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人的开创人是谁

田园诗人的开创人是谁

在陶渊明的潜 意识中,田园是人类生命的根,是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园快要荒芜了,意味着根的 失落,自由的失落。以下是整理的田园诗人的开创人是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渊明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田园派的创始人,“隐逸诗人之宗”。他从小“好读书,不求甚解”;他有济苍生,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却有因不肯为“乡里小儿”折腰而“归去来”,过起了隐居田园的生活;他生性疏懒、嗜酒成癖,但又常常无钱买酒,于是便有了“我醉欲眠”、“渊明漉酒”、“白衣送酒”等佳话;他的诗文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名气,但在唐宋之后,却受到文人墨客的极力推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一、青年时代

陶渊明 (公元365一427年),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没落的官宦家庭。曾祖父陶侃,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是当时很有权势的***治人物。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也做过安城太守。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之女,外祖父孟嘉对陶渊明的影响很大。

陶渊明八岁丧父,家道更为衰落,与母亲和五岁的妹妹相依为命。虽然生活很贫苦,但因家教优良,他从小就在母亲的指导下读了许多书,包括 《老子》、《庄子》、"六经",以及文、史、神话、小说等等。在《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曾把自己描绘为 "闲静少言,不慕名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从读书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但是他读书并不是字斟句酌,而是 "不求甚解",以期与古人心灵某合。

青年时代的陶渊明也曾有过远大的志向,他曾回忆道: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在《拟古》诗其二中,诗人又特别赞扬田畴:"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田畴的主要功绩是协助曹操平定鸟丸,陶渊明对他深怀敬佩之情。

二、 辞官还乡

陶渊明早年没有做官,二十九岁时,因为亲人衰老、家道贫困的缘故,他出仕做祭酒,由于不能忍受官场的腐败和黑暗,没过几天便辞职不干了。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也是 "辞不就",在柴桑过起了自给自足的隐居生活。七年之后,陶渊明又出任桓玄镇***的参***。母亲去世后,他辞官奔丧,守制两年。

有一次,他对亲戚朋友说:"我想过恬淡自娱的生活,现在我出去做官,为隐居积攒一些衣食之资,不知可以吗?"当权者听说后,马上派他去做彭泽县令。县里拨给他几亩公田,他全部用来种植酿酒用的秫谷,说:"能让我每天有酒喝就够了!"妻子不同意他这么做,于是他便拿出一半的土地种植粳稻米,另外一半仍种植秫谷。

陶渊明当上彭泽县令没多长时间,有一天,浔阳郡郡守派一个督邮到县里视察,县吏告诉他:"您应该穿好衣服,束好衣带前去拜见。"陶渊明听后,叹了口气说:"我岂能为了五斗米,就向那些乡里小儿卑躬屈膝?"当天便辞了彭泽县令这个职务,回归故乡。

陶渊明只当了八十五天的彭泽县令,从此就没有再做官,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

三、桃花源

陶渊明四次辞官,最终选择归隐,这一方面是他爱好自然的天性所驱使,一方面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让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

陶渊明从小就喜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的田园生活。他有“少无道俗韵,性本爱丘山”、“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等诗句,可见,陶渊明在正式辞官归隐之前,心中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强烈地呼唤他 "归去来"。当他由于公事奔波忙碌时,这个声音在呼唤;当他沉思某想之际,这个声音也在呼唤。最后,他终于实现了归隐田园的凤愿。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归隐的主要原因,而客观原因则在于,他对当时***污浊的社会很不满。他所处的社会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诗人在《感士不遇赋》的序言中说: "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怀正志道之士,或潜玉于当年;洁已清操之人,或没世以徒勤。故夷、晤有 。安归'之叹,三间发 。已矣'之哀。悲夫!寓开百年,且瞬息已尽,立行之难,而一城莫赏。此古人所以染翰慷,屡伸而不能已者也。"

