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个人论文篇(1)
是指用经验总结法开展研究而撰写的论文,是广大教师运用较多的科研方法。特点: 研究是在自然条件下,即不需要考虑对其他因素进行控制的条件下,去研究、总结客观规律,因此是最接近教育教学实际的一种研究方法。 完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研究过程,教师可以对某一选题进行规划,然后按部就班的进行研究。 经验总结的材料都来自亲身经历的实验过程,所以,材料更加充实、取舍更加自如。 经验总结并不是一般性的工作总结,作为科研过程,它必须经过思维加工,找出带有规律性的认识。 经验总结法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它的创新性,没有新的认识就不能称为科研。格式: 1、题名(题目或标题 )
(三)撰写论文的基本要求1、论文的真实性??例:《关于幼儿环保教育的几点思考》《浅谈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浅谈托班幼儿环保意识的启蒙》《基于地方工业特色的幼儿环保意识培养之教学探索》 (四)存在问题剖析 1、题目较大、内容空洞;不具有实践价值 例1:《浅谈幼儿园教育中“惩罚教育”的合理使用》 一、问题的提出 二、什么是“惩罚教育” 三、如何正确使用“惩罚教育”新西兰、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幼儿园事例四则 四、“惩罚教育”的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惩罚的教育意义 (二)正确实现惩罚的教育性 应注意的问题: 4、简单化倾向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就必须做好包括身体保育和心理保育两大方面的工作,也即不仅要照顾幼儿身体发育,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还要对幼儿的心理加以保护,不断增进幼儿的
心理能力。因此进食问题已不能仅从身体健康考虑,必须从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
康的角度来重新认识”
五、建议 5、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生长点,是教师走向成熟、创立自身特色、形成教学风格的重要途径和条件;
是培养教师、造就名师的重要手段。技能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学者型专
家型教师 * * * 漫谈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富阳教育局教研室 谭晓红
一、富阳幼儿园教科研现状 二、教科研的本质和内涵 三、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的撰写 (目的意义分类内容与结构、格式、基本要求、存在问题剖析) 四、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评价要素 五、建议 六、结束语 -----从幼儿园层面看: 1、
教科研发展不均衡2、教科研意识增强,课题研究的参与面越来越广3、对教
科研的本质认识有偏差,导致教科研功利色彩浓厚 --------从教师个体的教科
研水平、教科研成果看: 纵向比较,与中小学教师的差距悬殊横向比较,与
杭州城区幼儿园的差距巨大本市幼儿园系统内比较,发展极不均衡1、教育
科学研究的本质学校教育科研要为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及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撑;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探索和实践教育教学的科学
有效方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要用教育
教学改革的实践成果充实和丰富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成果。 2、对教育科研的倾
向性认识: 教育科研就是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就是写论文;教学研究就是教育
科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教育科研≠写论文;教学研究≠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研究理论;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研究学科教
学研究课堂教学 研究 写论文 1、有利于提高幼教质量,有利于促进
幼教改革,推进幼教实践的深入。 2、有利于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训练、提高
从事科研的能力水平。3、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最重要、最有效、最直
接的载体之一。 (二)教育教学论文的分类、内容与结构教育科研报
告教育经验论文 教育经验总结的基本流程: 收集经验材料 整理
归纳材料 提炼经验主题 撰写研究论文 *准确得体
例:《尊重儿童 促进健康 》《托班幼儿情感初探》《 幼儿绘画发展的初级阶段――涂鸦期初探 》《让美育贯穿幼儿生活的全部》《幼儿人际智能发展及培养的新视点》 《倾听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有效途径》《倾听童心---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有效途径》 *简短精炼
例:《从被动到主动――幼儿园自主性家长活动初探》《播撒音乐的种子――托班唱歌教学的反思及探索》《中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心插柳柳成荫―中班“***书角”活动现状分析及对策》《谈盲学前教育中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农村幼儿园探索性主题活动中环境创设的实践与研究》 《关于某幼儿园幼儿午睡入睡前出现的行为表现的观察研究》《怎样让新生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新〈纲要〉指导下的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例:《让幼儿在创造性游戏中培养学习自主性的探索》
*醒目例: 《初探如何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积极贯彻新纲要培养具有良好情感态度的孩子》《托班幼儿情感初探》《幼儿人际智能发展及培养的新视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之我见》 例: 《农村幼儿园孩子游戏情况的研究与思考》《新入园幼儿适应性教育的探讨》《中班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攻击性的相关研究》 《民办幼儿园教师素质现状分析及其培养对策》 2、作者姓名和单位
3、摘要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例:《幼儿园生成性艺术主题活动构建与实施》
例:《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提问方式》 4、关键词
纵观全文,选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5、引言
- 例:《农村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的探索》《幼儿园生成性艺术主题活动构建与实施》
6、正文
例:《让幼儿亲近自然――农村幼儿园乡土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幼儿园科学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及反思》2、论文的科学性3、论文的学术性?4、论文的创造性5、论文的可读性例:《合理营养科学育儿》《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音乐欣赏与幼儿情感的链接》《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论幼儿园小班化教育》《儿童<a name=baidusnap0></a>童话</B>欣赏中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幼儿评价能力 提升幼儿心理品质――对培养幼儿评价能力的探索与研究》《开展幼儿园体育工作的思考》《培养幼儿音乐兴趣从点滴做起》 2、泛泛而谈、不得要领 例:《浅谈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例2:《开展幼儿园体育工作的思考》3、材料仓库 例:《突发事件中幼儿自我保
幼教个人论文篇(2)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有时还需附上英文的论文摘要。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而参考文献是人们长忽略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毕业论文标准格式:格式及排版
1、论文份数:一式三份。一律要求打印。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纸张型号:A4纸。A4210×297毫米。页边距:天头(上)20mm,地角(下)15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统一使用汉语:小五号宋体。分割线为3磅双线。
2、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
3、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1)参考文献:另起页,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2)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XX大学XX学院XX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幼儿园教学论文范例欣赏:
在幼儿园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育思想往往只注重于教师的教,而较少考虑到幼儿的学。在教的过程中又更多地考虑怎样教幼儿学会而较少考虑到怎样教幼儿会学。“学会”和“会学”虽然只是两个字的颠倒,却是两种不同教育观的反映。教幼儿学会是着眼于当前,着眼于孩子具体的认知结果;如学会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技巧。成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往往十分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儿童自身的学,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幼儿失去了主动探索发现的机会,不利于幼儿知识、智力的重新建构。
教幼儿会学,则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即教师引导幼儿去发现、去观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探究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在幼儿学习中怎样变教幼儿“学会”到教幼儿“会学”呢?为此,我结合数学教育活动作了一些探索,我的主要体会是:
一.引导幼儿大胆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作用。
鼓励幼儿去探索,去发现并非提倡以幼儿为中心,只是让幼儿去动手、动脑、动口,再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最后达到教学的目的。如大班数学活动《6的组成》,教师课前为幼儿准备人手一份几何***形学具卡片,绿色的小梯形两个,绿色小圆片两个,绿色大梯形一个,红色大圆片一个,再准备数学卡片,“6”的分和式一套,首先让幼儿尝试说出***形的不同点,接着再让幼儿根据***形的不同点把他们分成两份,看看有几种分法?幼儿都能很快地说出:“***形的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也不同。”这时候,引导幼儿把颜色相同的***形放在一边,不同的放在另一边,同时让幼儿用“6”的分合式来表示。就这样,幼儿通过操作发现规律,通过操作练习,不仅培养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不是体现在把结果教给幼儿,而是鼓励幼儿走在前面,大胆探索、发现、提问,发挥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变单纯的灌输与模仿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
