歌功颂德,在明末的遗民中引起较大的反响。他并著述《广东新语》,记述广东的天文、地理、矿藏、草木、动物、文化、民族、习俗等方面的资料,被认为是一部史料价值甚高的广东地情书。屈大均的诗歌创作风格明快,是岭南诗界“三大家”之一,对近代的岭南诗风有着较大的影响。晚年的诗作大多流现出反清斗争的情愫。

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6月27日,他在家乡病逝。死后,因其所著《皇明四朝成仁录》被人举报有反清情绪,雍正、乾隆两帝分别下令彻查并焚毁该书。

成就

文学

屈大均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其中以诗的成就最高。据朱希祖先生《屈大均(翁山)著述考》一文考证,屈氏著作在经过雍正、乾隆年间三次严令禁毁之后,可考知的屈氏著述仍不下三十多种,在屈大均生前已刊行的诗集有《道援堂集》、《翁山诗外》、词集《骚屑》;去世后不久又刊行了新编《屈翁山诗集》及《岭南三大家诗选》等。虽然抗清复明、弘扬民族节气始终是屈氏诗文的主旋律,但其诗文中充满着关注社会、体恤民生的情愫。康熙年间,名士周炳曾为《翁山诗选》作序,称其诗能为各阶层人士(上至“当世士大夫”,下至“遐方僻壤,小生俗儒”)欣赏与夸赞,誉享海内,这也正是“翁山派”享誉后世的真实写照。有的学者指出,屈大均的诗文以爱国诗人屈原为楷模,效法注重民生的诗圣杜甫,但又自铸伟辞,开辟出自成一家的“翁山诗派”,形成词语璀璨瑰丽、情感沉烈恢宏、意象雄奇的独特风范,将文采美、性感美与理性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他的文采美发自情感美,而情感美又遵循着理性美,这种完美的结合,使得他的诗文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联络志士,冀求恢复中华。“六十六年之中……险阻艰难,备尝其苦”(《生圹自志》)。所以发而为诗,主要就是写这种经历和情怀。如:“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壬戌清明作》);“万里悲风随出塞,三年明月照思乡”(《紫荆关道中送客》);“今天降丧乱,日月颠其行。……山鬼纷媚人,前驱从两狼。忠诚夙所主,九死吾何伤”(《咏怀》之十二);“圣贤耻独善,所贵匡时艰。太阿苟不割,蛟龙将波澜。箧中有《阴符》,吾生焉得闲”(《别王二丈予安》)等,都慷慨激越,饱含着壮志未申的不尽情意。

又如《过大梁作》、《塞上曲》、《寒上感怀》、《望云州》、《旧京感怀》、《早发大同作》、《鲁连台》、《咏怀》等,无不是他爱国忧国激情的表露。屈大均在另一些诗如《扬州感旧》、《白门秋望》、《猛虎行》、《大同感叹》、《民谣》、《菜人哀》、《高州大水作》、《雷女织葛歌》等篇中,对南明***权的腐败表示痛心。他对清朝的苛***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广大人民所受祸难疾苦表示深切的同情。屈大均诗的艺术特点是气魄雄放、笔力遒劲,富于瑰奇的想象,为“岭南三家”之冠。王瑛《岭南三大家诗序》评为:“如万壑奔涛,一泻千里、放而不息、流而不竭。其中多蛟龙神怪,非若平湖浅水,止有鱼鳖。”

屈大均的《广州竹枝词》其中一首为:“洋船挣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不但地方色彩强烈,又是关于广州十三行的最早文字记录,至今仍是治史工作者研究十三行起源变革的主要史实依据。“以诗正史”,屈大均在这方面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其文沉浸秦汉,简洁高古,品格不凡。词作不多,然如〔紫萸香慢〕《送雁》、〔长亭怨〕《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等,亦不愧为“声情激越,喷薄而出”,“纵横排□”(叶恭绰《广箧中词》)之作。

史志

屈大均的史学造诣也极高,贡献很大。他的《皇明四朝成仁录》记载了崇祯、弘光、隆武、永历四朝死节之士的事迹,成为研究南明史所必备的珍贵资料。

屈大均的另一部代表作《广东新语》记录了广东的天文地理、经济风物、人物风俗,它集各史志之所长,记述详实,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成为传世之作,历来评价极高,当代学者誉之为“广东大百科”。更具开创性的是,屈大均树立了以社会经济生活为中心的经世致用史学,并且“以诗为史”,在从封建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的过渡中起着先驱的作用。

科技

屈大均主张为人不尚虚华,为学不尚空谈,做事讲求实用,这一思想尤其表现在他注重国计民生,关心社会经济生活方面。屈大均身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前沿的广东,作为思想家,他比同时代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挣脱传统的束缚,以博大开放的胸襟欢迎并赞赏这场巨大的变革,他高度肯定了岭南发达的商品经济,赞美粤人的商品意识,描绘发财致富的动人景象。

