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通用

高中化学《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高中化学《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化学《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 1

1、分析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为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的第四章电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内容学生在必修2已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是该内容的加深,主要是增加了一个盐桥内容。掌握本节知识,对指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电池使用原理、金属腐蚀和防护,研究探索发明新电池有重要意义。

2、了解学情

已有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局限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明确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有更完整的认识。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过程与方法:通过Pb-CuSO4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原电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国家作出贡献,感受原电池原理应用于化学电源开发的关键作用。

4、研究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两池)发生及盐桥的作用。

5、确定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自主分析设计”的学习方式学习。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不断深入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6、教学过程和意***

(1)情境导课:让学生举一些手机、电子表等新型电池例子。联系生活,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2)回顾原电池:复习基本概念,温故而知新。

学生回忆原电池的有关内容,调动学生思考,回忆概念为后期探究作准备。板书(便于学生直观记忆、理解掌握)。

1.概念

2.电极名称

3.构成条件

4.原电池工作原理(课件展示微观过程)

(3)设计原电池:(板书)

活动一、依Pb+CuSO4=PbS04+Cu反应,自主设计原电池。纸上谈兵重温原电池原理。

活动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此原电池反应。实践出真知,培养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三、成果展示:学生写出有关电极反应方程式,进行练习。

活动四、学生总结单池原电池的设计思路,形成整体思维模式。

活动五、学生评价原电池:电流不稳,引出新发明。

(4)改良原电池:(板书)启发分析电流不稳定的原因,引导双池原电池的设计思路,学习课本知识,按实验小组发放盐桥,重新实验。探讨盐桥的作用。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5)盐桥的作用:(板书)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掌握。

1.补充电荷。

2.使装置形成闭合回路。

3.提高了能量转化率。

(6)结尾的设计:学生谈谈学习本节的感受,情感表达及分享。

总体设计思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亲手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疑问,自主解答,自主设计,合作评价。在自主提问的过程中推动课的进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意识,学会实验,学会提问、学会探究、学会设计、学会合作、学会评价。

高中化学《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 2

教学目的:

1、了解原电池的定义;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极其工作原理;并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演示实验学会判断该装置是否是原电池装置、判断电池的正负极

3、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世界和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解决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思考正负极发生什么变化,电子流动方向。)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实验法

教学过程:

【板书】化学能与电能

教师导入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式各样的电器进入我们的生活。

使用电器都需要电能。那么,我们使用的电能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答: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

教师:我们来看看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吧

教师:由***看出火力发电占发电总量的首位、其次还有水力发电......

教师:我们来看这幅***思考一下火力发电过程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1分钟.。

教师: 通过燃烧煤炭,使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涡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燃烧 蒸汽 发电机

【投影】化学能→热能→机械能(涡轮机)→电能

教师:但是煤炭发电有很多缺点,大家一起来说说。

学生:污染大、转化率低、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

教师:那么是否可以省略中间的过程直接由化学能→电能?

【实验一】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Zn片上有气泡(H2), Zn片逐溶解;Cu片无明显现象。

【板书】Zn片上发生反应:Zn + 2H+ == Zn2+ + H2↑

【实验二】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与电流表连接,并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Zn片逐渐溶解但无气泡;Cu片上有气泡(H2);电流计指针偏转。

【设疑】为什么只在铜片和锌片上连接了一条导线,反应现象就不同了呢?思考一下。

【学生讨论】一分钟

教师: 指针偏转,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说明发生了电子定向移动。Zn 比Cu活

泼,用导线连在一起时,锌片逐渐溶解,说明Zn片失去的电子,电子经导线流向Cu片, 溶液中的H+由于电场作用下移向Cu片得电子被还原成H2 ( 播放Flash动画)

【板书】铜片上:2H++2e- = H2 ↑ 锌片上Zn-2e- = Zn2+

【过渡】实质上实验二的装置就是一个原电池的装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原电池吧。

【板书】原电池定义: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负极:失去电子(或电流流进)

原电池

正极:得到电子(或电流流出)

教师: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在外电路中,负极失去电子,正极得到电子,电子从负极向正极移动。

在内电路中(在溶液中),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过,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这样整个电路构成了闭合回路,带电粒子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

教师:

[过渡] 回忆思考:通过以上实验想想原电池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又有哪些?

教师:原电池组成条件:两极一液一连线

① 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其中一种为能导电的非金属,如“碳棒”)作电极,其

中较活泼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为正极

② 电解质溶液

③ 形成闭合回路

④ 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一个原电池装置我们怎样来判断它的正负极呢?

