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电视观后感(通用7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整理的朗读者电视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朗读者电视观后感 篇1
每个人对于生命的意义都有不同的定义和诠释。“人”虽然身为在大自然中的一种高级动物,其实和天上的鸟儿,丛林的树,地上的象,水里的鱼,路边的花一样。都是存在在这大自然中的一份子。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会借助植物,动物,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人与自然本应和平的相处,作为“高等动物”更有责任和义务主动承担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大自然。而不是为了自私己见,亦或是个人利益去摧毁和伤害大自然的“环境”。生命的意义于个人来的观点而言:生命就是一种体验的过程。 我曾经很多次在心底里反复的询问自己: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但是,每一次都是同样的答案――过程。
人生的意义并不是一味追求物质,或名利,或情感。而是走过没走的路,看过从来没看过的风景,品尝从未吃过的美食,翻阅不同的书籍,遇见不同性格的人,听从来没听过的音乐等等……这才是赋予生命的意义和色彩!其实,人的生命就如同“鲜花”,从一颗种子,到发芽,花苞,绽放,凋零的过程。当然,不同的种子会开出不一样的花朵。每朵花都有自己的韵味。因此组成了多彩的花海……就如同这色彩斑斓的世界。因此,我们都一样;因此,我们不一样。我认为每个人都因该多一些勇气,任何时候,任何年龄!我们都拥有去追寻和去探索的权力。所以请谨记“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的手心里!所以,想去的地方就去,遇到喜欢的人就去追,其实,无论路通往哪里,只要是自己内心的选择,那就是对的路!也是对的人生……我们只需要坚持走下去,认真去体验和感受……
让我们带着美好,期待去迎接每一天,享受着一切的到来!
朗读者电视观后感 篇2
今天看了一期《朗读者》,字句之间,收获良多。从一个个多彩绽放的生命,一个个真切动人的故事中,我好像看到一条纽带,把每个人和他们身上发生的事连在一起,把我们与他们又以聆听这种方式连在一起。人是因彼此的联系,彼此的情感而完整的,是一段段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不断影响我们一步步成为该成为的人。有一个故事,女孩的生命永远停在了十三岁,孩子的父母捐献了孩子的器官,最终,五个人因孩子的器官而重获新生。看到这使我想到,这些器官不再是冷冰冰的细胞集合体,一个孩子赋予了它生命,五个活在他人身体中的器官代表了女孩生命的延续,它们是女孩的另一种存在。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包裹着生命的永恒。
还有一个故事关于芭蕾舞艺术家谭元元。当前的一个趋势是很多国际化的表演、国际大师肯回国内发展,把世界艺术带回中国。在看这档节目前有幸欣赏到谭元元老师的表演,因为实在不懂舞蹈,除了优美二字说不出其他。但看到这样的形象在台上舞动,很容易让人想起那个十八岁的小女孩这样一步步的走到旧金山芭蕾舞团的首席,并坚持了几十年。
有时会想,即使是再厉害的人物,他也是人啊,一个人可以背负那么多的光环与荣耀,鲜花与掌声,他要付出多少才能做到,而我们又该付出多少?我们会把这些人当作偶像,因为他们真的可以向我们证明一个人的发展是不受限的。从小区域到大城市,走出中国再到世界,这种持久而不灭的力量足以撑起任何荣誉。而我们呢,可能做不到满身勋章,但最起码也要做自己的英雄。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谭元元,但都可以是自己。我们缺的是能感动自己的力量,是向上而发的勇气,是持久不衰的坚韧。所以啊,还是加油吧。我们未来见。
朗读者电视观后感 篇3
董卿曾说过,坚守一颗庄重之心,给文学以礼遇——不要赋予书“强心针”的功能。“生活里还可以有一顿饭,是耳朵的饭。”一卷书,一盏茶,在轻声吟诵中走入诗意的世界;一段文,一个人,从翰墨幽香中感受文化的沉淀。
观看完第二季的我最印象深刻白岩松的演讲,从他的演讲中,我学会了很多;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白岩松也是一样,他的少年时代充满着艰辛,也有难忘的回忆。家乡是忘不掉的牵挂。当下我们被太多的`成功学包围,我们这个时期的人,都太过去热衷成功学,从而导致了一种畸形的判断标准。只有成功,别人才会高看你,只有成功你才会有地位,只有成功你的人生才是成功。在我们都想去成功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不成功的。中国老话,“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这句话我们也能够看出,大部分人都是不成功的。不成功就会沮丧、就会消沉、意志就会削弱、自信心就会丧失。这样的标准要不得。
人从出生开始,就是一条单行线,直奔死亡而去。就算你赢得了全世界,你也赢不了死亡的这个结果。面对死亡这么大的一个失败,你该怎么办?