诗人在这里指出当时社会风气的腐朽,朝堂之上 "雷同共誉毁,咄咄俗中愚",正直的人是没有出路的。而且长期的***治 ***,迫害无辜,魏昔以来 "名士少有全者",真是 "密网载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当权者是靠不住的,"觉悟当念还,鸟尽良弓废"。要保持高洁的品性,延命于乱世,便只有隐居这一条路了。

陶渊明心目中有自己的理想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就是他在《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

按照文章所描绘的,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不受外界干扰的地方。桃花源外是一片桃花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续纷",环境十分优美,引人人胜。"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从小山口进入,"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那里土地平坦广阔,房屋排列整齐,田地肥沃,池塘清澈,桑竹茂盛。田间道路纵横交错,井然有序;村舍中鸡鸣犬吠不绝于耳;男男女女正在田间辛勤地劳作,老人和小孩在一边怡然自乐。整个桃花源呈现出一派繁荣祥和、生机盎然的景象。

在生活上,桃花源人也是自给自足。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互相勉励,努力耕种。桑竹繁茂,都可以蔽日遮阴了,五谷能够及时种植,不违农时。到了收获的季节,他们也能够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所有的收获都归自己所有,而不必交那些繁重的苛捐杂税。此外,这里没有兵丁、官吏,不见商业、学校,完全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绝仁弃义"、"绝圣弃智"的 "小国寡民"式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下人人平等、共同劳作、酷爱自由、崇尚人性;没有勾心斗角,也没有尔虞我诈,这就是陶渊明心目申的理想社会!

但是,这样一个淳朴、安乐的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根本实现不了的。诗人知道在一个充满着阴谋、屠杀、战争的`社会中,他的 "世外桃源"只能是一种奢望,于是便隐居起来,希望在他隐居的狭小的生活范围内,能找到心灵的安宁。

四、归去来

黑暗的社会现实与崇尚自然的本性,使陶渊明最终选择了归隐之路。在辞官归田时,诗人作《归去来含辞》,表明自己要从官场之中退出的决心和志向。

文章的前二句:"归去来含,田园将芜胡不归!"这无疑是诗人给自己的当头棒喝:归去啊!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归去?表现了人生之大彻大悟。在陶渊明的潜意识中,田园是人类生命的根,是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园快要荒芜了,意味着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归去来含,是田园的召唤,也是诗人本性的召唤。这个召唤的声音是那样的强烈,那样的震撼人心,使得诗人归心似箭,迫不及待地乘上小船、迎着轻风,日夜兼程地往家里赶,恼恨晨光熏微,不见归路。

熬过了漫漫长夜,终于看到了自家简陋的房子,诗人高兴得竟然跑着回家。童仆前来相迎,年幼的儿女也在门口等候。庭院中的小路己渐荒芜,只有自己所种的松菊依然傲立于荒园之中,使诗人感到欣慰。抱着最小的孩子走进屋里,看见瓶博里己经倒满了酒,这分明是妻子的一片柔情。诗人取酒自斟自饮,看着家中的一切,心里感到踏实、安宁。

归隐之后的陶渊明每天都做些什么呢?从他归隐之后所作的诗文中,我们可以知道,此时的诗人忙于耕种、交游、饮酒,过着自给自足、悠然自得的生活。

归隐之初,诗人“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归园田居·其一》),然后诗人又利用"方宅十余亩",盖起了 "草屋八 九间",还在房后种植柳树、榆树,房前栽桃树、李树。诗人这只长久被关在笼中的鸟儿,终于随心随性,复归自然了。

从此之后,诗人便开始了耕种生活,在《归园田居·其三》中,诗人写道: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埋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但因杂草旺盛,豆苗稀少,他便一早起来就去铲除荒草,到了晚上才荷锄归来。艰苦的农耕生活并没有使诗人灰心丧 气,诗人反而因这种生活没有违背归隐的初衷而心情坦然。为了更好地进行农耕,诗人还和村中的农民交往、聊天、请教经验。《归园田居·其二》写道:"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我麻日己长,我土日己广,常恐霜霹至,零落如草莽。"除了与邻居们讨论农耕,诗人还愿意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种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移居·其二》)的生活,让诗人深深地陶醉其中了!