【归纳小结】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方法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是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

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4、电极反应现象

不断溶解,质量减少为负极;有气体产生,或质量增加或不变为正极。

教师:我们来看一下原电池原理有哪些应用

①制作化学电源

②加快反应速率

③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④防止金属的腐蚀

教师: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原电池装置,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原电池,同学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化学,培养对化学的兴趣。

作业处理:

1、调查我们周围有哪些电池是利用原电池原理生产的。

2.上网查询,更多原电池的种类及应用

高中化学《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 3

童 恬(汕尾市 ,汕尾市城区田家炳中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并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理解原电池的本质和原电池的正负极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实验的探究认识到原电池在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2、通过探究实验,分析并归纳出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3、通过多媒体动画分析原电池中微观粒子的移动,深入理解原电池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通过对比的方法来处理实验结果,由具体的实验现象描述逐渐形成抽象概括;

2、认识到科学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要有辩证看待事物的眼光;

3、认识到个体与群体是密切相关的,从而形成“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本节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2、本节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1中 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反应中有电子的得失”有较好的认识。并掌握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与电子得失(化合价升降)的联系。这将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并掌握原电池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原电池正负极与电极得失电子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授的是《化学-必修二》中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在高中化学中关于原电池的内容有两部分,分别是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以及选修四第

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本节课作为必修内容中的一部分,在知识的深度上偏低,要符合所有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在广度上要有一定的拓展,使得学习者能够有一个较为开阔的学习视野;而在学习知识上要把握好基础知识的框架,为部分学习者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好,你们看这是什么?(展示手电筒、手机、MP3等电器)

【学生回答】电筒、手机、MP3。

【引导】这些电器的工作需要什么样的能源?从哪里获得?

【学生回答】电能,电池。

【引导】那么电池如何能产生电能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各种形式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比如化学反应中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那么电能可以由什么能量转化来,你们了解哪些发电方式吧?

【学生回答】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等。

【讲述】阅读教材40页***2-7、2-8及第二段了解我国发电方式和发电总量构成,以及火力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分组讨论】我国发电总量构成说明什么问题?火力发电过程中涉及哪些形式的能量转化?分析火力发电的缺点?

【学生回答】以火力发电为主,火力发电就是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使化学能转变成为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水蒸汽以推动蒸汽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即存在化学能 → 热能 → 机械能 → 电能 几种能量的转化。

缺点包括:

1、煤是不可再生能源

2、煤燃烧对环境的污染大

3、火力发电能量转化过程多,能量损耗多能量利用率低。

【引导】从上面讨论可知火力发电事实上将化学能最终转化为了电能,只不过所需的能量转化过程多,能量利用率低。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法呢?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火力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化学能 → 热能 → 机械能 → 电能

大家觉得这一系列的能量转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哪一步?为什么?

【学生回答】 化石燃料的燃烧即 化学能 → 热能 因为只有将化学能以热能

形式释放出去后才可能实现后续过程中的能量形式转化。

【引导】非常正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火力发电中,化石燃料的燃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 那么谁能告诉我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还原剂和氧化剂之间存在电子的转移。

【引导】对!因此电子转移的结果是引起物质化学键重新组合,同时将化学能以热能释放。那么如果我们能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化学能直接以电能形式释放,是否就可以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呢?

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以下几个探究实验,并讨论完成相关实验报告。

【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一 取60mL稀硫酸置于200mL烧杯中,用pH试纸

测定其pH值。然后将一块锌片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实验现象。

一段时间后再测溶液的pH值,并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学生总结】

Zn片逐渐溶解,Zn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的

pH值增大,烧杯外壁有一定温度。

结论:Zn与稀H2SO4发生了化学反应

【引导】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几个问题:

①根据相关实验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②反应过程中有无电子转移,如果有,分析谁得电子,谁失电子?

③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如何?

