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附赏析+文言文语法知识)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附赏析+文言文语法知识)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于贞观十一年,劝谏唐太宗的上疏。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下面是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出处或作者: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

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众人;(百姓和皇帝的关系,就象水和船一样),水能载船也能够颠覆船,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如果真的能够作到: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修养;恐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为能居于百川之下;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为限度;忧虑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虚心接受下面意见;担心有谗邪的人在自己身边,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邪恶的人;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没有因为偏爱而给予不恰当的奖赏;惩罚所涉及,就要想到没有因为生气而滥用刑罚: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都能重用,(皇上)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何必劳神苦思,事事过问代替百官的职务呢?

【注释】

[1]疏: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2]长(cháng):高固:使……稳固。

[3]远:使……流得远。浚: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域中,天地间。

[6]以:用,行。

[7]凡百:所有的。

[8]景:大。

[9]克:能够。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

[10]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殷:深。

[11]傲物:看不起别人。物: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

[12]吴越:吴国和越国。

[13]行路:路人。

[14]董:督责,监督。

[15]振:同“震”,威吓。

[16]作:兴作,建筑。指兴建宫室之类。

[17]谦冲:谦虚。自牧:自我修养。

[18]下:居于……之下。

[19]盘游:打猎游乐。

[20]三驱:《易经》:“王以三驱。”指狩猎有度,不过分捕杀。三驱,网三面,留一面。

[21]敬:慎。

[22]黜:排斥。

[23]宏:使……光大。兹:此。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21]简:选拔。

[25]信者:诚信的人。

[26]百司:百官。

【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谏议大夫魏徵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在这篇文章中,魏徵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主题是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个建议。魏徵敢于直谏,在贞观年间先后上疏二百余道,强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唐太宗开创的千古称颂的“贞观之治”起了重大作用。而全文主要阐明的是为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太宗怀鹞”,见于唐人刘悚的《隋唐嘉话》,讲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名臣魏征的故事。唐太宗喜欢玩鸟,有一天,他得到一只形态俊异毛色漂亮的鹞鸟,十分宠爱,便放在手掌中赏玩不已。这时魏征从远处走来,太宗急忙把鹞藏在怀里;魏征发觉了,就近前来向太宗禀告事情,他乘便向太宗讲述古代帝王由于贪***安逸享乐、沉醉声色犬马而最终丧国灭身的事,劝谏“明君”当以此为戒。魏征滔滔不绝地讲着不想停下来,那鹞鸟在太宗怀里快被憋死了,太宗感到可惜;但他一向敬重魏征,不想打断他的话。魏征便没完没了地讲下去,直到那鹞鸟死在了太宗的怀里。

作为一国之君的唐太宗,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也有自己既敬重又畏惧的人,那就是著名的“谏官”魏征。长期担任“谏议大夫”的魏征,是辅佐太宗实现贞观之治的主要谋臣,先后上谏二百余项,他常常劝谏太宗以亡隋为鉴,居安思危,行圣贤之治。魏征以忠耿直谏着称,太宗以善纳忠言名世,君臣默契配合,传为千古佳话。历史上唐太宗就曾将魏征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作为座右铭,并留下“三镜自照”的形象比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至魏征比他早逝,他便哀叹“朕痛失一镜也”!