饮酒是陶渊明最大的嗜好。他不仅一天都离不开酒,而且他的诗文中,儿乎篇篇都有酒,他甚至还专门写了二十首《饮酒》诗。如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归园田居·其五》),"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移居·其二》),"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杂诗十二首·其二》)等等。

陶渊明嗜酒成癖,世人皆知。江州刺史王弘久慕其名,千方百计地想要结识他,却总也请不到他。有一次,陶渊明去庐山游玩,王弘知道后,便请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在半道里备下酒宴邀请他。陶渊明当时正患脚病,王弘便让他的下属和两个儿子用肩舆抬着他。他们正在路上走时,遇见了庞通之,陶渊明欣然下舆,和老朋友推杯换盏。一会儿王弘来了,陶渊明很欢迎他,两人相处得很好,后来成了好朋友。

还有一个叫颜延之的人,在浔阳时,与陶渊明有很深的交情。后来,颜延之做了始安郡,他每次路过悍阳时,都要到陶渊明家申去喝酒,而且每次都要喝得酪盯大醉,常常耽误公事。

有一次,颜延之在临走的时候,给陶渊明留下两万钱,陶渊明把这些钱全都拿到酒馆里去,以便可以随时取酒。

有一年重阳佳节,陶渊明已经九天九夜滴酒未沾了,于是就到屋外的菊花丛中呆坐着,摘菊盈把,品其芬芳,以此来消解无酒可饮的痛苦。陶渊明偶一抬头,遥望远处,看见一个穿着白色衣服的小吏走过来,原来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人来给他送酒,不禁心花怒放,非常欢喜。陶渊明取过酒来,一口气把酒喝完,大醉而归。

陶渊明性格宽厚,只要家里有酒,拜访他的人无论贵贱,他都会拿出酒与客人开怀畅饮。如果他先喝醉了,他就会告诉客人:"我醉了,想睡觉了,你可以离开了!"由此可见陶渊明的率直和自然。有时,在酒酿熟时,陶渊明会解下头下的葛布漉酒,即给酒过滤。过滤完毕后,他就重新把葛布戴回头上去,后来人们就用"渊明漉酒"、“漉酒葛巾” 来形容嗜酒之深或超脱率真的气度。此外,陶渊明虽然对音律一窍不通,但却有一张无弦琴,每当喝到兴头上时,他便做出抚琴的样子,而且还边 "抚"边歌,以表达自己的心迹,他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后人遂以 "无弦琴"、 "陶琴"表示意趣高雅。

如果这种有酒有朋友、衣食无忧的生活一直持续下去,那陶渊明可以说是 “快乐似神仙” 了。但是好景不长,由于战乱频繁,加之自然灾害严重,农业歉收,陶渊明的生活极为贫困。在他四十四岁那年,居所失火,诗人的生活更是每况愈下,连生计都发生了问题,但他毫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据说,他晚年因饥饿而致病,江州刺史檀道济馈以粱肉,劝他出仕,而他却挥而去之,即使饿死也不妥协。他还曾应释慧远之约,赴庐山白莲社,又 "忽攒眉而去"。他应刺史檀韶之邀,在靠近马队的公廨中讲礼、校书。他对殷景仁的任命并不欣赏,写下了"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乘分"这样颇有不满的话。凡此种种,都体现了他不肯苟合、坚守田园的真性情。正如他在 《自祭文》中所说:"宠非己荣,涅岂吾缁?几穷庐,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

元嘉四年 (公元427年),陶渊明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享年六十三岁。

田园诗代表诗人

陶渊明:他长于诗文歌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含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虚无的“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

孟浩然: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

王维: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范成大:反映农村生活的代表作是《四时田园杂兴》,共记60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山水田园诗

唐山水田园诗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澹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

他们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在自然景物的观察上别有会心,能够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其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步。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田园诗人的开创人是谁

学习

常见的跑步方法有哪些

阅读(29)

关于跑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那么常见的跑步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整理的相关内容,一起看看吧!