【讨论并总结】pH值增大即说明溶液中的c(H+)减小,H+

数目减少,有气泡产生。因此反应为:

Zn+H2SO4 === Zn SO4 + H2↑

Zn – 2e- === Zn2+ 发生氧化反应

2H+ 2e=== H2↑ 发生还原反应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实验二 另取60mL稀硫酸置于200mL烧杯中,用pH试纸 + - Zn 稀H2SO4 Cu 稀H2SO4

测定其pH值。然后将一块铜片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实验现象。

一段时间后再测溶液的pH值,并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学生总结】

无明显现象,溶液的pH不变,烧杯外壁无温度变化。此过程中未发生反应,

实验三 另取60mL稀硫酸置于200mL烧杯中,用pH试纸

测定其pH值。然后将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同时插入稀硫酸中,

观察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再测溶液的pH值。

【学生总结】

同实验一 Zn片逐渐溶解,Zn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溶液的`pH值增大,烧杯外壁有一定温度。Cu片

无明显现象。

结论:Zn与稀H2SO4发生了化学反应

Cu与稀H2SO4不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四 另取60mL稀硫酸置于200mL烧杯中,用

pH试纸测定其pH值。然后将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

同时插入稀硫酸中,用导线连接,并在导线中间连

接一个电流计。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总结】

Zn片逐渐溶解,Cu片不溶解,Cu片表面有气泡

产生,溶液的pH值增大,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

【引导】这里出现了两个比较特殊的现象,其一

Cu片表面有气泡产生,其二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请同学们结合实验一的现象和结论分析为什么Cu片表面有气泡产生,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说明什么?并思考该过程中得、失电子的物质是什么?写出相关化学反应

【讨论并总结】

1、Zn片逐渐溶解,Cu片不溶解,说明失电子的还是Zn片,Cu片并未失电子。

2、Cu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的pH值增大,说明该气泡仍然是H2,只不过氢Zn Cu 稀H2SO4

离子是在铜片上获得电子,而不是在锌片上获得电子。

3、发生的化学反应还是Zn+H2SO4 === ZnSO4 + H2↑

4、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说明有电流产生,该过程获得了电流,即实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引导】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确定了在实验四中实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在此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和实验一相同,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为什么同一个化学反应经过不同的实验装置设计实现了化学能转化为了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热能、电能)。这种实验装置的设计有什么特殊之处?

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①为什么失去电子的是Zn片,而不是Cu片?

②对比实验一和实验四得失电子的位置差别?

③Cu片并未失电子,而氢离子是在铜片上获得电子,那么Cu片上的电子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讨论并总结】

1、Zn和Cu的金属活泼性不一样,Zn比Cu的失电子能力强。

2、实验一中得失电子的位置均在Zn片表面,而实验四中失电子的位置在Zn片表面(发生氧化反应),得电子的位置在Cu片(发生还原反应)。

3、Cu片上的电子来自于Zn片,电子经导线从Zn片流向Cu片从而获得电流。

【归纳】从同学们的讨论可知,只要具有类似实验四这种把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拆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之在不同区域进行,并通过导线传递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转移电子的实验装置就能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因此我们把这种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另外,根据物理学知识我们知道电流(正电荷)由正极流向负极,那么电子(负电荷)就应该从负极流向正极,因此我们可以规定实验四中的锌片作为负极,铜片作为正极。它们发生的反应称为电极反应。

【继续探究】

现在我给大家一些材料,各小组可以自己设计原电池,然后汇报设计结果与心得。

(材料:导线、炭棒、铁片若干、铜片若干、烧杯、稀硫酸、检流计、蔗糖溶液、硫酸铜溶液 )

高中化学《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 4

一、 学习目标

1、 掌握原电池实质,原电池装置的特点,形成条件,工作原理

2、 了解干电池、铅蓄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

3、 了解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二、 知识重点、难点

原电池原理、装置特点、形成条件、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三、教学过程

引入: 你知道哪些可利用的能源?电池做为能源的一种,你知道

是怎么回事吗?它利用了哪些原理?你知道金属是如何生

锈的吗?

新授: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实验:4-15:①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报告实验现象。

②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报告实验现象。

③将与铁锌铜片相互接触或用导线连接起来插入稀硫酸中报

告实验现象。

④在③中把锌片和铜片之间连上电流计,观察其指针的变化。

结论:①锌片能和稀硫酸迅速反应放出H2

②铜片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③铜片上有气体生成

④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在两金属片间有电流产生

结论:什么是原电池?(结论方式给出)它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原电池定义: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形成条件:

①两个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电路

讨论:1、Zn|H2SO4|Cu形成装置后有电流产生,锌片上发生了什么

高中化学《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能根据氧化还原原理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分析和设计典型的原电池,提高实验设计、搜索信息、分析现象、发现本质和总结规律的。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快乐和喜悦,增强学习的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激发科学探索,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事物间普遍联系、辨证统一的哲学观念。