皇帝也是人,玩鸟本身并无大错。然而太宗玩鸟时却怕被魏征看见,他藏鸟于怀的举动,犹如顽童之惧怕严师,小孩之躲避父母。他宁可将宠鸟捂死也不肯让魏征知道,这一细节更是将他的敬畏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而“佯装不知”的魏征却喋喋不休地讲下去,有意让鹞鸟憋死怀中而达到劝谏之目的,这一充满智慧的细节也使故事增添了趣味,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背景环境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的谏议大夫魏徵,在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上书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奏疏;文章中,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对这个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主题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等十个治国需警醒的要点。 唐太宗登基后,开始一段是较有作为的,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因为他常以隋朝的暴***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他曾说:“朕每临朝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资治通鉴》卷一〇九三) 可是,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日益巩固,国威远扬,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他渐渐骄奢起来,忘记了“以民为本”,特别是渐渐忘记了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开始作威作福起来了。 就从贞观十一年这一年来看,他先下令修了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老百姓为了服徭役,长年不能回家。为此有的大臣向他进谏,如监察御史马周就曾在上疏中指出:“今所营为者,颇多不急之务”,百姓因“供官徭役,道路相继”,“春夏秋冬,略无息时”而“咸有怨言”(《贞观***要》卷十)。他却说:“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新唐书·魏征传》)。他不再像过去那样高兴地接受下级的意见了,他在生活上渐渐奢侈的同时,还有些崇尚空谈,不务实际了;这点魏征是看得很清楚的。 贞观十一年,“(炀帝)将行幸不息,(《贞观***要》卷十),并且照样地“行幸不息”起来。又如要选拨人才,唐太宗说了千百遍,可是没有象样的行动。魏征曾上疏说:“国家思欲进忠良,退不肖,十有余载矣,徒闻其语,不见其人,何哉?盖言之是也,行之非也。”(《贞观***要》卷七),《十思疏》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其主要内容是:劝谏太宗施仁***、心怀天下、从谏如流、以民为贵,亲贤臣远小人等,去做一个好帝王。《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奏疏的代表作。

文言文语法知识合集

一、通假字

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简能而任之:“简”同“拣”,选拔

二、古今异义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②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

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③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虚心

古义,使……谦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④承天景命

古义:大。今义:景色。

⑤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骨肉:古义:指父母兄弟子女。今义:亲生骨肉

⑥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古义:以(之)为;把......当作。今义:认为。

三、词类活用

①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 貌:表面上。心:在内心。

②名词作动词

江海下百川 下:居于……之下。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君:做君主,统治。

③形容词用作名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 重:重任、重权。

居域中之大 大:重位。

惧谗邪 邪:邪恶的小人。

择善而从之 善:好的意见。

则思正身以黜恶 恶:奸恶的小人。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能:有才能的人。善:好的意见。

居安思危 安:安全的环境。危:危险的可能。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 尽:用尽。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远:远长。

塞源而欲流长者 长:远长。

能克终者盖寡 终:坚持到底。

⑤形容词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 固:使……牢固。

知止以安人 安:使……安宁。

正身以黜恶 正:使……端正。

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谦虚。

弘兹九德 弘:使……光大。

何必劳神苦思 劳:使……劳累。

⑥动词用作名词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可欲:指看见想要的东西

⑦形容词意动用法

乐盘游,则三思以为度乐:以……为乐,喜欢。

忧懈怠,则慎思而敬终忧:以……为忧,担心。

四、重要虚词

之: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结构助词,的。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

以:

①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来,表目的的连词

②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来,表目的的连词

而: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

③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

④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连词,表假设。

五、重点实词

盖:

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虽:

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虽然。

②虽董之以严刑:即使。

诚:

①必竭诚以待下:诚心。

②诚能见可欲:如果。

下:

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

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地位低下的人。

当:

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

③安步当dàng车:当作。

安: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安定。

②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享受。

⑤不念居安思危:安全的环境。

⑥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

信:

①信者效其忠:诚实。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④忌不自信:相信。

求: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

④不求闻达与诸侯:追求。

⑤府史闻此变,因求假暂归:请求。

治:

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

哉:

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哉。表反问语气,呢

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表反问语气,吗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反问语气,呢

所:

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所”加动词的固定结构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表被动

克:

①能克终者盖寡:能够。

②然操虽能克绍:战胜。

③公乃与克日会战:约定。

④克己复礼为仁:约束。

终:

①终苟免而不怀仁:最终。

②能克终者盖寡:坚持到底。

六、句法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介宾短语后置

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省略句

3、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岂……乎”是固定句式,一般译为“难道……吗?