学习

阅读的好处英语作文范文(精选)

阅读(28)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整理的阅读的好处英语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

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报告(通用)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报告(通用),内容包括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怎么写,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教案。一、实践报告怎么写

学习

美丽的春天作文(通用)

阅读(28)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美丽的春天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

大班美术教学活动教案(通用)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大班美术教学活动教案(通用),内容包括大班美术我心中的小学教案反思,大班美术教案美丽的沙画课后反思,大班美术教案把爱献给你含反思。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

学习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人教版

阅读(26)

在各领域中,我们最离不开的就是试卷了,在各领域中,只要有考核要求,就会有试卷,试卷是命题者按照一定的考核目的编写出来的。那么一般好的试卷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人教版,欢迎大家分享。

学习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内容包括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公式,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子。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跟试题打交道,试题可以帮助参考者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知识掌

学习

小学学年度教研工作计划

阅读(49)

小学学年度教研工作计划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计划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学年度教研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学

学习

【精品】酒店工作总结(精选)

阅读(29)

时间不知不觉,我们后知后觉,辛苦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经过过去这段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我们已然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变,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工作总结吧!好的工作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精品】酒店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

学习

音程、和弦在钢琴演奏中怎样训练

阅读(24)

在钢琴学习达到一定程度时,经常有双音出现,对于初学者或没有进行双音训练的学生来说,要想弹得自如、轻松、声音整齐、清晰,是很困难的。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音程、和弦在钢琴演奏中怎样训练的知识,欢迎阅读。

学习

9月你好励志说说(精选)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9月你好励志说说(精选),内容包括9月你好励志语录,9月你好励志句子,9月你好励志。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是个演员,尽情演绎我自己的人生。做自己,从此,不在因为任何人委屈自己。九月你好。以下是精心整理的9月你好励志说说(精选480

学习

美到极致的经典句子

阅读(31)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句子都不陌生吧,不同的句子类型在文章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句子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以下是整理的美到极致的经典句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

团队拓展心得(通用)

阅读(53)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团队拓展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习

关于描写踏实的成语及解释

阅读(36)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成语吧,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还苦于找不到优秀的成语?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描写踏实的成语及解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

2013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精选)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2013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精选),内容包括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诗句及意思,清平乐村居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诗句田园风光的句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句吧,诗句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你所见过的诗句

学习

田园夏天的作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田园夏天的作文,内容包括夏天的田园景色作文,田园夏天作文怎么写。田园夏天的作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

学习

中国最长头发的女人是谁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最长头发的女人是谁,内容包括头发最长的女人,中国最长头发的女人,世界上头发最长的女人是谁。世界上有许多奇怪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例如最长的头发。那么你知道中国最长头发的女人是谁吗?让来告诉你中国最长头发的女人是谁

学习

《四时田园杂兴》宋词原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四时田园杂兴》宋词原文,内容包括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四时田园杂兴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四时田园杂兴其一诗句。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学习

田园风光的日记(精选)

阅读(29)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将结束了,我们对人和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这时候,最关键的日记怎么能落下。在写之前,要先考虑好内容和结构喔!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田园风光的日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

《田园诗情》教案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田园诗情》教案,内容包括田园诗情教案人教版,田园诗情教案四年级下册。《田园诗情》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为大家

学习

唐朝的八大诗人是谁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唐朝的八大诗人是谁,内容包括唐朝八大诗人是哪八位,唐朝诗人排名一览表,唐朝和宋代的八大诗人是谁。诗人?什么是诗人,诗人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那么唐朝的八大

学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改写作文大全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改写作文大全,内容包括四时田园杂兴其31改写作文,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改编作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