【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教学难点】

原电池原理的理解;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法

【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准备原电池实验仪器及用品。实验用品有:金属丝、电流表、金属片、水果。先将各组水果处理:A组:未成熟的橘子(瓣膜较厚),B组:成熟的橘子(将瓣膜、液泡搅碎),C组:准备两种相同金属片,D组:准备两种不同金属片。

【教学过程】

[师]:课前我们先作个有趣的实验。请大家根据实验台上的'仪器和药品组装:将金属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水果中,将电流表串联入线路中,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巡视各组实验情况)。

[师]:请大家总结: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总结:出现两种结果:

①电流表指针偏转 ②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师]: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

[生]:说明有电流产生。

[师]:这个装置就叫做原电池。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原电池。请大家列举日常使用的原电池都有哪些?

[展示干电池]:我们日常使用的电池有下面几种,大家请看:

[播放幻灯片]:

化学电池按工作性质可分为:一次电池(原电池);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铅酸蓄电池。其中:一次电池可分为:糊式锌锰电池、纸板锌锰电池、碱性锌锰电池、扣式锌银电池、扣式锂锰电池、扣式锌锰电池、锌空气电池、一次锂锰电池等。二次电池可分为: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二次碱性锌锰电池等。铅酸蓄电池可分为:开口式铅酸蓄电池、全密闭铅酸蓄电池。

原电池的构成:任何一种电池由四个基本部件组成,四个主要部件是:两个不同材料的电极、电解质、隔膜和外壳。

【评注】提出问题,从身边走近化学,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原电池的基本反应原理;

2、掌握电极正负极的判断、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

3、学习原电池组成的条件;

4、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原电池组成条件的研究,学习归纳总结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完成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合理分析实验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原电池的原理和原电池的组成。难点:原电池的原理和原电池的组成。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讨论法并辅助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实验。引导学生讨论、类比分析,从而归纳出原电池的概念和组成条件,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两极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格林太太是一位非常美丽大方的夫人,她微笑的时候总是露出一口整齐的牙齿,其中有一颗是金色的,那象征着她的地位和财富,另一颗是钢的,那是一次车祸后留下的。令人不解的是,自从车祸换上那颗钢牙之后,格林太太就整天头疼,夜不能寐。医生找不出问题,连心理医生也爱莫能助,但是一位年轻的化学家找出了问题的症结,你知道化学家怎么解决了问题吗?你能为格林太太开出一张药方吗?

要想知道答案,我们一起来学***天的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过化学能能够转化为热能、光能,能不能将化学转化为电能呢?

【实验展示】Zn,Cu放入稀H2SO4,用导线连接,记录现象。

【生活动】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师分析】(学案投影)Zn,Cu单独放入稀H2SO4,Zn片表面产生气泡,Cu片表面不产生气泡;用导线连接,发现Cu片表面产生气体的同时产生电流。说明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产生电流,可见化学能还可以转化为电能。这个装置称为原电池。我们今天就来一起探讨原电池。

【板书】

原电池

一、原电池

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师引导】在这个装置中,为什么会产生电流?

【生回答】电子发生定向移动。

【师引导】哪里的电子?

【生回答】Zn片Cu片上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

【师引导】电子从Cu片流向Zn片?还是Zn片流向Cu?为什么?

【生回答】Zn比Cu活泼,所以电子从Zn片流向Cu。

【师分析】(动画播放)从另一个角度讲,Zn的电势比Cu的电势高,它们之间存在电势差,就像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动一样,故电子从Zn到Cu。那么为什么Cu表面产生气泡呢?

【生回答】溶液中的H+在Cu片表面得电子生产H原子,两两结合生成H2。

【师提问】H元素由+1价的离子变成H2,为什么?发生什么反应?

【生回答】得电子生成H2,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师引导】有得必有失,则Zn失电子生成Zn2+,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师总结】(幻灯片播放)相当于Zn通过Cu将电子传递给溶液中的H+,反应的实质是Zn和H+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只是一边发生氧化反应,另一边发生还原反应,将氧化还原反应分开进行,从而产生电子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这就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其中Zn片和Cu片在原电池中叫做电极。失去电子的一极叫做负极,得到电子的一极叫做正极。

【板书】

2.电极

负极:电子流出的一极,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电子流入的一极,发生还原反应

【师强调】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失去电子;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得到电子。

【师引导】什么样的材料可以做电极?