他的代表作之一《广东新语》,虽然不是一本专门的科学技术论著,但有学者统计其涉及科技问题的篇幅占了全书的68%,有十万字是属于农业方面的内容,还有2/3是有关国计民生方面的记载,全面地反映了明末清初广东的经济发展概貌。有些学者还专门探讨了屈大均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认为他注重科学实践,侧重综合研究和哲学概括,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屈大均站在时代的前列,为岭南商品经济呐喊助威,发挥了思想先驱的作用。这些都表明了中国传统观念在近代的转变已经在屈大均身上逐渐产生了,作为岭南社会率先走向近代化的一位思想先驱,屈大均对后人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鲁连台》原文及翻译赏析

学习

彩虹的阅读答案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彩虹的阅读答案,内容包括彩虹的阅读答案是什么,彩虹阅读短文答案大全,彩虹文章的阅读答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

学习

平台管理岗位职责精选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平台管理岗位职责精选,内容包括电商平台运营岗位职责,数字化平台管理员岗位职责,国有平台公司岗位职责。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接触到岗位职责的地方越来越多,岗位职责是指一个岗位所需要去完成的工作内容以及应当承担

学习

HR常问的面试问题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HR常问的面试问题,内容包括hr常问的面试问题如何回答,hr总监面试常见问题,国企面试hr常问的问题。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面试了吧,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HR常问的面试问题,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

关爱明天法治随行手抄报内容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关爱明天法治随行手抄报内容,内容包括关爱明天法治同行手抄报,法治随行手抄报,关爱明天法治护航手抄报。法律,给人以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

学习

工商联工作总结精选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工商联工作总结精选,内容包括工商联工作总结及思路,工商联工作总结材料,市工商联工作总结存在问题。什么是工作总结?工作总结(JobSummary/WorkSummary),以年终总结、半年总结和季度总结最为常见和多用。就其内容而言,工作总结就

学习

今年中秋没月亮作文精选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今年中秋没月亮作文精选,内容包括中秋没月亮作文,中秋节天阴没月亮作文,没有月亮的中秋写篇作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

学习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范文精选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范文精选,内容包括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范文5篇,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200字,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600字初中。一、《人类群星闪耀时》简介

学习

社团期末总结大会精选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社团期末总结大会精选,内容包括社团期末总结大会流程,社团期末总结大会发言稿,社团期末总结大会对团员作用。一、总结的释义1.总地归结。

学习

谜底是彩虹的谜语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谜底是彩虹的谜语,内容包括谜底是彩虹的谜语幼儿园,谜底是彩虹的谜语有什么,关于谜底是彩虹的谜语英文版。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谜语,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谜语最初起源于民间口头文学,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劳

学习

雨后的彩虹作文200字精选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雨后的彩虹作文200字精选,内容包括描写雨后见到彩虹作文200字,雨后彩虹短文200字,雨后天空200字作文。彩虹——空气中的小水珠把阳光折射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十分美丽而壮观。收集雨后的彩虹作文200字,欢迎阅读。

学习

教学计划检查总结精选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教学计划检查总结精选,内容包括教学工作计划检查评语一句话,教学计划完成情况总结,教学计划和教案检查情况总结。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

学习

如何正确选择爆米花机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正确选择爆米花机,内容包括目前最好用的爆米花机,怎么选择爆米花机,老式爆米花机使用教程。爆米花是常见的一种小本生意,多见于电影院等人流量大的场所。针对市场的需求创富食品机械有不同型号的爆米花机来满足众多的要

学习

交通乱象整治方案精选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交通乱象整治方案精选,内容包括整治交通乱象素材,整治交通乱象的方案,天津交通乱象整治方案。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交

学习

金融行业主题口号精选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行业主题口号精选,内容包括金融行业精神口号大全,金融公司口号简短有力的句子,金融文化主题口号大全。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口号吧,口号对人们的思维是有一定的感性作用的。你还在找寻优秀

学习

韦应物《晚归沣川》赏析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韦应物《晚归沣川》赏析,内容包括夜对流萤作韦应物赏析,晚归沣川赏析,韦应物清明日忆诸弟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

学习

《晚晴》诗词赏析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晚晴》诗词赏析,内容包括晚晴诗词,晚晴翻译及赏析,晚晴的诗词。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整理的《晚晴》诗词赏析,仅供参考,

学习

《示儿》唐诗赏析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示儿》唐诗赏析,内容包括示儿古诗全诗赏析,赏析唐诗宋词示儿,示儿古诗讲解赏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古诗的类型有

学习

梁实秋《过年》原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梁实秋《过年》原文,内容包括梁实秋过年原文阅读感悟,梁实秋写的过年课文原文,梁实秋的过年的心得100字。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浙江省杭县(今杭州)人,出生于北京,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现当

学习

《秋浦途中》原文翻译及赏析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秋浦途中》原文翻译及赏析,内容包括秋浦途中萧萧淅淅的意思,秋浦途中赏析,秋浦途中的译文和注释。《秋浦途中》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秋浦途中》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

学习

《九月十日即事》唐诗原文及赏析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九月十日即事》唐诗原文及赏析,内容包括九月十日即事古诗讲解,九月十日即事古诗跟读,唐诗九月十日即事全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学习

《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唐诗赏析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 《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唐诗赏析,内容包括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赏析,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李白,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朗诵。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

学习

《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原文及注释

阅读(21)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原文及注释,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