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能弥补教师灌输的不足也能弥补幼儿单一的模仿教法的不足,变“学会”为“会学”。如学习区别“宽窄”时,我为幼儿准备了许多尝试材料,如宽窄不同的纸、带子、木片、树叶等,把它们分别放在每人的小盘里。开始,我让幼儿试着从盘子里任意找两样东西比宽窄,然后回答问题。通过教师引导说出是看出来的或是用重叠方法比出来的。然后请幼儿比比教室里钢琴和黑板哪个宽,哪个窄,又是用什么方法测量的。这时再让幼儿动手尝试测量,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幼儿用带子测量,有的幼儿使用尺子等测量工具,有的测量方法正确,有的测量方法不正确,有的将钢琴的宽度与黑板的长度进行比较。幼儿的大胆尝试,不管是好是坏,教师都加以鼓励和引导。这不仅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能力,真是一箭双雕。
三.充分运用讨论的方法,培养幼儿自己会学的能力。
皮亚杰的研究说明:儿童的头脑不是“白板”一块,他们是有思维能力的人,经过培养,逐步发展,接近成人。而且,由于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凡事有疑必问,常常能提出种种天真却不失哲理的问题。特别在大众传媒发达、普及的今天,儿童在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同时,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还能获得大量的知识经验。在这种背景下,给幼儿大脑以足够的、合理的、丰富的、能激起他们兴趣的刺激,完全有可能把他们的创造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因此数学活动中教师应提倡民主、自主、营造良好讨论环境,让幼儿在讨论中修正,讨论中辨析,讨论中提高。讨论时应注意让每个幼儿陈述不同的操作体验,通过提出各种合乎情理的用求异的方式解决了问题,扩展了思路,大大提高了讨论活动的质量。如:大班数学活动――“等分”,活动一开始即营造讨论的环境,请幼儿观察教师头发的变化(扎两个辫子),讨论“只有一根绸带,怎样才能扎两根小辫呢?”等充分表达意见后,教师边讲解边演示,使幼儿感知二等分的含义。再如:把6个苹果等分后讨论:“你把苹果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个?”让幼儿说出不同的等分方法。这样,幼儿便从讨论中获得了三种不同的等分方法,丰富了知识经验。
幼教个人论文篇(3)
幼儿美术教育作为才艺教育的形式之一,具有陶冶情操、塑造审美能力的优势,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帮助,成为当前幼儿园发展依据的主要方式。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引进了西方自然发展理论,为提升幼儿美术教育水平提供了帮助。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分析。
一、幼儿美术教育现状
幼儿美术教育能够令幼儿充分感知世界,进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当前,我国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参差不齐,进而在美术教育方面呈现出一定的差距。一些幼儿园在实施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忽略了幼儿的个性发展,过于统一化,将美术教育界定于条条框框当中。存在这种现象的因素较多,主要是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不仅如此,教育方法拘泥于传统形式,不具创新性,无法发展幼儿个性,呈现出一定的弊端。
二、“自然发展”理论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自然发展”理论主要指的是能够指导并影响教学实践的方式,以“自然主义”为思想,以释放幼儿天性、挖掘幼儿艺术潜力为目标,实施有效的教育。该理论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其能激发幼儿美术创作兴趣,塑造幼儿审美。通过该理论形式的指导,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美术创作的积极性,确保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引导幼儿积极探索、主动参与,以此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不仅如此,这种理论还能积极鼓励幼儿参与,进而有效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丰富自身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有效地融入美术作品当中,展现一定的艺术魅力。其次,给予幼儿创作机会,充分释放天性。幼儿与成年人不同,其思想不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强的表现欲。在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给予幼儿一定的创作机会,能够满足幼儿的自我表现欲,使其获得一定的认可。受“自然发展”理论指导影响,幼儿以生活经验为中心,体验一定的情感,并通过这种情感体验促进幼儿创作能力的提升,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从而有效地释放幼儿的天性,为更好地进行美术创作奠定基础。
三、幼儿美术教育应用“自然发展”理论效果分析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用“自然发展”理论具有一定的优势,既能展现较高的教育水平,还能促进幼儿美术潜力的挖掘,更重要的是能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美术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在该理论应用的过程中,首先要求教师对幼儿保持一定的尊重,在此基础上,顺应幼儿自然发展的理念,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正确的教育美术观念。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美术即绘画,幼儿美术就是让幼儿学习画画,可以说,这种认识是极为片面的,不利于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所以,在应用“自然发展”理论以后,将幼儿美术教育予以宣传,尊重幼儿,顺应其发展。除此之外,还应确保因材施教。每个幼儿的美术基础不同,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对不同幼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比如,对美术教育缺乏兴趣的幼儿,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内容应当贴近生活,依据幼儿生活经验展开教学,以提升其学习兴趣。对于美术学习兴趣较为浓厚的幼儿,可以采取灵活性强的教学手段,如给予一个命题,让幼儿发挥想象,将想象的内容呈现在自己的作品当中,从而激发幼儿的美术潜能,提高幼儿的创作水平。通过应用“自然发展”理论,幼儿美术教育水平得到了一定提升,在幼儿天性释放、潜能挖掘方面同样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充分发挥了该理论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知,当前我国的幼儿美术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幼儿个性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自然发展”理论的重要性,并将这种理论充分融入幼儿美术教育当中。通过该理论的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幼儿美术教育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对幼儿个性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幼教个人论文篇(4)
加德纳认为,所谓智能是人在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时的能力(gardner,1983,1993)。人的智能存在着一个结构,其中包括并可以分解为七种智能。20世纪90年代后期,加德纳在扩展研究并探讨多元智能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的过程中,对自己原先提出的七种智能进行了修改,增加了第八种智能。因此,这种代表儿童发展不同方面的智能结构包括:(1)语言智能——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对语言字的掌握能力;(2)数理逻辑智能——数学和逻辑推理的能力,科学分析的能力;(3)空间智能——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能够运用和操作该模式的能力;(4)音乐智能——能够敏锐地感受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5)身体运动智能——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者表现创造的能力;(6)人际关系智能——善于理解和认识他人的动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7)自我认识智能——一种深入自己内心、世界的自我认识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认识欣赏大自然并善于把握自然中各种物体和物体之间关系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这一理论对教学最大的启示就在于,将教学的目的定位在学生智能的培养和开发上,而且应该改变传统的单一智能观,以开发学生的多种智力潜能为根本目的。我们将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英语教学相整合,也就是将各种智能的核心能力嵌人现在的幼儿英语课程之中,使幼儿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发展、加强和提高自己的多种智能。
一、设计发展多元智能的教室环境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给幼儿提供的环境,能够帮助幼儿把自己看作是各种智能的完美的混合体。所以,我们要营造一种让幼儿感到安全、自由、快乐并且受到重视的氛围、环境。
1.布置利于发展多元智能英语角
教室内设置英语角。根据教学内容在英语角内放置适当的卡片和实物,并且要定期更换那些卡片和实物。假如第一周放置动物类:kitty(小猫)、elephant(大象)、lion(狮子)等,下一周要换成植物类:tree(树)、flower(花)、grass(草)等。鼓励幼儿观察这些物体的颜色以及形状——发展幼儿的自然观察智能和空间智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问幼儿英语角里物体的英文名称——发展幼儿的语言智能;还要引导幼儿在英语角里进行简短对话,如“may i come in?(我可以进来吗?)”,“yes,come in.(好的,进来吧。)——发展幼儿的人际关系智能。
2.设置适合发展多元智能的墙面
美化活动室的墙面。活动室内的一侧墙面上主要是动物类,每个小动物身上都写着自己的英文名称,随机提问幼儿这些小动物的英文名字——发展幼儿的语言智能;另一侧墙面上主要是小朋友锻炼身体的动作,在每个动作旁边都有其英文标志,鼓幼儿模仿墙面上小朋友做动作——发展幼儿的身体运动智能。在室内的后墙面上是海底世界的大挂***,如果幼儿能画出海中的一种动物,并说出其英文名字,就将其作品贴在挂***内——发展幼儿的空间智能和语言智能。在室内的前墙面上是“智多星英语宝宝专栏”。每当幼儿正确的说出一个英文单词,或者熟练地唱一首英文歌曲,或者能流利地进行英语对话,或者根据英文单词做出准确的动作。都会在其名字后奖励一颗小星星。每周末进行评比,谁获得的星星最多,谁就是“智多星英语宝宝”——发展幼儿的自我认识智能。
二、创设利于师生情感互动的英语环境
1.营造信任和安全的学习环境
情感的互动让幼儿接收到信任和安全的信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他们的学习不会受到紧张或焦虑等消极情绪的干扰,因而,更易接受学习内容,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树立幼儿对学习外语的自信心,来自教师的良好情感信息,会给予幼儿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由此增加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2.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语言信息