【生回答】可以导电的物质,且活泼性不同。

【师总结】一般使用金属或者石墨电极。将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分在负极和正极进行才能形成原电池。

【练习】判断下列装置能否形成原电池。能够形成原电池的`指出正负极,书写正负极反应,电池总反应。

【师引导】电解质溶液提供可以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在内电路中形成闭合回路。

所以要形成原电池有哪些条件?

【板书】

3.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2)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3)形成闭合回路

(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师总结】只要有一个能够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两极进行,形成闭合回路,且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就一定能形成原电池。

那么生活中哪些物质可以组成原电池呢?利用金属片和水果蔬菜能否组成原电池?

【生活动】组装水果电池。成果展示。

【师总结】水果中存在酸,可以与金属片反应,只要满足条件都可以组成原电池。

【师引导】现在你能给格林太太开出药方了吗?

【师总结】原电池由自发行进的氧化还原反应;活性不同的电极;闭合回路和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作业布置】完成学案上的原电池设计和练习册上的习题

【板书设计】

原电池

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负极:电子流出的一极,发生氧化反应

2.电极

正极:电子流入的一极,发生还原反应

3.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2)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3)形成闭合回路

(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高中化学《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 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着重研究了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关系,而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着重研究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关系,二者都属于热力学研究范畴。

原电池作为电化学的基础,应用十分广泛。利用其原理可制成多种电池,在工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另一个重要意义是从本质上弄清金属的腐蚀,找到金属防护的方法,认识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

2、课标分析

①新课程标准对电极电势等概念不作要求,在理论方面控制了知识深度。

②氧化还原理论和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物理学中的电学知识,已对有关问题进行一些定性的介绍和分析。

③本节课重在对原电池中正、负电极的判断,设计原电池时对正、负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的选择以及对电极反应产物的判断等。

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解决办法:

①学生共同探讨设计实验方案,体验探究过程。

②通过数字实验室电流传感器作***和多媒体动画展示使学生直观感受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盐桥的作用。

③结合实验现象强化原电池的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原电池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体会化学反应原理的形成过程。

②通过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学习原电池联系社会、生活与实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通过课堂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5、教学内容的处理在处理教学内容时,把教学内容分为一下几个步骤:

①在必修2 “化学能与电能”的基础上以铜锌原电池为例,进一步强调原电池的组成和原理。

②学生讨论且设计实验方案,体验实验的乐趣。教师通过电子白版转换多媒体动画和电流传感器作***,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并讲解原理。

③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结果量化对比、讨论并归纳总结出原电池中盐桥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④结合实验现象的分析,学生熟练掌握原电池的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策略: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小组讨论,自己动手设计实验,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手段:利用数字实验室电流传感器及多媒体动画等辅助教学,量化电流强度及演示原电池盐桥中离子的移动方向,使学生更直观的掌握电化学原理。

设计意***:

1、通过学生亲自探讨原电池,并运用现代数字实验室及多媒体动画展示等直观手段,动静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让学生自主观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三、学生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

对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分析:

①通过对原电池的学习,增加学生对于原电池的感性认识。

②通过原电池的探究,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学会归纳化学反应原理的过程和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演绎过程。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如下:

(1)氧化还原反应不会判断。

(2)缺乏知识连贯性。

③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2、学法指导

①合作探究法

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体验合作、共同探究、提高学习技能。

②教师问题引导法针对学生探究实验中现象,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探究思维。

③多媒体演示法

运用电子实验室电流传感器作***、多媒体演示原电池中盐桥中粒子的移动方向,增加直观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及设计构思

(一)实验引课

教师演示实验,引入课题,质疑问题。、

设计意***:

①考察学生对必修2所学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

②为本节课探究实验创造情景。

③实验引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问题导课

1、上述实验装置构成原电池了吗?

2、为什么无电流通过?

3、怎样才能使得装置有电流产生?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假设和解决的方法

设计意***:

①通过课堂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②通过讨论判断,强化学生对已有知识体系的掌握和灵活运用,以提出解决方案。

根据现象强化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现象1:电流传感器显示有电流通过,并指示电子是由锌片流向铜片,在铜片表面有红色的铜析出。

结论1:发生了原电池反应,且其中锌为原电池的负极,铜为正极。负极:Zn-2e—=Zn2+正极:Cu2+ + 2e—=Cu总反应:Zn + Cu2+=Zn2+ + Cu

现象2:随着时间的延续,电流越来越小,直至无电流通过。同时锌片表面逐渐被铜全部覆盖。

(二)问题导课

着时间的延续,电流逐渐减小,最后没有电流呢?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呢?