4、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判断句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

教学难点:

1.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

2.“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传。但是唐代却有一位著名的谏官,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二、解题:

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疏,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三、阅读课文。

1.学生试读课文,边读边正音。陌生的字词边读边看注解或查阅古汉语字典。

2.教师提名学生朗读。

四、疏通字词。

1.通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以下字词。

①固:培土加固。根本:树的根 ②德义:德***与信义。

③明哲:明哲的圣人。 ④不胜:不堪

⑤景命:大命 ⑥殷忧:大忧

⑦行路:路人 ⑧董:督责。

⑨苟免:苟且免罪。 ⑩宜:应当。

⑾高危:居高位的危险。谦冲:谦虚。自牧:自立调养。

⑿简能:选拔人才。 ⒀垂拱:垂衣拱手。

2.粗知句义。

3.教师答疑。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五。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订正练习二-五。

2.难句的翻译。

教师可选择一些难句让学生翻译。

二、分析课文。

1.第1段

请一名学生口头分析本段内容,教师引导补充。

教师小结:第1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章开篇连用两上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接着,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点明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国的重任,则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历代统治者创业后守成的历史经验。贞观十一年正是唐太宗执***后的鼎盛时期,魏征提出这一点,是很有眼光的。

2.第2段:

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揭示了历代创业的君主难于守成的普遍规律。这是因为创业之难虽平庸之辈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难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视。魏征尖锐指出“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的问题,接着分析了创业与守成易难的道理。文章从难易这一观点上立意,诤言规谏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纵情,傲物结怨,以失掉人心。“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经据典,苦口婆心,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3.第3段

第3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本段是全文重点,“十思”即十条建议。可以概括为“五戒”:“见可欲”、“将有作”指见到能引起自己喜爱的东西。就想到用知足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时,就想到适可而止,这是戒奢侈;“念高危”、“惧满溢”两条指考虑到身居高位,就要时时想到谦虚谨慎的修养自己的品德,惧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胸襟宽广像能容纳滔滔江水的大海,这是戒骄傲;“乐盘游”、“忧懈怠”指外出游猎要网开一面,适度而行,担心做事懈怠,就要时时想着善始善终,这是戒放纵;“虑壅蔽”、“惧谗邪”指虚心容纳下边的意见,严格要求自己而疏远斥退那些坏人,这是戒小人;“思所加”、“罚所及”指不要因个人的情绪变化而谬加奖赏或滥施刑罚,这是戒赏罚不公。

总结“十思”,发扬“九德”,选拔人才,文武并用,则人君就不必劳神苦思,而可垂拱而治了。

三、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体会本文语言特点。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指导学生讨论“十思”的现实意义。

唐太宗曾说:“朕每临朝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他常以隋代的暴***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制利欲,分明赏罚,善于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社会日渐安定。在此情况下,唐太宗渐渐放松了警惕,大兴土木,多次巡游、打猎。魏征以***治家特有眼光发现了唐太宗“忘本”和“忘危”的根本问题,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十思”,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有借鉴意义。

三、写作特点。

1.论证方法

(1)正反对比论证。

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例如第1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

(2)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议论文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担揭示正意。

2.语言特点

“十思疏”是一篇骈文。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没有繁冗的引证。言之有务切中时弊,难能可贵,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四、教师总结,课堂答疑。

五、学生诵读,体会。

板书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一、分析

(一)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中心论点)

(二)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三)具体做法——“十思”“五戒”

“十思”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二、写作特点

1.论证方法。

2.语言特点:骈散结合。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附赏析+文言文语法知识)

学习

《海滨小城》的教学设计(通用)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海滨小城》的教学设计(通用),内容包括美丽的海滨小城教学设计,海滨小城教学构思,海滨小城教学设计两课时。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

学习

《海滨小城》教学反思(通用)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海滨小城》教学反思(通用),内容包括海滨小城教学反思不足改进措施,海滨小城教学反思优缺点,海滨小城教学反思50字。海滨小城课文分析

学习

幼儿小班教案《蛋宝宝》(精选)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小班教案《蛋宝宝》(精选),内容包括小小蛋儿把门开小班教案,小班科学这是谁的蛋教案,幼儿园语言教案鸡蛋宝宝。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

学习

立春发朋友圈句子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立春发朋友圈句子,内容包括立春发朋友圈句子短句,立春发朋友圈句子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发朋友圈句子九宫格。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句子吧,根据语气的不同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

学习

家委会班费管理制度(通用)

阅读(216)

本文为您介绍家委会班费管理制度(通用),内容包括家委会怎么汇报班费支出明细表,家委会班费怎样记,家委会期末班费明细公示怎么写。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制度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制度具有使我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惩恶扬善、维