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而刺激儿童的积极性首先要让幼儿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因此,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语言信息是关键。在幼儿英语教学中,选择语言信息的时候,尽量贴近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周围的环境。符合幼儿的理解能力和当前的知识经验。如我们可以选择打招呼、称呼等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联的语言信息,也可选择用餐、旅行等反映幼儿生活的信息。
3.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幼儿输入语言
幼儿更多地倾向于视觉学习和感性学习,他们喜欢视觉感强烈的课本,喜欢多样的学习形式。在教学当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英语歌曲、游戏、活动向幼儿输入语言。如我们可以把教学内容编成歌曲或童谣,让幼儿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4.提供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
要形成良好的情感互动,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多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课堂上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的动作,都会让儿童感受到爱和支持。他们也会为此做出积极的回应。我曾听过一堂外教上的幼儿英语课。他灿烂的笑容,高昂的情绪,热情的语调,丰富的肢体语言,感染了每个幼儿。他们对他的教学指令做出了积极回应。教学组织得很成功。因此,不管在游戏中还是在活动中,教师都不应吝啬微笑和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向幼儿发出积极的信息。在一种受支持和鼓励的环境中,幼儿的学习会有意外的收获。
三、开创多个智力领域的评价环境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人的智力领域是多方面的,人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需要的智力也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向幼儿展示的智力领域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我们可以在多元智力理论的指导下重新思考和设计我们的教育活动。譬如,我们可以设计并组织按照不同智力领域划分的活动区教育活动,每一活动区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分为几个层次,从而使得我们的幼儿教师可以在幼儿园教育中向幼儿展示多方面的智力领域,并帮助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区域以及适合于自己发展水平的具体活动。除了活动区教育活动以外,我们在幼儿教育中还可以在多元智力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并组织有关多种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团体教育活动。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向幼儿介绍春天的有关知识,学说关于春天的儿歌,学唱有关春天的歌曲,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智力,而且可以增强儿童的节奏智力。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幼儿学外语问题之我见[j].教育研究,2000,(03).
[2]王雅芬.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8).
[3]尹世寅.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一些思考[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10).
[4]朱永诚.多元智能视角下的中学英语教学多元评价实践[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3).
幼教个人论文篇(5)
加德纳认为,所谓智能是人在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时的能力(gardner,1983,1993)。人的智能存在着一个结构,其中包括并可以分解为七种智能。20世纪90年代后期,加德纳在扩展研究并探讨多元智能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的过程中,对自己原先提出的七种智能进行了修改,增加了第八种智能。因此,这种代表儿童发展不同方面的智能结构包括:(1)语言智能——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对语言字的掌握能力;(2)数理逻辑智能——数学和逻辑推理的能力,科学分析的能力;(3)空间智能——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能够运用和操作该模式的能力;(4)音乐智能——能够敏锐地感受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5)身体运动智能——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者表现创造的能力;(6)人际关系智能——善于理解和认识他人的动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7)自我认识智能——一种深入自己内心、世界的自我认识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认识欣赏大自然并善于把握自然中各种物体和物体之间关系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这一理论对教学最大的启示就在于,将教学的目的定位在学生智能的培养和开发上,而且应该改变传统的单一智能观,以开发学生的多种智力潜能为根本目的。我们将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英语教学相整合,也就是将各种智能的核心能力嵌人现在的幼儿英语课程之中,使幼儿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发展、加强和提高自己的多种智能。
一、设计发展多元智能的教室环境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给幼儿提供的环境,能够帮助幼儿把自己看作是各种智能的完美的混合体。所以,我们要营造一种让幼儿感到安全、自由、快乐并且受到重视的氛围、环境。
1.布置利于发展多元智能英语角
教室内设置英语角。根据教学内容在英语角内放置适当的卡片和实物,并且要定期更换那些卡片和实物。假如第一周放置动物类:kitty(小猫)、elephant(大象)、lion(狮子)等,下一周要换成植物类:tree(树)、flower(花)、grass(草)等。鼓励幼儿观察这些物体的颜色以及形状——发展幼儿的自然观察智能和空间智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问幼儿英语角里物体的英文名称——发展幼儿的语言智能;还要引导幼儿在英语角里进行简短对话,如“may i come in?(我可以进来吗?)”,“yes,come in.(好的,进来吧。)——发展幼儿的人际关系智能。
2.设置适合发展多元智能的墙面
美化活动室的墙面。活动室内的一侧墙面上主要是动物类,每个小动物身上都写着自己的英文名称,随机提问幼儿这些小动物的英文名字——发展幼儿的语言智能;另一侧墙面上主要是小朋友锻炼身体的动作,在每个动作旁边都有其英文标志,鼓幼儿模仿墙面上小朋友做动作——发展幼儿的身体运动智能。在室内的后墙面上是海底世界的大挂***,如果幼儿能画出海中的一种动物,并说出其英文名字,就将其作品贴在挂***内——发展幼儿的空间智能和语言智能。在室内的前墙面上是“智多星英语宝宝专栏”。每当幼儿正确的说出一个英文单词,或者熟练地唱一首英文歌曲,或者能流利地进行英语对话,或者根据英文单词做出准确的动作。都会在其名字后奖励一颗小星星。每周末进行评比,谁获得的星星最多,谁就是“智多星英语宝宝”——发展幼儿的自我认识智能。
二、创设利于师生情感互动的英语环境
1.营造信任和安全的学习环境
情感的互动让幼儿接收到信任和安全的信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他们的学习不会受到紧张或焦虑等消极情绪的干扰,因而,更易接受学习内容,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树立幼儿对学习外语的自信心,来自教师的良好情感信息,会给予幼儿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由此增加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2.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语言信息
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而刺激儿童的积极性首先要让幼儿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因此,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语言信息是关键。在幼儿英语教学中,选择语言信息的时候,尽量贴近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周围的环境。符合幼儿的理解能力和当前的知识经验。如我们可以选择打招呼、称呼等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联的语言信息,也可选择用餐、旅行等反映幼儿生活的信息。
3.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幼儿输入语言
幼儿更多地倾向于视觉学习和感性学习,他们喜欢视觉感强烈的课本,喜欢多样的学习形式。在教学当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英语歌曲、游戏、活动向幼儿输入语言。如我们可以把教学内容编成歌曲或童谣,让幼儿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4.提供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
要形成良好的情感互动,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多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课堂上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都会让儿童感受到爱和支持。他们也会为此做出积极的回应。我曾听过一堂外教上的幼儿英语课。他灿烂的笑容,高昂的情绪,热情的语调,丰富的肢体语言,感染了每个幼儿。他们对他的教学指令做出了积极回应。教学组织得很成功。因此,不管在游戏中还是在活动中,教师都不应吝啬微笑和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向幼儿发出积极的信息。在一种受支持和鼓励的环境中,幼儿的学习会有意外的收获。
三、开创多个智力领域的评价环境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人的智力领域是多方面的,人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需要的智力也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向幼儿展示的智力领域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我们可以在多元智力理论的指导下重新思考和设计我们的教育活动。譬如,我们可以设计并组织按照不同智力领域划分的活动区教育活动,每一活动区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分为几个层次,从而使得我们的幼儿教师可以在幼儿园教育中向幼儿展示多方面的智力领域,并帮助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区域以及适合于自己发展水平的具体活动。除了活动区教育活动以外,我们在幼儿教育中还可以在多元智力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并组织有关多种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团体教育活动。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向幼儿介绍春天的有关知识,学说关于春天的儿歌,学唱有关春天的歌曲,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智力,而且可以增强儿童的节奏智力。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幼儿学外语问题之我见[j].教育研究,2000,(03).