根据现象强化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电极反应:Zn — 2e—=Zn2+(负极)Cu2+ + 2e—=Cu(正极)

电池总反应:Zn + Cu2+ = Cu + Zn2+

盐桥:通常是KCl饱和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

盐桥的作用:

①使整个装置构成闭合回路。

②平衡电荷。

(三)课堂小结(学生概括)

1、总结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2、原电池中电子、电流以及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

3、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设计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板书设计

教师简明扼要书写课堂探究主题流程,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板书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设计意***:强化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五)练习检测

下列哪些装置能构成原电池?写出能构成原电池装置的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

(六)时间安排

1、实验引课用时:五分钟

2、第一次讨论:八分钟

3、第一次分组实验:五分钟

4、学生板书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方程式:二分钟

5、第二次讨论:八分钟

6、第二次分组实验:五分钟

7、学生问题反馈:二分钟

8、学生课堂小结和问题交流:五分钟

9、练习检测:五分钟

(七)课后体会和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做探究实验的热情很高,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技能还需加强。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果让学生多接触实验,那么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3、为在今后的课堂中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教学设计上可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开拓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高中化学《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 8

学习目标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

教学过程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

一、原电池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铜锌原电池)实验步骤现象

1、锌片插入稀硫酸

2、铜片插入稀硫酸

3、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

一起插入稀硫酸

【问题探究】

1、锌片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稀硫酸

铜片插入稀硫酸呢?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

a、现象又怎样?

b、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

c、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

3、探究1和探究3发生的反应一样,为什么探究3会产生电流?

1、原电池概念: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实质: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形式释放。

3、原理:

(1)当铜片与锌片不连接,一同浸入稀硫酸铜溶液时,锌直接把电子给了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把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

(2)当铜片与锌片用导线连接,一同浸入稀硫酸铜溶液时,由于锌比铜活泼,锌容易_____电子被_________成Zn2+进入溶液,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锌片上的电子通过________流向_________,溶液中的______从铜片上______电子,被______成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总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应是将______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负极(相对活泼的金属),正极(相对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

2、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回路(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且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条件)

思考:

1、锌铜原电池的正负极可换成哪些物质?保证锌铜原电池原理不变,正负极可换成哪些物质?(C、Fe、Sn、Pb、Ag、Pt、Au等)

2、锌铜原电池中硫酸能换成硫酸钠吗?

3、判断是否构成原电池,是的写出原电池原理。

镁、铝/硫酸;锌、碳/硝酸银;铁、铜在硫酸中短路;锌、铜/水;锌、铁/乙醇;镁、铝/氢氧化钠;硅、碳/氢氧化钠

4、请将氧化还原反应Zn + Cu2+ = Cu + Zn2+设计成电池:此电池的优点:能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

(1)、什么是盐桥?

盐桥中装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盐桥的作用是什么?

可使由它连接的两溶液保持电______,锌盐溶液会由于锌溶解成为Zn2+而带上___电,盐桥中的_______流入,而使溶液呈中性。铜盐溶液会由于铜的析出减少了Cu2+而带上了____电,盐桥中的_______流入,而使溶液呈中性。

盐桥保障了电子通过外电路从锌到铜的不断转移,使锌的溶解和铜的析出过程得以继续进行。

导线的作用是传递电子,沟通______电路。而盐桥的作用则是沟通______电路。

三、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负极反应:_____电子(_____反应),正极反应:_____电子(_____反应)电流方向:____→_____,电子流向:______→________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运动方向:阳离子:向_______极区移动,阴离子:向_______极区移动

总反应==正极反应+负极反应(复杂的电极反应:总反应—简单的电极反应)

四、原电池的应用

1、原电池可加快反应速率

2、利用原电池反应现象可判断金属的活泼性

高中化学《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 9

一、 学习目标

1、 掌握原电池实质,原电池装置的特点,形成条件,工作原理

2、 了解干电池、铅蓄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

3、 了解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二、 知识重点、难点

原电池原理、装置特点、形成条件、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三、教学过程

引入: 你知道哪些可利用的能源?电池做为能源的一种,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它利用了哪些原理?你知道金属是如何生锈的吗?

