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的春节除夕风俗

莆田的春节除夕风俗

春节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传统节日,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会想要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下面是关于莆田的春节除夕风俗的内容,欢迎阅读!

莆田春节除夕的习俗

一、扫巡

兴化话把大扫除叫“扫巡”。这是个良好的卫生传统。俗语说:“千补万补,洗净见先祖”、“扫巡四面光,洗净见祖公”。扫巡日一般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十日至二十日户都选个“双日”中的大晴天(“双日”是莆仙群众的吉利数码),把家里能搬动的东西,都搬到户外,先洗净让太阳曝晒,一求干,二消毒。然后室内再“扫巡”。

二、祭灶公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举行“祭灶”,就是送灶公上天。祭拜时烧一纸线,送灶公上天是祈求玉皇赐福,丰衣足食。

三、二十五日头

农历十二月廿五日,是莆仙习俗公定的大日子,俗称“二十五日头”。这一天,一般是大晴天,相传为“天官赐福”的日子。这一天,也是发善心积德的日子。凡种种原因向神许愿的金钱、谷物,都要主动送到城隍庙(或村里宫庙),由经办人化为施舍给穷人、乞丐。这一天必须做好事,如债务未清者,也不能讨债。

四、做年糕

十二月二十六日起,户户做豆腐,买年货,尤以做年糕最为繁忙。 莆仙过年还准备其他年货,如做豆腐。80年代后,在小康之家,时令佳肴逐渐取代传统的年糕、食品。

五、辞岁

“除夕”前一天,俗称“小除”,户户放鞭炮,贴新春联。当晚,家家户户堂上点花烛,叠红橘果如塔状,上插“三春”纸花,供“隔年饭”于灶头,备办丰厚祭礼与“贡银”,祭祀天地神,名为“辞年”。

除夕俗称:“做岁”,除夕夜叫“三十暝”。逢小月叫“廿九暝”,全家同桌饮宴称为“围炉”,宴席菜一般备10碗,鱼不切尾,螃蟹要10脚全。饮宴结束,大放鞭炮,长辈要给儿童分压岁钱,一般通宵不睡,俗称“守岁”。

80年代以来,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成年的晚辈往往给年迈的长辈奉献压岁钱。以表孝道。

过年时,莆田民间每有做“红团”与“番薯起”的习俗,一以孝敬祖先,二为时令口福,三取一家人红红火火、大吉利、大平安、大团圆之意。

“红团”皮的制作是有一番技巧的。把糯米浸水后,捞起沥干,用手工舂成米的粉末(俗叫“米祭”),一筛再筛,取其最细的粉末,晾干备用。用时,加入适量的开水与“食物红”一起揉匀成粉红色的团皮,搓成圆长条,再以手摘成等量的一块块的团皮块。

“红团”的馅大都是甜的,也有咸的。甜的加红糖就行;咸的则须加入葱花、香菇丝与捣碎的炒花生米等调味品,别有乡土风味。“红团” 的馅分三类:一是以绿豆为馅(绿豆去砂与杂质,洗净去壳)。俗叫“绿豆馅”;一是以糯米为馅,俗叫“糯米馅”;一是以番薯干粉为馅,因为从前山区与沿海地带,少产稻米,全年主粮就是“番薯”、“番薯干”。“做岁”时做“番薯干馅”的团,倒是不忘苦日子的朴素民风。

做“红团”时,家庭主妇要巧为分工。擀团皮的要厚、薄适度,不能太厚、太薄;捏团馅的要大小(粒)均匀,不能太大或太小,两者要适当配合。否则,团皮包着馅后,用“红团印”一打印,有时会被压破,有时则个子太小,不美观。做“红团”时,主妇边示范、边指导妇孺擀团皮、捏团馅、打印、衬“奎叶”(学名“蓑荷”),剪去多余的边角,整整齐齐地入炊具,扣紧炊盖,约蒸25分钟后出炊,就可以食了。

“红团”所用的木印,俗叫“红团印”。它是一种精巧的手工工艺品。印模中刻有“富”、“贵”、“寿”、“喜”等字样,四周还刻有花鸟***案,连结 “番薯起”是以“番薯”为主料,先把鲜“番薯”削皮、洗净、切块、蒸熟后捡去薯筋、硬粒、剁成纯柔的“番薯泥”,放入瓷缸内,加入“米祭”与酵面,发酵后再以适量白糖(或红糖)及碱拌与,然后细心打印,在其上面点红,上蒸笼蒸熟后即成食品。“点红”的红,同样寓一家人红红火火,“起”(方言),有发达、兴旺之意。“番薯起”的特点是地瓜味浓,软香可口,是时令、经济的农家食物。