[2]王雅芬.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8).
[3]尹世寅.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一些思考[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10).
[4]朱永诚.多元智能视角下的中学英语教学多元评价实践[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3).
幼教个人论文篇(6)
如何对学前教育专业中幼儿文学课程定位,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在这一培养体系及其相应的课程设置中,幼儿文学课程占有怎样的地位;该课程与其他课程存在怎样的关系。幼儿文学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地位由幼儿文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决定。首先,幼儿文学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忽视幼儿文学的幼儿教育是畸形的教育。在进行情感教育、开发幼儿智能的过程中,幼儿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净化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进行幼儿文学教育,可以避免对婴幼儿进行简单的训诫和枯燥的说教,帮助他们开启智慧之门,学会感受各种形态的美,在情绪和意志方面进行训练和提高。其次,幼儿文学教育是健全幼儿人格的素质教育。幼儿文学作品以其特有的美光照人类,以美的形象化育人心,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人的心灵为之激荡,直接影响人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参与塑造人生。它对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幼儿影响至为深远。幼儿文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都不能取代的。[1]59-62但是,幼儿尚未识字或者识字不多,需要借由成人的辅助和引领才能走进幼儿文学的世界。尽管家长也是幼儿文学的传播者,但这种传播是自发性、随机性、无序性的活动。只要有幼儿教育存在,幼儿文学的传授主要还是依靠幼儿教师。幼儿教师文学素质的高低、传播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幼儿文学传播的效果的大小。[1]155
作为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学前教育专业,应当对幼儿文学课程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尽管幼儿文学的主要接受者是幼儿,但是在那片“秋空霁月一样澄明”“晶球宝玉一样莹澈”的境界里,在那些自然、美和爱的永恒主题面前,成人也一样会受到感染。安徒生曾经说过:“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我也得给他们写点东西,让他们想想。”可以说,儿童文学包括幼儿文学也会促进成人人格的完善和人性的发展。幼儿文学课程与学前教育专业其他课程之间关系极为密切。幼儿文学中包含许多教育儿童的方法,反映了幼儿的某些心理特点,学习幼儿文学能够更好地理解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学习也对学生的鉴赏、创作实践影响巨大。幼儿文学与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教师口语两门课程关系更为密切。幼儿园语言教育中,文学作品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幼儿文学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具备系统的有关幼儿文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其挑选、鉴赏幼儿文学作品的能力,为幼儿园文学作品教学打下基础。当前幼儿园语言教育开始趋向文学化,这对幼儿教师的文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实践会让学生对幼儿接受文学的特点有更清晰的认识,在作品文学魅力的展现方法上掌握更多的话语权。教师口语课程语言表达技巧的学习也会提高学生传递幼儿文学作品时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幼儿文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幼儿文学素养,拓宽专业视野,促进其人格的自我完善和人性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的理解儿童,热爱儿童,提高作为幼教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设置构想
(一)课程目标
幼儿文学课程教学目标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上述定位即是本课程的宏观教学目标。要确定本课程的微观教学目标,首先要弄清楚幼儿文学素养的内涵。对部分任教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文学课程的教师进行访谈,访谈主要着重以下几个问题:本课程实施的目标及确立这一目标的依据;良好的幼儿文学素养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教学中如何促成学生幼儿文学素养的养成;等等。调查发现,教师们一致认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幼儿文学素养”这一目标,并认为确立这一目标是为了学生日后在幼儿园从事教育工作的需要。但在“良好的幼儿文学素养究竟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这一问题上,答案纷纭。有的认为是对幼儿文学的兴趣态度;也有的认为是能写出不同体裁的幼儿文学作品的能力;还有人认为了解了幼儿文学的基本原理就代表具有良好的幼儿文学素养。因而,在“如何促成学生良好幼儿文学素养的养成”上,有重视阅读经验积累的,有重视写作能力培养的,也有重视理论知识讲授的,等等。如果教师不清楚幼儿文学素养的内涵,那么,提高学生的幼儿文学素养就成为一句空话。幼儿园文学教育的实施过程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幼儿文学素养的具体构成。首先,教师要选择合适的作品。尽管如今幼儿读物种类繁多,幼儿文学作品市场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但是,作品良莠不齐,幼儿园并没有统一的语言文学阅读教材。
要从众多的作品中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适合幼儿审美需求的、为幼儿所理解和喜欢的优秀作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选择者具有丰富的阅读幼儿文学的经验和对幼儿文学审美特点、文体特点、接受主体的特性等知识的全面认识和理解。接下来,教师要对作品进行细细的品评。该作品好在哪?是奇特的构思、有趣的情节、动人的情感还是优美的句子、欢快的节奏、出色的想象?作品能让幼儿得到情感的陶冶、念诵的快乐、语言能力的培养还是知识的教育、想象的丰富、审美能力的提高?要想让孩子感动,自己先感动。教师对作品的态度和情感,体验作品的广度和深度,都将影响文学作品传递的质量。当然,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思考:幼儿可能会重点关注或喜欢哪部分?哪些地方可能会让他们产生疑惑?作品是适合集体欣赏、亲子共读还是自主阅读?一旦发现作品某些地方不适合幼儿欣赏或不方便进行教学,教师往往要有能力进行改编。然后,我们才能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将作品传递给幼儿。创设什么情境?用什么方式呈现?设计什么导入语、提问语、过渡语、结束语?开展哪些相关活动?等等。理想的幼儿园文学教学既要彰显其文学性,也要突出其儿童性,前者指向诗意、感性、美,后者指向快乐、有趣、游戏精神。[2]
这需要施教者具备如下素养:热爱幼儿文学的基本情感和态度,对幼儿文学的全面认识和理解,丰富的阅读幼儿文学的经验,鉴赏、表现幼儿文学作品的能力及初步创编的能力,组织幼儿文学阅读活动的能力和技巧。[3]154-155这其中,幼儿文学作品的表现技巧主要由教师口语课程训练,而组织活动的能力和技巧主要由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课程来训练。综上所述,幼儿文学课程的微观目标就是:通过幼儿文学基本理论、各文体特点和作品的学习以及鉴赏、诵读、表演、创作、见习等实践,激发学生热爱幼儿文学的情感,提高对幼儿文学的认识和理解,丰富阅读幼儿文学的经验,培养鉴赏、表现幼儿文学作品的能力及初步创编的能力,为幼儿园教育尤其是文学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课程的内容设置主要应依据教学目标,但也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水平。我们先来看看调查情况。我们在本校发放问卷90份,在北京幼儿师范学校、福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各发放问卷20份。四校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6份。从调查结果看,大多数学生喜欢这门课程,比例高达94.5%(138人),喜欢的原因大多集中在有趣、能开拓视野、能更好地认识幼儿等方面。89.7%(131人)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应该是理论加实践课型。