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上山采药的故事

李时珍上山采药的故事

李时珍继承家学,着重研究药性、药理。他重视临床实践,主张革新。在群众的协助下,经常上山采药,深入民间,向农民、渔民、樵夫、药农、铃医虚心请教,有着不耻下问的精神。他的足迹踏遍了江西、江苏、安徽、湖南、广东,下面是整理的李时珍上山采药的故事,参考一下。

明世宗即位四十几年,尽情享乐,但是他又担心自己一天天衰老下去,有朝一***掉,快活日子就过不下去。于是,他就千方百计寻找一种长生不老的药方。

公元1556年,朝廷下令各地官吏推荐名医。当时封在武昌的楚王,把正在王府里的医生李时珍荐给太医院。李时珍是蕲州(今湖北蕲春,蕲音qí)人。他的祖父、父亲都当过医生。父亲李言闻对药草很有研究,李时珍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常常跟小伙伴一起上山采集各种药草。日子一长,他能认得各种草木的名称,还能知道什么草能治什么病。他的医药知识渐渐丰富起来。

但是,在那个日子里,做一个普通医生是被上层社会看不起的。李言闻自己是医生,却要李时珍读书应科举考试。李时珍在父亲督促下,在十四岁那年考中秀才,但是以后参加举人考试,三次都没有考中。别人都替他可惜,李时珍却并不因此失望。他的志愿是做个替百姓治病的好医生。

打那时候起,李时珍就一心一意跟他父亲学医。正好在这一年,他的家乡发生一场大水灾,水退以后,又流行***病,生病的都是没钱的穷百姓。李时珍家并不宽裕,但是父子俩都很同情穷人,穷人找他们看病,他们都悉心医治,不计报酬。老百姓认为他们医术高明,治病热心,都很感激他们。

李时珍为了研究医术,读了许多古代的医书。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医书。汉朝人写过一本《神农本草经》,以后一千多年,不断出了许多新的医书。李时珍常常替当地的王公贵族看病,那些贵族家里藏书不少,李时珍就靠他行医看病的方便,向王公贵族家借***书看。这样一来,他的学问就越来越丰富,医术也越来越高明了。

李时珍的名气越来越响,被他看好病的人,到处宣传李医生好。附近州县得病的人,也赶来请李时珍看病。

有一次,楚王的儿子得了一种抽风的病。楚王府虽然也有医官,但是谁都没法治好。这孩子是楚王的命根子,楚王怎么不着急?有人告诉楚王,只有找李时珍,才能治好这种病。楚王赶快派人把李时珍请到王府。李时珍一看病人的脸色,再按了按脉,就知道孩子得的这种抽风病是肠胃病引起的。他开个调理肠胃的药方,叫人上药铺抓了药。楚王的儿子一吃药,病就全好了。

楚王十分高兴,再三挽留李时珍在楚王府呆下来。没有多少日子,正碰上朝廷征求人才。楚王为了讨好明世宗,就把李时珍推荐到北京太医院去。

太医院本来是国家最高的医疗机构。可是在那时候,明世宗对真正的医学并不重视,却迷信一批骗人的方士,在宫里做道场,炼金丹,想凭这些办法使自己长生不老。李时珍是一个正直的医生,看不惯那种乌烟瘴气的环境。他在太医院呆了一年,就辞职回家。

李时珍辞去官职,回家的路上,顺便游历了许多名山胜地。他上山不是为了欣赏景色,而是为了采草药,研究各种草木的药用性质。有一次,他到均州(今湖北均县)的武当山去,听说那里产一种榔梅,吃了能使人返老还童,人们把它称作“仙果”。宫廷的贵族都把它当作宝贝一样,要地方官吏年年进贡,并且禁止百姓采摘。李时珍可并不相信真有什么仙果。为了弄清真相,他冒着危险,攀登悬崖峭壁,采到了一颗榔梅,带回家乡。经过他详细研究,才知道那种果子只不过像一般梅子一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根本谈不上什么“仙果”。