莆田春节风俗

五岁日

莆田人的“春节”是从初一过到初五,俗称“五日岁”,这独一无二的习俗与抗倭有关。

明嘉靖41年11月间,倭寇进犯兴化,杀戮掠夺,至次年正月底始退,城中尸骸遍地,惨不忍睹。

农历二月初二日,出外避难的人陆续回来,悲喜交集,既为幸存者庆幸,又为死者悲伤。此时亲友之间急先互相探望,然后擦干眼泪,重过春节,补做大岁,庆贺光复。

因家家都没过大年节,便决定在初四夜补过。以后为了纪念那段惨痛的历史,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仙游则是在初五"做大岁")。并以正月初二为"探亡日",这一天互不登门,以示对死难亲人的哀悼。

后来因感到春节期间互不登门,终究不便,就变通为初一日如已到亲友家拜年过,初二日就不必忌讳了。

白头联

全国各地春联均为一色满红,唯独兴化春联有一段两寸长的白色联头,红白相间,格外醒目。

相传清兵入关后,实行高压***策,滥杀无辜,不少人家因办丧事贴了白联。时值春节,清廷又强令家家户户贴红联,以饰"国泰民安"。有人在贴红联时,有意让门上的白联露出一小截,以示心有余哀。各家起而效之,遂成"白额春联"习俗,流传至今。

车鼓

车鼓表演是莆田市喜庆节日常见的民俗文艺表演形式之一,目前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据《兴化府志》记载,莆田车鼓的产生也与抗倭有关,戚继光曾数度率领戚家***入莆抗击倭寇,一次作战时,由于兵力分散,戚继光便邀请民间勇士以车载鼓参战,鼓舞士气,倭寇果然吓得弃械而逃。从此,莆田人便爱上了具有战鼓之风的车鼓,并在民间喜庆节日时表演。

莆田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五,俗称“五日岁”。

初一这天,人们吃面、拜年、游春。清晨起来大家换上节日盛装,燃放鞭炮,家家以线面、“福饭”(干饭)祭祀祖先,祭毕煮线面,寓意“福寿绵长”。第一口不喝面汤,俗称“初一早喝面汤,出门逢雨衣不干”之说。吃面后,亲邻戚友互相拜年,主人以红桔、瓜子、糖果、蜜饯、寿面飨客,告辞时主任要馈赠红桔一双,表示福吉。是日,人们到城镇或山村游览名胜,叫做游春。

初二不串门。初二在莆田是禁忌日,人们不敢互相串门。此习俗源于明嘉靖年间,倭寇攻陷兴化府城,莆人被杀者众多,人们纷纷出外避难,直到抗倭英雄戚继光勇歼倭寇,收复兴化府城。避难的人们这时才于次年二月初二日返家收殓遭难的'亲属,串门都是吊丧的人,因此初二串门就成为不吉利之事,此后又改为正月初二不串门的习俗。

初三为祭井、开张、回娘家日。因初一、初二两天闭井不打水,初三早晨才祭井神开井门汲水。此习俗已被自来水供水所破。有经营生意者,初三放鞭炮开店门,开始新一年的营业。新嫁女在这一天由老公作陪,回娘家向父母拜年。

初四莆仙特别的风俗,就是“正月初四做大岁”。每年正月初四的那一天,莆田民间家家户户重过一次年,俗称“初四做大岁”。此习俗同源于倭寇窜犯莆仙,百姓连夜逃难,没有在家过“除夕”,翌年二月初一才回家园,于初四夜补过“除夕”,为了纪念这一大事件,莆田地区都把时间改为正月初四晚重新过年,叫做“做大岁”,把大年除夕晚称为“做小岁”,相沿至今。

初五如同初一,早饭每人吃一碗面,然后出门游春或探亲访友。

初一至初五,不扫地(寓意怕扫走财神,此俗已破),不打骂孩子,不说不吉利的话,不损坏日常用品(尤其碗罐陶瓷之类)。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在春节里,除了拜年、探亲访友、出游外,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活动,如在上世纪黄石镇西洪村,连续开展“春节篮球比赛”;黄石镇江东村开展的梅妃故里迎春书画展等,为春节注入新的民风民俗,延伸了春节风俗内涵。所以,能弘扬和提升传统节日,可以极大地激发人们爱国爱家爱乡的感情,必须大力传承和发扬。

莆田的春节除夕风俗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莆田的春节除夕风俗

学习

专科生考研报考有哪些流程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专科生考研报考有哪些流程,内容包括专科生考研需要哪些条件和要求,在职考研报考流程。考研近年来已成为一大深造趋势,本科生考研本也属于正常,不过专科生考研似乎要更难一些,我们需要了解好报考的全过程。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专科

学习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闵行第三小学怎么样

阅读(58)

本文为您介绍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闵行第三小学怎么样,内容包括上师大附属闵行第三小学梯队,上海闵行第三小学怎么样。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闵行第三小学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浦锦街道,公办性质,为上师大与闵行区合作举办。学校于2018年建成招生,由闵行

学习

十二生肖年份表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十二生肖年份表,内容包括十二生肖年份表大全,十二生肖年份表2022。十二生肖年份表,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我们每一年都有着一种生肖作为今年的象征,那么十二生肖的年份表是怎么样的呢

学习

韩国大学排名榜公布

阅读(134)

本文为您介绍韩国大学排名榜公布,内容包括韩国大学排名榜,全北大学在韩国排名。随着经济的发达,现在很多人都选择去韩剧留学,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韩国大学排名榜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学习

能笑死人的搞笑句子大全

阅读(83)

本文为您介绍能笑死人的搞笑句子大全,内容包括能笑死人的搞笑句子,高级段子幽默笑死人句子。爱笑的人,运气总不会太差,那么你喜欢笑么?这里收集整理了能笑死人的搞笑句子,一起来看看吧!说不定能点中你的笑血哦!