在回答“希望怎样学习这门课程”时,52.7%(77人)的同学都提到了希望通过实践(表演、创作、见习等)来巩固这门课程的学习。在具体的学习内容上,超过90%(132人)的学生喜欢童话和***画故事,认为它们富有幻想色彩、直观形象、贴近幼儿的心理;不喜欢的文体则不太统一。95.9%(140人)的学生认为幼儿文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有意义和必要的,81.5%(119人)的学生“有兴趣”学习幼儿文学文学史,还有18.5%(27人)的学生则觉得幼儿文学文学史“没必要学”。在本课程的考查方式上,多数学生愿意选择作品进行鉴赏分析或者选择某种文体进行创作,有10%(15人)的学生愿意选择专题做小论文。调查发现,学生阅读面较窄,而且希望教师介绍某个作品的同时也能告诉他们如何在幼儿园运用这一作品组织活动。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兴趣和水平,我们将本课程的内容大致分为三大模块:理论讲授模块———主要讲授幼儿文学的本质(幼儿文学与幼儿心理的关系、幼儿文学的特点等),幼儿文学与幼儿发展的关系,幼儿接受文学的特点及幼儿文学传递的特点,中外幼儿文学发展简史,幼儿文学各文体的特点及相关的主要作家作品的鉴赏,幼儿文学各文体的创作要领等。课内实践模块———主要包括三部分:儿歌、幼儿诗、幼儿散文的诵读,童话故事的讲述,幼儿戏剧的表演等直观演绎部分;作品鉴赏实践操作部分;片断创作实践部分。课内实践与理论讲授同步进行,其中作品鉴赏实践操作部分是重点。课外延伸模块———这一模块主要是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弥补课内实践课时不足而设置,主要包括:幼儿文学阅读及创作活动,与教师口语课程有紧密联系的幼儿文学作品读诵讲演类比赛活动及社区推广活动,与幼儿语言设计活动课程有紧密联系的幼儿园幼儿文学作品教学观摩见习活动等。
(三)课程教学
课程内容只有经过有效的组织也即具体的教学才能达成课程目标的实现。幼儿文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应立足于学生实际,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做到:
1.理论讲授时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
幼儿文学基本理论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它来源于幼儿文学作品和幼儿教育实际。在讲授幼儿文学的特点、功能、接受等理论时,要结合具体幼儿文学作品和幼儿教育实际,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实际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大学生完全有能力归纳出正确的理论。而这种主动参与理论构建的过程无形间培养了学生最基本的科研能力,极有利于学生以后的长足发展。
2.作品鉴赏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好的文学作品首先给人带来的是强烈的情感冲击,文学课的教学,也应当先让学生体会到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之美。[4]幼儿文学作品以真善美为永恒的情感主旋律。感性的朗读表演、理性的表述、教师的示范等都是可以采用的让学生体验的方法。学生通过文学作品进行情感体验,加深对艺术和生活的理解,更深刻的理解儿童、热爱儿童,情感世界更为细腻、深沉、丰富。[5]345
3.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幼教个人论文篇(7)
幼儿发展评价是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对幼儿实施有效教育、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对幼儿的评价是为了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和发展。一是为发展而评价。其旨趣在于幼儿个体本身,目的是教育者不断改进实践,通过不间断的评价过程,追求不同幼儿的多元成长。二是对发展的评价。始终以幼儿发展为指向,发现不同阶段幼儿成长的现状,并将之作为下一阶段的起点。三是在发展中评价。追寻幼儿发展的轨迹,教师、家长、幼儿等多方评价主体的参与,并使他们在评价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2]
二、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研究现状及特点
1.幼儿发展评价理论层面的研究
幼儿发展评价理论方面的研究文章比较少,主要集中在国外各种先进理论介绍和幼儿发展评价反思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停留在理论本身,几乎没能将这些先进理论与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的适宜性联系起来;后者是对大多数幼儿园所沿用的传统幼儿评价观念、方法的反思批判,其根本对评价理论本身没有做深入的反思。一是国外各种先进理论介绍方面。刘霞的《 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发展评价改革 》和《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幼儿发展评价改革 》,分别介绍了多元智能理论和后现代主义,并提出了幼儿发展评价改革的基本诉求;潘月娟的《 儿童发展评价的新趋势――真实评价 》紧随新观念探讨了幼儿的发展评价;姚伟等人的《 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发展性评价 》进行了分领域或分年龄段幼儿发展的评价研究。二是幼儿发展评价反思方面。赵红霞的《 对幼儿发展评价的反思 》针对我国传统幼儿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反思,并就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的发展趋势提出展望;沈小婷的《 从幼儿发展角度反思当前的评价实践 》通过对评价实践的反思,对幼儿教师提出相关建议。
2.幼儿发展评价实践层面的研究
幼儿发展评价实践层面研究的文章比较集中,可以说大多数幼儿发展评价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实证基础上。这些文章涉及内容广,有家长参与幼儿评价的调查,有各种幼儿发展评价方式的介绍和实践中的应用,有高校老师的调查研究,也有幼儿园一线教师的观察研究。此类研究的可行性强,都是针对某一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一是家园联合评价方面。白爱宝的《 影响家长与教师对幼儿发展评价一致性的因素分析 》和《 家园合作开展幼儿发展评价的有效策略 》对家长参与幼儿发展评价提出了相关策略;牛银平的《 家长参与幼儿发展评价的问题调查与对策思考 》和丁艳芬的《 家长参与幼儿发展评价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两篇文章,分别在实证的基础上,对家长参与幼儿评价做了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策略。二是各种幼儿发展评价方式方面。孙玉洁的《 浅析教师非正式评价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侧重于从教学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出发,聚焦教师对活动中幼儿行为的即时、非正式评价,探讨了评价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作用;彭俊英的《 南京市某园幼儿发展评价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 》和陈银亭的《 朝阳区在幼儿园大班和学前班中开展幼儿发展水平评价工作 》也是立足实践探讨幼儿发展评价之作;郑名、冯莉的《 幼儿发展评价方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兰州市为例 》也是在实证的基础上对幼儿发展评价进行了分析。
3.幼儿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实施方面的研究
此类文章的研究范围比较集中、操作性强。由于幼儿评价指标体系在幼儿发展评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把幼儿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文章作为一个特殊的层面提出来。如高美娇、王黎敏的《 幼儿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和《 幼儿发展评价与教育整合的实践探索 》,均结合某园的情况来介绍,这类文章侧重于对幼儿智力、认知发展的评价,缺乏探讨幼儿情感、态度和社会性发展评价,仅有张文斓的《 儿童同伴关系评估方法析评 》一文对测量儿童同伴关系的方法进行了介绍,此外,还有傅宏的《 幼儿情绪性思维惯性评价量表 》《 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状况评价量表 》和《 幼儿日常行为习惯评价量表 》的介绍。在幼儿发展评价形式上多采用统一量表对照形成结果性评价,对过程性评价和真实评价方面的探讨较少,还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幼儿个体的差异性。针对婴幼儿的评价仅有吴红霞和郭文英的《 婴幼儿发展性评价的内涵、特点及功能 》,而涉及特殊儿童及农村幼儿发展评价的研究则明显缺乏。[3]
4.幼儿发展评价方式的介绍和应用方面的研究