新授: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实验:4-15:①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报告实验现象,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②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报告实验现象。

③将与铁锌铜片相互接触或用导线连接起来插入稀硫酸中报告实验现象。

④在③中把锌片和铜片之间连上电流计,观察其指针的变化。

结论:①锌片能和稀硫酸迅速反应放出H2

②铜片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③铜片上有气体生成

④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在两金属片间有电流产生

结论:什么是原电池?(结论方式给出)它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原电池定义: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形成条件: ①两个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电路

讨论:1、Zn|H2SO4|Cu形成装置后有电流产生,锌片上发生了什么

反应?铜片上发生了什么反应?(可以取锌片周围的溶液用NaOH溶液鉴别;取铜片上生成的气体检验,化学教案《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结论:在锌片周围有锌离子生成;铜片上生成的是H2

讨论:可能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俩金属片上的反应式的书写。

结论:在Zn上:Zn – 2e- =Zn2+

在Cu上:2H++2e-=H2

Zn失去电子流出电子通过导线--Cu--电解质中的离子获得电子

我们把: 流出电子的一电极叫负极;

电子流入的一极叫做正极

两极反应的本质:还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是分别在两极进行了。

负极失电子 被氧化 ,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得电子 被还原 发生还原反应

实验:分别用两个铜片和两个锌片做上述实验④。

结论:两种情况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说明线路中无电流生成,铜片上无气体生成。即两电极必须是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能导电)

高中化学《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 10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构成原电池的原理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步骤,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经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思维碰撞的乐趣。

重点:

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方程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难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引入】学生阅读教材70页,解答电化学定义及电化学研究的内容,使学生在整体上了解本章知识点。

【播放视频】以塑料杯、铁钉、铜丝、白醋、二极管等生活中常见基本器材所做的有关原电池的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二极管发光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展示问题】

1、什么是原电池?

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

3、原电池的正负极和电子流向如何判断?

4、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将原电池内容进行细分,使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学习研究,给学生五分钟时间,阅读课本71—72页,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是学生对于整体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方便之后的学习)

【提问】什么是原电池

【学生回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追问】那么构成原电池需要什么条件呢?接下来通过实验探究来进行了解。

【实验探究一】

【结论】前一个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后一个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得出形成原电池的条件之一: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并通过讨论,进一步确定,活泼性较强的做负极,而活泼性较弱的做正极。

【实验探究二】

【结论】前一个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后一个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得出形成原电池的条件之二:电极必须***电解质溶液中。

【实验探究三】

【结论】前一个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后一个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得出形成原电池的条件之三:必须要形成闭合回路。

【追问】通过以上实验,了解了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但是最根本的条件并没有探究到。提问: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中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呢?

【学生回答】是由于电子的定向移动所以产生了电流

【追问】电子为什么会定向移动,在化学学习中哪种化学反应能使电子定向移动?

【学生回答】氧化还原反应

【总结】由以上提问,可得出构成原电池的'第四个条件: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让学生对构成原电池的四种条件记忆两分钟,之后进行提问。

【提问】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具有活泼性不同的电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作正极。

2、具有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回路。

4、具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提问】如何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及电子的流向。(给学生三分钟时间,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之后随机抽取学生回答)

负极:较活泼金属,电子流出,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较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电子流入,发生还原反应。

【讲述】刚才讲解了有关原电池的定义、构成条件、各电极的反应,需要将这些知识点形成网络,方便记忆与理解。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对基本的定义和专用名词进行记忆。

【练习】判断装置是否能形成原电池?

【回答】ABEO可以形成原电池;CDFMN不能构成原电池。

【追问】CDFMN为什么不能构成原电池,各自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进一步复习巩固构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

【结尾】展示原电池在以后学习中的应用,是学生对原电池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播放一段由橙子制造原电池的实验视频,寓教于乐,使学生学会自己动手,学会用身边简单的生活原料来进行有趣的化学实验,学以致用,达到良好的学习成果。

【板书】

电化学——原电池

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工作原理: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3、构成条件:

①活泼性不同的电极材料

②必须***电解质溶液中

③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高中化学《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通用

学习

相依为命造句怎么造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相依为命造句怎么造,内容包括相依为命造句怎么造三年级,相依为命的意思和造句,相依为命怎么造句。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造句吧,造句可以根据语气的不同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

学习

电动车库管理制度精选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电动车库管理制度精选,内容包括车库管理规定,电动车棚安全管理制度,无人值守电动车库规章制度。电动车库管理制度(精选5篇)

学习

项目合资合作合同模板精选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项目合资合作合同模板精选,内容包括项目合作合同的范本,合作合同模板免费,艺术培训学校合作合同模板。随着人们法律观念的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场景和场合需要用到合同,合同能够促使双方正确行使权力,严格履行义务。拟定合同的