学习

江阴的特产作文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江阴的特产作文,内容包括江阴的特产作文怎么写,江阴的特产作文100字。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收集整理的

学习

安慰的近义词是什么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安慰的近义词是什么,内容包括安慰的近义词是什么标准答案,安慰的近义词是什么呀。导语:我们的生活总是有失意和不顺的时候,当我们感到压抑的时候,如果拥有安慰的话,那么在心理上我们都会减轻负担。今天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更丰富的

学习

驾考科目四的网上报考流程详解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驾考科目四的网上报考流程详解,内容包括科目四异地报考流程,驾校科目四报考流程。科目四考试属于理论考试,跟科目一一样,多做练习题,所谓熟能生巧,相信大家一定可以顺利通过考试拿到驾照的。下面是带来的驾考科目四的网上报考流

学习

滑雪的沙雕文案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滑雪的沙雕文案,内容包括滑雪朋友圈文案,滑雪文案高级感。随着社交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案了吧,文案用于分享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感悟。什么样的文案才是独特的呢?以下是收集整理了滑雪的沙雕文案,供

学习

个人事迹(精选)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事迹(精选),内容包括个人事迹简介300字,个人事迹万能模板。个人事迹怎么写个人事迹首先需要表明个人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文化程度,籍贯,民族等。

学习

车辆指标租赁合同(精选)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车辆指标租赁合同(精选),内容包括最新汽车租赁合同集合14篇,车辆租赁合同范本15篇。随着法治精神地不断发扬,人们愈发重视合同,合同的地位越来越不容忽视,它也是减少和防止发生争议的重要措施。你所见过的合同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

学习

2021年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章程

阅读(58)

本文为您介绍2021年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章程,内容包括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提前招章程,2021年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章程是填报志愿时非常重要的参考文件,主要包含了报考条件、招生专业、录取规则、

学习

高专英语教学谈学生文化意识论文

阅读(76)

本文为您介绍高专英语教学谈学生文化意识论文,内容包括高中英语文化意识培养参考文献,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英语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语言教学中,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文

学习

iphone如何对mp3进行铃声的设置

阅读(92)

本文为您介绍iphone如何对mp3进行铃声的设置,内容包括iphone的mp3怎么设置成铃声,mp3怎么设置苹果手机铃声。iphone不支持直接把mp3进行铃声的设置,所以很多人都只能用它原始的铃声。遇到自己喜欢的音乐很想设为铃声怎么办呢?下面是收集的

学习

回族风俗习惯介绍

阅读(148)

回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岁月的沉淀之中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譬如开斋节,尔德节、古尔邦节、茂鲁德节等日子。那么属于回族的民族风俗都有些什么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回族风俗习惯介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习

衢州市过年春节习俗大全,衢州市人过年吃什么风俗习惯汇总

阅读(86)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为大家分享衢州市过年春节习俗大全,衢州市人过年吃什么风俗习惯汇总,

学习

莆田湄洲岛美食攻略

阅读(155)

本文为您介绍莆田湄洲岛美食攻略,内容包括莆田湄洲岛美食推荐,湄洲岛美食排名前十。湄洲岛(莆仙语:Bí-ciu-d)是福建莆田市秀屿区湄洲镇辖岛,位处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中心东南42公里,距大陆仅1.82海里,是莆田市第二大岛,是妈祖的成神地。特地为大

学习

莆田的春节有哪些风俗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莆田的春节有哪些风俗,内容包括莆田春节风俗有哪些,莆田元宵节的风俗有哪些。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莆田的春节有哪些风俗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学习

海南春节的风俗

阅读(58)

本文为您介绍海南春节的风俗,内容包括海南春节的风俗习惯,海南春节的风俗作文。海口人的年可谓繁琐,但也最热闹,走上海口老街博爱路便能感受到浓厚的年味袭来。以下是整理的海南春节的风俗,欢迎阅读参考!

学习

怀化市人过年吃什么风俗习惯

阅读(75)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怀化市人过年吃什么风俗习惯,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

湖北恩施春节的风俗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湖北恩施春节的风俗,内容包括湖北恩施过年的三种习俗,湖北恩施的春节风俗有什么。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

学习

昆明过年风俗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昆明过年风俗,内容包括昆明本地人春节的风俗,昆明过年赶集的风俗。在昆明过春节,真该好好了解一下老昆明的过年习俗。以下是搜索整理一份昆明过年风俗,欢迎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