幼儿发展评价方式的研究比较多,此类文章大多数都是实证方面,理论方面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幼儿园档案袋的研究是一个热门的课题。由于档案袋设计灵活性强、随意性大、计划性差,使得一些幼儿园研制的档案袋成为幼儿作品的收集袋,致使档案袋评价的目的有所偏离。在幼儿发展评价方式上出现了个案观察记录、时间观察、档案袋记录、轶事记录等多种评价方式,这些评价方式都是通过不断地观察,并对幼儿自然流露的行为进行原始、真实地记录,保存幼儿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进行非统一标准的描述性评价,例如刘霞、胡祖祥的《 档案袋评价在幼儿发展评价中的应用 》、曾广慧的《 观察记录――评价幼儿的重要依据 》、夏靖的《 轶事记录法在幼儿评价中的应用 》等。
可见,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研究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注重介绍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和文化思潮及对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的启示;二是提倡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三是提倡真实评价或情境化评价模式;四是提倡评价的多元价值取向。
三、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研究的局限性
1.实证化倾向突出而人文化特征明显不足
纵观我国关于幼儿发展评价方面的文章,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实证研究,理论方面的研究极少。以泰勒的目标导向模式为主的预定式评价在幼儿发展评价中影响颇深。大多数的评价方案在制定评价标准时所遵循的思路即为“分解目标―改善目标―定义指标―确定权重―定案成文”,最终的评价结果以数值或等级的方式来呈现。实证化评价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科学合理地做出定量分析上,易于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忽视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交流,忽视评价中的价值研究,把各种教育价值观用指标形式凝固化、统一化,忽略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从而无意中削弱了不能直接测量的内容在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文化的评价方式是对实证化评价方式的有益补充,但专门论述人文社会科学方法在评价中应用的文章还为数甚少,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仍很薄弱。[4]
2.评价内容所覆盖的范围主要囿于微观和中观层面
绝大多数的评价活动是以幼儿个体的发展和表现,就某一评价方式在某园的实施等进行研究,幼儿发展评价研究只限于小范围、小领域、小层面。这种研究只是对一些数据和个别现象的归纳与分析,很难上升到理论的层面,限制了对幼儿发展评价宏观层面的把握。这种量化的、“惟理性”的评价结果不利于对幼儿的发展进行真正深入的、内在的分析,无法帮助教师调整和完善教学措施和策略,无法实现评价的本真价值。
3.评价研究涉及的内容分布不均衡
在现有的幼儿发展评价研究领域,呈现出研究内容的严重失调。譬如,关于评价方式的研究文章中几乎都是研究档案袋评价,而对个案观察记录、时间观察、轶事记录的研究文章很少;对幼儿发展的正式评价研究的文章少,非正式评价研究的多。这种厚此薄彼的研究现状既不利于幼儿发展评价研究的深入,又阻碍其健康发展。
4.评价以静态的对象为主
幼儿发展评价研究更多关注的是被评价对象已经达到的水平或已经具备的条件,而对评价对象的发展状态、发展潜力和发展趋势的关注较少。
四、幼儿发展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
1.对人文化评价的关注
统观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研究的趋势,实证研究还是占主流位置,但人文化的评价也开始慢慢回暖,并将会成为近几年人们关注的焦点。数据化的研究只能使研究更加准确,而幼儿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它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数据化的静态描述上,还应加大对它的人文因素方面的研究,这样才能对幼儿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考量。
2.对评价研究成果的应用的再研究
随着幼儿发展评价的不断深入,对于已取得研究成果的再研究会成为以后研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再研究,才能使该项研究更加深入地进行。幼儿发展评价就是要促进幼儿的发展,要实现评价的目的,就要科学利用评价的结果,必须加大对研究结果应用的再研究,使其不断完善和完备。
3.宏观层面的研究会不断增多,研究内容不断均衡化
由于我国的幼儿发展评价是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所以现在大多数研究还是微观层面的研究。微观层面的研究的局限性使其很难就幼儿发展评价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做出大的贡献,只有在对微观层面把握和分析的基础上,加大对宏观层面研究的重视,幼儿发展评价研究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随着幼儿发展评价的不断深入和细化,研究内容不再像以往出现“一窝蜂”式的“跟风”热潮,研究内容涉及面会不断拓展,以前不太关注的研究领域会得到比较多的关注。
4.开发专业的评价指标和评价工具
创建适宜的评价指标和评价工具是评价工作的首要条件。针对目前各类幼儿园现状,建议各类幼儿园积极开发园本评价指标和评价工具,借鉴专业工具中适宜的内容,在幼儿发展评价体系的指导下有选择地使用专业评价工具。只有灵活科学地使用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前教育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发展。[5]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7.
[2]徐晓莉.幼儿发展评价:关注过程重在发展[J].幼儿教育导读:教师版(下半月),2009(2):8-10.
幼教个人论文篇(8)
经济的发展让任何领域都有了不少进步与改善,其中也包括学前教育领域。十几年前的学前教育并不受重视,教育机构也较涣散,私立幼儿园占学前教育大半壁江山,然而当时的私立幼儿园多以盈利为目的,只管小孩吃喝拉撒睡,不受伤可以让父母放心即可。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不被重视。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不断重视教育管理论文,近年来在许多刊物上都看到有关于幼儿教育的文章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多数文章都是致力于如何改善农村幼教资源不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方面,城市与农村相比较,城市的幼教资源相对丰富,但总体利用率却较低,如何将这些优势资源加以更合理利用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城市,不管是在幼儿师资的软实力还是游戏材料等硬实力总体都优于农村。但是由于工资待遇、福利条件、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城市的幼教师资分布极不均衡,多数优秀的幼儿教师都集中在少量的公办园,而私立幼儿园的整体师资水平较低。
在不同幼教机构间由于竞争也导致园与园之间的闭锁,在同园内也存在师资的不合理利用和不均衡。有较长教学经验的幼儿教师多集中在保育和幼儿园行***教育方面,拥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没有很好的帮助新的幼儿教师的成长。这样既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保育与教育的完美结合。很多幼儿园的保育员已从事幼教事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论经验还是资历都远远优于新教师,因此形成了倚老卖老的心态,保育员没有及时将该班幼儿实际情况告诉新教师教育管理论文,导致新教师在处理问题时不太会“对症下药”。
在幼儿园中放眼望去,你不可否认的是,几乎都是女教师没有男老师。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幼儿园体育活动缺乏论文开题报告范例。虽然女老师比男老师更细心,更耐心,但在城市里的孩子本身运动场地缺乏,社区运动资源不全,加之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把孩子们当做宝贝,放在嘴里怕融了,捧在手心怕化了,舍不得让他们做任何的锻炼如:爬山,游泳等,幼儿正规体育锻炼就更少了教育管理论文,幼儿园中男孩也更加缺乏阳刚之气。这样我们就更需要幼儿园男老师这支队伍,现在当务之急的是在社会上大力宣传正确的观念,让有意从事幼教事业的男老师大胆光彩的走进来,齐心为幼教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在幼儿教育中,不仅教师资源分布不均,游戏材料也存在分布不均的现状。
由于幼儿园的经济实力不同,各园的硬件教学材料与游戏材料也存在差异。有些园所有大型玩具和共享材料区,宽广的游戏场地,但有些园所却由于地价等限制,无法扩大规模让幼儿有更大的游戏场地。有的幼儿园有很久没有用的或者旧的游戏材料。如在xx市机关幼儿园中,不仅有属于公有的活动玩具,也有属于各班的玩具,在班级间有些材料却没有合理利用。
既然城市幼教界存在着这么多急需改进的地方,我们应该如何去改进教育管理论文,如何去合理利用?