李时珍从长期的医疗工作和采集药物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少科学的资料。他发现古代医书上的记载,有不少错误;再说,经过那么多年代,人们又陆续发现了许多古代书上没有记载过的药草。他就决心编写一本新的完备的药书。辞职回家以后,他花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写成了著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在这本书里,一共记录了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药,收集了一万多个药方,为发展祖国的医药科学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本草纲目》出版以后,一直流传到全世界,已经被翻译成日文、德文、英文、法文、俄文、拉丁文等许多种文字,在世界医药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至于那个迷信炼丹、一心想长生不老的明世宗,不但没有能长生不老,却因为误服了有毒的“金丹”,丢了性命。明世宗死后,他的儿子朱载垕(音hòu)即位,就是明穆宗。

拓展内容

李时珍简介

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公元1518年7月3日,合新历7月13日),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著有《濒湖脉学》、《本草纲目》等中医药经典。

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朝时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药,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说不明白,各家注释也搞不清楚。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这种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榨油。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解释出来了。

不论是在四处采访中,还是在自己的药圃里,李时珍都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蕲蛇,即蕲州产的白花蛇,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李时珍早就研究它,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兴国州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那么真正蕲蛇的样子又是怎么样的呢?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诉他,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在***上述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贵重。州官逼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那里有个狻猊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举目皆是。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李时珍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由于这样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说蕲蛇的形态是:“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说蕲蛇的捕捉和制作过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刀破腹以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同时,也搞清了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这样清楚地叙述蕲蛇各种情况,当然是得力于实地调查的细致。

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20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1000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李时珍于1593年逝世,享年75岁;他逝世后遗体被安葬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竹林湖村,李时珍一生著述颇丰,除代表作《本草纲目》外,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论》等十种著作;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将永远被世界人民所怀念。

李时珍上山采药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李时珍上山采药的故事

学习

管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管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内容包括自考质量管理学试题及答案,管理学自考试题。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下面给大家带来管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欢迎大家

学习

财务管理学习心得(通用)

阅读(53)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财务管理学习心得(通用1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

中国小语种专业大学排名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小语种专业大学排名,内容包括全国最新小语种专业大学排名,小语种难度排名。你的英语水平是怎么样的呢?对小语种专业感兴趣吗?下面为大家提供最新小语种专业大学排名,希望对高考生报考志愿有所帮助!

学习

雅思多少分才算高分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雅思多少分才算高分,内容包括雅思多少分以上算高分,雅思考试怎样考高分。雅思考试多少分算高分是相对的,要看你选择的学校录取的分数也不同,每个地方的平均水平也不同,以下是为大家搜索整理的雅思多少分算高分,希望对正在关注的

学习

新春走基层方案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新春走基层方案,内容包括新春走基层基层会议流程,新春走基层活动方案。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

学习

爱,还要会爱作文(精选)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爱,还要会爱作文(精选),内容包括爱出与爱返作文,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作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

学习

项目可行性报告的必要性

阅读(65)

本文为您介绍项目可行性报告的必要性,内容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性,项目可行性和必要性报告。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为大家收集

学习

自考护理管理学章节练习题

阅读(56)

护理管理学是将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护理实践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学科。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自考护理管理学章节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

学习财务管理心得体会(精选)

阅读(92)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学习财务管理心得体会(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习

凛冬将至的句子(精选)

阅读(94)

本文为您介绍凛冬将至的句子(精选),内容包括凛冬将至文案短句,凛冬将至的暖句。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句子吧,在不同类型的文章里,不同位置的句子的作用也是不同的。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句子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

学习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整理

阅读(94)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怎能少的了提纲呢?好的提纲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复习。以下是整理的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整理,欢迎阅读。

学习

济南寄宿小学排名

阅读(63)

本文为您介绍济南寄宿小学排名,内容包括济南寄宿小学排名前十名,济南寄宿小学排名及收费标准。小学,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为大家整理济南寄宿小学排名的相关介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

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阅读(57)

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下面是精心整理的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

学习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阅读(65)

本文为您介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总结,内容包括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总结,教师信息技术2.0能力提升个人总结。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

学习

李时珍是哪个朝代的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李时珍是哪个朝代的,内容包括李时珍是哪个朝代的人物,李时珍是哪个朝代的名医。导语: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一书我们都知道,那他是哪个朝代的人呢?下面是为你准备的李时珍是哪个朝代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习

上山采蘼芜原文及翻译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上山采蘼芜原文及翻译,内容包括上山采蘼芜原文注音版,上山采蘼芜原文。相信大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该都接触过古诗词翻译吧,那么怎么去翻译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上山采蘼芜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