成功固然好,失败也没关系。重要的是在过程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一个没有经历过失败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就像一个纯净的玻璃球,有一点磨损,在别人眼里就会失去光彩夺目的本来。高处不胜寒,越成功,站的越高,摔下来就会摔的越狠。如果我们经历过挫折经历过失败,再次摔下来的时候,疼痛感就会大大减弱。
一个人有一个不成功的一生是失败的。但是,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过挫折和失败就很可能夭折在通往成功的路上。
朗读者电视观后感 篇4
在教师的强烈要求下,我迫于无奈地观看了一档节目《朗读者》。
所为一个宁可躺着无所事事,也绝不愿意在课外手沾书籍的”厌学者“,我本实在不懂得,一档仅有朗读的节目,会有什么精彩的看点,哪些地方,会惹人眼球。而当我真正走入它的时候,好不夸张的说,我彻底被它吸引了。
周六晚8点,我打开电视,观看《朗读者》,这是第一期,也是我和《朗读者》第一次”遇见“。
就像董卿阿姨在节目开始的时候说的那样,有时候就算遇见也没有什么印象,有的”遇见“却会从此改变我们的生命。这改变生命的”遇见“,濮存晰就经历过。他小时候是一个残疾的孩子,被同学们嫌弃,体育课上跑步的时候,也没有人愿意和他一组。同学们甚至还给他取了个绰号”濮瘸子“。
我想,那时候他心中肯定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幸运的是,他遇见了荣国戚荣大夫,荣大夫为他做了整形手术,那是他生命的转折点,他从此能够跟正常孩子一样了!能够跑,能够跳了!这对荣大夫来说,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手术,是他做的许许多度手术中的一个,也许他对此毫无印象。可是对濮存晰来说,这是他生命中最美的”遇见“,他朗诵了老舍散文《宗月大师》节选,资料讲的是老舍对以往将自己领进血统的刘大叔的感恩之情。我想,我也会对帮忙过我的人心存感激。
还有蒋励,他和他的三个同事都曾担任过”无国界医生“,在战乱和灾难中救死扶伤,平均每一天理解四十个新生婴儿,在工作中,他们随时”遇见“生死。《答案在风中飘扬》让我们明白平静的生活多么值得我们珍惜。柳传志”遇见“失败,许渊冲”遇见“古今中外文化的碰撞。
遇见,是多么完美,愿我们一生中,都拥有无数次完美的”遇见“。
朗读者电视观后感 篇5
《朗读者》向我们展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大千世界。一个人,一段文,每季就有近70段文字的深情朗读通过电视广为传播。一年有四季,如果精心策划、组织、传播,那将是怎样一种真、善、美的增殖和递送啊。
朗读者不是不可读一段自己书写的文字,但一定要是有较高水准的文字,而更多的应该选择能够震撼到自己的文字——经典和准经典的。如果不仅重视朗读之人,也重视朗读之文,那么《朗读者》就可能从一档真人秀的情感类综艺节目,向人文类提升。
《朗读者》每季有十二期,这意味着一季就有近70位各界人士为观众讲他们人生中的一个故事,加起来就是近70个非虚构的人生片段,向我们展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大千世界。一个人,一段文,那就有近70段文字的深情朗读通过电视广为传播。一年有四季,如果精心策划、组织、传播,那将是怎样一种真、善、美的增值和递送啊!我相信凭现在的团队,能够把这档被定义为“情感类”的综艺节目办得更好。但既然命名为“朗读者”,重人还得重文。谁是朗读人,哪是朗读文,都需要精心挑选。朗读者不是不可读一段自己书写的文字,但一定要是有较高水准的文字,而更多的应该选择能够震撼到自己的文字——经典和准经典的。如果不仅重视朗读之人,也重视朗读之文,那么《朗读者》就可能从一档真人秀的情感类综艺节目,向人文类提升。
消费主义和娱乐至上,使一些从业人员千方百计自以为是地迎合(实质是在误导)观众,并从娱乐至上走向娱乐至死。《朗读者》的出现,可以看成是改变电视文化萎缩的尝试性努力,用朗读的方式来重新唤起语言文字所具有的直击人心引人思考的审美力量。