针对城市幼教师资力量丰富雄厚,各园有各园的特色,怎样才能将这些资源更合理的利用,以促进该地区幼儿园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呢?方法一,可以先由各园推选本园中优秀教师一名,将各园推选的优秀教师集中成三人一组,三名教师共同设计一个优秀的教案活动,到其他的幼儿园公开讲学,将各讲学实例实况录播,做成碟子,每个幼儿园一张碟子,甚至可以放到网上供大家学习,每年年末投票选出最优秀教案和教师。方法二,各园推荐一个优秀教案实况录播教育管理论文,在各碟中评选优秀教案公开讲学,这样既可以促进教师与教师竞争,也有利于幼儿得到更公平和更优秀的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总得来说就是采取优胜劣汰的方法,将最好的方法和经验公开给各地区借鉴。
在各园材料或教具的合理利用上,由***门用一辆车,在各园公讲时,发动该园小朋友将自己不爱的或者不常玩的玩具收集,拿到其他幼儿园让小朋友们自由挑选,让幼儿学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会得到意外的欣喜,他们会乐于参与,年末再发动各园捐赠一些幼儿自己的玩具,与之前活动剩下的玩具一起捐赠给其他贫困农村教育管理论文,这样也更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
幼教个人论文篇(9)
一、研究背景
为探究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生的真实情况,把隐藏在教师行为背后的信念外置出来,发现影响教师教学的现实因素,分析其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的理论取向,从而对幼儿教师教学信念进行干预。
二、研究实施过程
1.研究对象
由于教师教学信念的形成与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为更好对比分析教师的教学信念,因而选取一所幼儿园中的三位不同教龄老师作为本研究的个案。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一览表
2.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资料收集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研究问题,实地观察能够深入了解个案幼儿教师教学行为表现中的教学信念,深度访谈能够弥补观察法的不足,从而对教师所认同的教学信念进行深入了解,实物分析能够辅助了解幼儿教师教学信念内涵及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采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有实地观察、深度访谈、文件分析。
研究资料分析与实地观察开始同步进行,对于实地观察获得的叙事性报告、访谈逐字稿、文件资料等进行概念化与分类的工作,同时将这些类别与其他有关教学信念的文献作比较,逐渐发展出个案教师的教学信念。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以三位幼儿教师的教学信念为研究重点,探究其对教学工作所持有的教学信念及实际教学行为表现中的教学信念。接下来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分析框架,针对可能影响三位幼儿教师的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表现因素进行说明,最后对三位幼儿教师教学信念及教学行为中所显现出来的理论取向进行讨论。
1.个案幼儿教师对教学工作所持有的教学信念比较分析
三位老师对教学工作所持有的教学信念共同之处是:关注认知性目标的设定,对幼儿及其学习的信念与行为存在差异,主导式的教师角色,重视环境在幼儿学习中的作用等。
在教学目标信念上,三位教师关注认知性目标,情感、社会性目标次之。这与周淑惠(1997)研究发现,幼儿教师常提及三项目标“建立基本知识和能力”“建立生活常规或习惯”“培养人际关系技巧”相似。
2.个案幼儿教师教学行为中所表现的教学信念
三位教师教学行为中表现的教学信念有:作为教材的消费
者、教师主导型氛围、评价外在学习结果、使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在教材使用信念上,三位教师都扮演消费者角色,她们重视教材的作用。不同的是阿文老师是被动的消费者,阿淑、阿玲老师是积极的消费者,能根据幼儿兴趣和生活做适当调整。
在教学方法信念上,三位教师能采用多样化教学,这与刘秦(2004)研究发现类似,在教学方法信念上,重实物取向引发学习。不同在于,练习化方法在日常仍常规存在,这可能与家长对学习结果的要求及幼儿园教学评估有较大关系。
在教学氛围信念上,三位教师表现出“主导型”氛围,口头表示喜欢活跃愉快,希望和幼儿互动,但实践中对幼儿较多主导,首先遵守既定要求,然后活跃参与。
3.影响个案幼儿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表现的因素
在中系统层面,三位教师较多受家长、同事领导和园方因素的影响,不论面对家长还是幼儿园领导,普通教师都表现出顺应的做法。
在大系统层面,三位教师还未能很好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要求。社会发展对幼儿教师专业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但阿文老师初入职时对教师角色还停留在儿时印象层面:带着小朋友走来走去,对于保教结合,照顾到每一个孩子觉得很难做到。工作17年的阿玲老师认为接触科研会很累,这与谢羿(2006)“认为科研是老师轻蔑的情人”一致。
4.个案幼儿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表现的理论取向
研究发现,三位教师所持的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中所显现的信念情况基本一致,呈现出以传统教育理论为主导取向,同时融合了进步和建构主义的观点与做法。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根据研究结果与讨论得出结论:
(1)三位幼儿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师角色、环境布置”等层面的教学信念基本趋同,但对幼儿学习的信念不一。
(2)三位幼儿教师在“教材使用、教学评价、教学氛围”所显现的教学信念状况基本趋同,但教学方法各有侧重。
(3)三位幼儿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受到个人层面(生活背景、受教经验及任职经历)和环境层面(幼儿园和社会发展)等因素影响较大。
(4)三位幼儿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的理论取向以传统教育理论为主导取向,同时融合了进步和建构主义观点与做法。
2.建议
根据研究结论及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1)对个案幼儿教师传统取向的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问题的建议
本研究发现个案幼儿教师在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表现方面较多体现出传统教育理论观点与做法,因此对教师、园方、师资培训机构提出相关建议。
①幼儿教师应进行反思性教学,以检查教学信念。
②幼儿园要给予幼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空间。
③师资培育机构需重视幼儿教师自我反思与专业成长能力的培养。
(2)幼儿教师对专业化发展认识滞后问题的建议
幼儿教师对专业化发展认识滞后。阿文老师带着儿时对幼儿教师的印象,进入幼儿园工作。阿玲老师工作数年后对于科研工作感觉压力较大。以下提供相关建议作为解决与思考问题的方向。
①树立对自身专业化角色的认识。
要改变长久以来幼儿教师非专业化形象,首先,幼儿教师自身对工作角色要专注与肯定,通过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然后才能获得社会及家长对幼儿教师角色地位与工作价值的肯定。
②师资培育机构应强化准幼儿教师对本身教学信念与教师角色的确认。
幼儿教师本身对教育所存有的意象与信念,深刻影响其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因此,师培课程如果能针对准幼儿教师本身所持有的幼儿教学信念内涵进行研究,并对模糊、偏误的看法进行引导,将有助于准幼儿教师为未来幼儿教师角色概念有更明确的定位方向。
③幼儿园要为教师教学提供物质和制度保障。
幼教个人论文篇(10)
二、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具体目标
根据“尚师德、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同时秉承儿童教育家、南京师大学前教育系第一任系主任陈鹤琴先生开创的研究精神和实践精神,本专业设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素养全面、学识宽广、有持续发展潜力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幼儿园教师。既是有理想、有信念、有理论,也是基础实、善实践、留得住、干得好、能引领的研究型幼儿园教师。以“研究性”和“实践性”为核心,构建了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目标体系。
(一)具有高尚师德
研究儿童、了解幼教是师德培养的起点。通过参与幼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学生应能:
1.热爱儿童,对儿童和幼教抱有研究的精神和态度;
2.热爱并享受幼儿教育工作,愿意终身从事幼儿教育事业;
3.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
(二)具有全面的艺术、人文和科学素养,并能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工作中
艺术、人文和科学素养作为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养,既是一种个人素质,也是教育实践的保证。学生应能:
1.具备基本的美术、音乐、钢琴、舞蹈等艺术能力和素养,并运用于幼儿园艺术教育实践中;