学习

白酒购销合同(通用)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白酒购销合同(通用),内容包括白酒购销合同范本,白酒购销合同费用,白酒购销合同注意事项。随着时间的推移,合同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合同是对双方的保障又是一种约束。那么我们拟定合同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

学习

《丝绸之路》读后感(通用)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丝绸之路》读后感(通用),内容包括丝绸之路读后感,丝绸之路读后感五十字,丝绸之路读后感2000。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丝绸之

学习

逗趣孩子爆笑笑话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逗趣孩子爆笑笑话,内容包括小孩笑话大全爆笑,逗趣笑话分享,逗趣十足的笑话令人捧腹大笑。导语: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要快乐,快乐的源泉往往来源于生活,生活也充满了无穷无尽的欢乐,诸如一个笑话也许就是你茶余饭后的消遣。特意

学习

简单工作描述范文(精选)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简单工作描述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工作经历描述简短范文100字,房地产工作经历描述简短范文,工作描述怎么写范文。工作描述范文怎么写?

学习

霜降伤感文案(精选)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霜降伤感文案(精选),内容包括霜降伤感文案初中生,霜降文案短句干净,霜降相关伤感文案。霜降的节气已到,秋风肆虐的天气,总是给人孤独的错觉。但是我的祝福送到,温馨的祝福总是暖暖的,驱走霜降的寒气,多穿衣服,祝你暖气洋洋!下面是为

学习

西安大雁塔英语导游词(通用)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西安大雁塔英语导游词(通用),内容包括大雁塔导游词10分钟,西安大雁塔景点介绍英文ppt,西安大雁塔英文介绍简短。西安大雁塔的`建筑格局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全塔通高64.7米,塔基

学习

三年级数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三年级数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内容包括三年级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反思,三年级数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三年级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教学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

学习

励志名言大全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励志名言大全,内容包括励志名言大全短句精辟,励志名言大全名人,励志名言大全100字。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吧,名言蕴含着深邃的哲理,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在议论文中既可作为论点,又可作为论据。

学习

美丽的校园作文:我们的校园(通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美丽的校园作文:我们的校园(通用),内容包括美丽的校园1000字作文13篇,我们美丽的校园作文,有关美丽的校园作文汇总8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

学习

雁门太守行古诗赏析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雁门太守行古诗赏析,内容包括雁门太守行古诗赏析题,雁门太守行古诗赏析及意思,雁门太守行古诗注释。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

学习

杜甫《望岳》的赏析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杜甫《望岳》的赏析,内容包括杜甫望岳的赏析题,望岳杜甫翻译及赏析,杜甫的诗望岳赏析。《望岳》,作者杜甫,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东岳泰山。下面是为你带来的杜甫《望岳》的赏析,欢迎阅读。

学习

鹭鸶原文翻译赏析大全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鹭鸶原文翻译赏析大全,内容包括鹭鸶课文翻译,题画鹭鸶兼简孙郎中赏析,鹭鸶古诗原文翻译赏析。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

学习

曾巩诗词《咏柳》赏析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曾巩诗词《咏柳》赏析,内容包括咏柳古诗讲解曾巩,曾巩咏柳的诗意和赏析,曾巩的书法咏柳诗。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

学习

《张耳陈馀列传》文言文阅读训练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张耳陈馀列传》文言文阅读训练,内容包括张耳陈馀列传原文及翻译,张耳陈馀列传文言文翻译,张耳陈馀列传经典句子。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避免不了阅读课文,阅读有利于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张

学习

文言文《伤仲永》教案(通用)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文言文《伤仲永》教案(通用),内容包括初中文言文伤仲永解析,伤仲永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初中文言文伤仲永教案。上学期间,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

学习

《秋登兰山寄张五》的译文及赏析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秋登兰山寄张五》的译文及赏析,内容包括登秋兰山寄张五翻译,秋登兰山寄张五古诗原文,秋岚山寄张五原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那些被广泛

学习

《精卫》清·顾炎武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精卫》清·顾炎武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内容包括精卫古诗翻译及赏析顾炎武,精卫古诗顾炎武带拼音版,精卫顾炎武全诗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