朗读者电视观后感 篇6
“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因为很多人都觉得朗读那是学生时代的事情或者说它只属于一小部分人。不,朗读属于每一个人。”这段作为《朗读者》的开场白,击在了每位观众的心里。自从看完《朗读者》第一期,我就爱上了这档节目,并对下一期充满了期待。
首期节目的主题是“遇见”,董卿是这样阐释这个选题的:“世间的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什么是生活中的遇见呢?遇见某个人,你的命运会因他改变。
年少时期的濮存晰是一位残疾少年,从小在同学们不理解和排挤的眼光中长大。后来,他遇到了一位医生,不仅获得了站立的权利,命运也从此发生了转变。时过境迁,濮存昕仍然铭记着医生的恩情:“我的一生中获得了很多人的帮助,但是这位医生永远是第一个真正帮助我改变命运的人。”
谁是第一个改变你命运的人呢?是年少时循循善诱的老师,还是危险时仗义出手的陌生人?
而第二期主持人董卿一袭白裙向观众们走来,以顾城的诗句开场:“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引起了《朗读者》的主题“陪伴”。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陪伴也是一个很平常的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最后陪伴就会成为了一种习惯。陪伴虽然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一旦拥有了责任,便让这一生都变得无怨无悔。
所有的陪伴,都是因为爱,没有为什么,只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你是我的爱人我们都是用最珍贵的时间来陪伴的,父母从小到大给予子女的陪伴,是最纯粹的;夫妻一场,是亿分之一的概率,由遇见到陪伴,时间越走越少。
《朗读者》对于老者更多的是回忆,是感恩;对于年轻者,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迷雾中的明灯!
朗读者电视观后感 篇7
今天,我观看了《朗读者》这个大型综艺节目。这个节目是由著名主持人董卿阿姨主持的。这档综艺节目的总主题是:一个人,一段文。而今天第一期的主题是:遇见。
通过这档综艺栏目,我学习了朗读的方法与技巧,学会了怎样让朗读带有感情。欣赏着他们朗读文章的声音,我仿佛身临其境。
朗读的人来自不同行业:有成功人士柳总、有无私奉献的无国界医生、也有创建鲜花山谷的夫妇、还有诗译英法唯一人的许渊冲老爷爷……朗读的内容也丰富多彩:有濮存晰朗读的老舍散文《宗月大师》,来感谢人生路上帮过他的人、有无国界医生朗读的《答案在风中飘扬》,来表示她们对和平的渴望,也有朗读《朱自豪情书》的夫妇,来表达他们对彼此的爱意……
看完《朗读者》以后,我对朗读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我一定要在今后的日子里,朗读"我们一直都在谈恋爱,他就是一个很浪漫的男人,而我是一个特别幸福的小女人。"丈夫周小林说:"她是我的妻子,也是我的情人,还是我永远的梦中情人。"
董卿也被他们感动,送给他们一句沈从文的诗:"我们相爱一生,还是太短。"
珍惜眼前人吧!遇见对的职业,就是一种永不泯灭的热情。
一位96岁高龄的亚洲第一翻译人许渊冲,一生执著翻译,用延续白天的模式来工作(董卿笑侃:就是熬夜),对于走过的日子不记多少,只记得有多美好。而且患有直肠癌数年,在医生宣布最后的日子里,非但没有停止翻译工作,还拿到了人生的最高奖项,并延续生命7年。翻译工作从不停止,还要在百岁之前完成莎士比亚的翻译。多么令人钦佩!
我们这些正常的,健康的,但懒惰的,无所追求的人啊!醒醒吧!好好利用有效的时间来学习,工作和生活,让有限的时间变得的有质有量而精彩吧!
期待下一期的《朗读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优求知网 » 朗读者电视观后感(通用)