2.具备全面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兴趣广泛,知识面广。
(三)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专业素养,以及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教育学科基础知识是学生专业素养的基础。它既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教育理论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是学生从事幼儿园教育实践的理论支撑。学生应能:
1.掌握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知识;
2.具备初步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理论兴趣;
.具备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组织和评价能力,胜任幼儿园各项教育工作。
(四)具有基本的幼儿教育研究素养,以及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能力
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既为学生进一步从事学术性学习打下必要基础,也是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必备的能力。学生应能:
1.初步掌握幼儿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能***开展毕业论文研究;
2.初步形成对幼儿教育实践问题的敏感性,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专业品牌打造综合措施
1.把专业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培养爱幼儿、爱幼教、具有“鹤琴式”研究精神的卓越幼教人
通过《专业入门指导》《陈鹤琴与中国幼教》等课程,让学生了解南师幼教的历史与传统,了解幼儿教育对人生发展的意义,了解中国幼教对世界文明进步的贡献。学生从接到录取通知书开始,第一个任务就是阅读陈鹤琴先生的著作。要用老一代南师幼教人的专业、敬业、乐业、创业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幼教专业的热情。通过我系教师的言传身教,把老师们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的热爱、对研究的执着传递给学生。我系拥有江苏省“巾帼文明岗”、江苏省优秀***支部等称号,是一支凝聚力强的队伍。要通过师生互动的活动,积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通过丰富的实践类课程,让学生广泛接触幼儿、接触幼教,在实践中体验到与幼儿相处、从事幼教工作的快乐。
2.以宽厚的知识素养为基础,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教师
在课程设置上,通过公共课程、博雅课程、艺术课程等基础素养类课程,培养学生基本的***治观念、信息技术素养、人文科学素养、艺术素养等,增强学生发展的后劲。利用现有的院级“学业发展中心”,发展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学业中心可供学生扩展知识提升能力的途径包括:
(1)学涯室:设有学业设计室、职业探究室、舒心交流室和树德工作室等不同的工作室。
(2)技能坊:主要设计了书法技能、演讲与朗诵技能、舞蹈技能、信息化技能、手工坊等学生综合素质养成活动,每个学生可以参与多个工作坊。
(3)实践园:组织各类社会性调研活动,分层次的实践训练项目,跨专业专题训练项目,面向各类教育机构的社会性学习活动。
(4)学术苑:组织各领域专家主讲的教苑讲坛,以学生自己为主的教苑沙龙,开办学生自己的杂志《教育家》。此外,各类学生社团,组织读书会、理论沙龙、工作坊,拓宽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对于具有学术潜能和进一步深造需求的学生,提供丰富的学科拓展课程,使其接触学术研究的前沿。
幼教个人论文篇(11)
在幼儿教育改革中,培养完整儿童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要求,在改革的进行中,按照***门的规范要求,幼儿教育机构必须树立整体教育的思想观念,积极地践行整体观,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与整体观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对幼儿教育整体观的树立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的。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1.多元智能理论的含义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体力(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
智能是多元的,人的智能包含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在加德纳的理论中,每个人的智能都至少包括七方面的智能,语言、音乐、逻辑、身体、空间、人际、自省。在这七种智能的外在表现上通常是由不同的智能组成不同的组合,最终形成每个人不同的智能特点。
2.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
首先,智能是多元的,这是智能的基本性质,上文提到智能是由多项能力共同构成的一组能力,在表现形式上也是多元的组合结果。人的这种多元智能实际上从幼儿教育阶段就已经存在。其次,智能具有差异性,由于智能在表现上都是以不同的组合方式表现出来的,因此由于个体的不同,表现出来的智能也是不同的,智能是有差异的。按照加德纳的其中智能观点,每个人的智能在生活中都是十分复杂的在进行组合,这与个体所处的教育环境和受到的指引是分不开的。再次,智能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多元智能理论内在的包含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新的产品的创新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上,每个人表现出的特长是不一样的,能力程度也不同,但都内在地归为实践性和创新性。最后,智能还具有情境性和可开发性,这也是智能多元理论能够运用在幼儿教育整体观的原因之一。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与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和价值背景有着重要的关系,通过环境的改变对于幼儿智能的开发也是可行的,因此一定要为幼儿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二、幼儿教育整体观的多元智能视角
幼儿的发展必须是全面的、整体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幼儿教育中必须树立整体的教育观,整体观强调对幼儿教育的相关要素进行整合,而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树立和实践幼儿教育整体观都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的。
第一,树立幼儿教育目标的整合观。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幼儿的智能是存在差异的,每个幼儿表现出来的能力都是不同的,但都有其个体的特色,因此在教育目标上要面向全体幼儿,为每个有才能的幼儿都创造适当的教学环境,给每个幼儿展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也积极地促进每个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第二,树立幼儿教育内容和形式上的整合观。由于不同的幼儿智能特征不同,在学习中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也不同,因此幼儿教育就要为不同的幼儿提供合适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将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展多样化的教学,让所有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特长。
第三,对教育资源进行多元整合。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幼儿的智能是多元的,同时不同的幼儿又会展现出自身多样化的智能,在这些智能中有强弱差异,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整体发展,就要对幼儿的弱势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利用资源为其全面整体发展创设有利的发展环境。在幼儿教育阶段,资源的丰富性是十分重要的,对幼儿的智能全面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也正因为如此,资源的整合是重要的一个改革内容。
第四,在幼儿教育评价上要树立整合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幼儿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每一个幼儿的每一智能都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对其进行评价需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评价不能是单一的标准,要体现多元智能的理念,按照多元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和内容等进行综合性的系统评价,实现科学的评价,保证幼儿教育的全面、整体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