学习

电子厂实习总结通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厂实习总结通用,内容包括电子厂实习总结篇,电子厂实习总结200字,电子厂实习总结报告范文600字。一、实习对企业的作用

学习

服装厂实习报告精选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服装厂实习报告精选,内容包括服装厂实习报告的范文,服装厂实习内容及过程,中专服装厂实习报告2000。实习报告注意事项

学习

如何给台式主机换硬盘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给台式主机换硬盘,内容包括台式电脑换硬盘教程,台式电脑换个硬盘多少钱,电脑主机换硬盘要用多少钱。在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为电脑换硬盘。那么如何给台式主机换硬盘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如何给台式主机换硬盘

学习

企业合资的意向书通用

阅读(20)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用到意向书的地方越来越多,意向书是经双方同意,表示缔结协议意向的一种文书,我们该怎么拟定意向书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企业合资的意向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

国学常识之所谓闭门造车

阅读(23)

闭门造车是我们熟知的成语,比喻不进行调查研究;只凭主观想象办事;不符合客观实际。那么这个寓言成语又是如何出现的呢?一起来学习吧!

学习

用像造比喻句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用像造比喻句,内容包括用像造比喻句怎么写,用就像什么造比喻句,谁像谁一样造比喻句。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喻词和喻

学习

什么仿佛什么造拟人句精选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什么仿佛什么造拟人句精选,内容包括用仿佛造拟人句怎么造,用两个仿佛造一个拟人句,什么仿佛什么用拟人手法。在平凡的语文学习生活当中,我们会接触到很多的修辞手法,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什么仿佛什么造拟人句,欢迎阅读!

学习

新手机新电池怎么保养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新手机新电池怎么保养,内容包括新手机电池保养正确方法,新手机怎么保护好电池,新手机电池怎么不耐用。买了新手机大家都会好好爱惜自己的手机的,那么新手机新电池怎么保养呢,下面为大家介绍新手机新电池怎么保养吧!

学习

电动车带头盔倡议书精选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电动车带头盔倡议书精选,内容包括关于骑电动车戴头盔的宣传,佩戴安全头盔的倡议书,如何正确佩戴头盔倡议书。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倡议书对我们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过倡议书倡议者可以更好地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那么,怎么去写倡

学习

进出口贸易必备英语词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进出口贸易必备英语词汇,内容包括进出口贸易必备英语词汇表,进出口贸易需要掌握的英语,进出口贸易英文词汇。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

学习

电动车交通安全宣传简报精选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电动车交通安全宣传简报精选,内容包括电动车交通安全宣传提示,电动车交通安全宣传册,电动车上牌宣传简报。电动车,即电力驱动车,又名电驱车。电动车分为交流电动车和直流电动车。通常说的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

学习

电子厂实习总结通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厂实习总结通用,内容包括电子厂实习总结篇,电子厂实习总结200字,电子厂实习总结报告范文600字。一、实习对企业的作用

学习

企业合资的意向书通用

阅读(20)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用到意向书的地方越来越多,意向书是经双方同意,表示缔结协议意向的一种文书,我们该怎么拟定意向书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企业合资的意向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

代理产品销售合同通用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代理产品销售合同通用,内容包括代理产品销售合同书,销售代理合同纠纷,房屋销售代理合同。代理产品销售合同(通用20篇)

学习

售后服务及产品质量承诺书范文通用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售后服务及产品质量承诺书范文通用,内容包括工程售后服务承诺书范文,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承诺书,电脑售后服务承诺书范文。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承诺书的人越来越多,相比于口头承诺,承诺书的约束力更强。那么一般承诺书是怎么

学习

电商公司年会通知通用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电商公司年会通知通用,内容包括电商公司年会通知文案,电商公司年会流程,电商年会主持稿开场白。年会怎么办才能有特色

学习

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通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通用,内容包括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高中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

学习

中医药宣传活动总结通用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中医药宣传活动总结通用,内容包括中医药常识宣传活动总结评价,中医药知识宣传工作总结,中医药工作宣传稿。经历了有意义的活动后,相信全是满满的感恩与回忆,收获与经历,现在这个时候,你会有怎样的总结呢?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这

学习

礼品采购合同模板通用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礼品采购合同模板通用,内容包括礼品采购合同模板免费,礼品采购合同范本大全,礼品采购合同。合同与协议的区别双方的意思都表示一致而达成的一种契约。简单地说,就是你情我愿,然后我们把大家都同意的事情固定下来,说明白,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